“以画促思”在小学语文低年段拓展与实践中的探究与运用

  杨欣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朝亮小学,佛山528000)

  摘 要:美术绘画与语文教学在审美教育、创新与表达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性。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意识,合理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绘画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趋势。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运用直观的绘画方式能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教学的内涵和精髓,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和运用,从而达到低年段语文教学的目的。基于此,文章对绘画在小学语文低年段拓展与实践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低年段语文教学;绘画;拓展与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部编版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实践性”这一理念,特别是在课后思考题的编排上尤其重视语言的实践与运用。

  在这本新教材里,很多课文内容都是看似言虽尽而意却未了,留下了一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如果教师能以课堂作为主阵地,把教材作为一个广阔的资源库,联结课堂内外的信息,把学生的视野和学习扩展到生活中,将语文与艺术的内容与方法结合起来,一定会让许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究竟如何把美术绘画应用到语文的拓展和实践中呢?

  一、以绘画促进文本的延伸

  小学低年段的教材以寓言和童话故事为主。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这些类型的课文,笔者会让学生反复阅读来更好地理解内容。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后,再引导他们对人物的做法、故事的结尾进行大胆的设想,以促进文本的延伸。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对小鸟和青蛙的争论进行分析,明白寓言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再让他们展开想象说一说:青蛙跳出了井口之后,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它这时会说些什么?然后请学生用绘画的形式,画出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美好景象并配上青蛙的语言。通过完成本次任务发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而且可以使他们轻松地理解寓言的内涵。

  二、以绘画补充课文的留白

  部编版新教材有的课文在思维上具有跳跃性,形成了课文的空白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拓展性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会。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时,笔者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除了课文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热爱荷叶外,还会有其他小动物喜欢荷叶吗?”为了降低语言训练的难度,笔者先让学生模仿教师说的范例,如蝌蚪说:“荷叶是我的凉伞。”有了范例,学生就开始讨论了,有的说: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有的说: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中转站。”……然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你能把你想到的画面用彩笔画下来吗?”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又促进了语文课堂向课外的延伸和学科间的融合。

  三、以绘画向生活拓展内容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要仅仅局限于理论,更应该增加实际操作的内容。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一项实践性作业:到学校菜园里找春天,并把它画下来。班里大部分学生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带他们到公园或者田野去走一走、看一看。很多学生不知道植物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里是怎么变化的。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到学校的竹居农场中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并鼓励他们用绘画的方式把菜园的春天记录下来。然后把作品挂在教室四周,让他们跟同学交流自己在竹居农场中的观察所得。这样既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了语文,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把语文课堂真正转变为开放活泼的实践性课堂。

  四、以绘画向学科拓展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如二年级上册有一篇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这是一篇开放性很强的教材。笔者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动物,这种动物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再提问:你想为我们这些有趣的动物朋友做点什么呢?然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综合性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标语,要求版面清晰美观。当时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地参与讨论,并结合自己平时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来设计:有的画个红红的爱心写上“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有的画了只小猴子,旁边的泡泡对话框里写着“我们是人类的朋友,请不要伤害我们”;有的画了个警察,旁边的云朵提示框里写着“保护动物,人人有责”;等等。为了让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笔者还尝试让有能力的学生做一份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手抄报,让学生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五、以绘画实现知识迁移

  教师应该摆脱“一篇一篇地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将“认识—实践—迁移”的方法融入“例子”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这种思维模式获得必要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我画我写”之类的拓展性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知识更扎实。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时,课文根据四季的特点,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的颜色与季节、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布置了一项特色作业: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太阳。笔者这样引导他们:你想把什么颜色的太阳放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画一画、说一说。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文的内容,使课文内容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让他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六、以绘画开发文本资源

  把课后习题作为依托,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发课外资源和设计有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色作业:用画笔为自己的小店制作一份美食菜单。这样的作业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有趣的生活情境,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创作”的机会。学生兴趣浓厚,作品也是精彩纷呈。

  总之,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的美术元素,采用教师导、学生画的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同时,还能通过“我写我画”拓展式作业的设置,让学生边想边画边说,画写结合,让语文中有美术,美术中有语文,图文并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机制[J].课程·教材·教法,2018(01).

  [2]何建席.开展语文课外教学 拓展学生发展空间[J].小学语文教师,2005(12).

  [3]聂录霞.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学周刊,2017(09).

  [4]王菲菲.小学低段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吴光秀.绘画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