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小学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8-19 11:06
热合买提•库尔班
(新疆沙雅县红旗镇育才学校8422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细心栽培。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路径和教育方式,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素养的接班人。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7-004-01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兼具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的学科,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模式,还是教学目标上都做了相当大的改进和调整,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走出了一条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教学设计,从时代发展和实际学情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增强小学生的道法认同、科学精神、生命意识和责任担当,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观念影响,仍然有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因循守旧,不善于创新和变革,采用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教师只是机械式讲授教材知识,向小学生灌输理论思想,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接受能力,缺少生动的教学案例,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低沉。一些学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由老教师担任,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不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缺乏深入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师生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体系还不甚了解,对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很多教师还处于探究和摸索阶段,缺少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些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道德与法治教材,并且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复习任务,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核心素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革新上过于保守,核心素养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
(三)实践活动组织不足
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场地、安全性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多实践活动在组织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有限,仅仅局限在课堂上,个人潜力很难得到施展。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有时候会以自己的口头讲述代替学生实践,使实践活动成了“纸上谈兵”,降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好感,学生的参与热情持续下降,直接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是学科知识的结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需求编撰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代表性,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材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资源,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首先,教师要注重教材内容的整体架构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将联系密切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利用现有的教材知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整合学科教材,注意不同学科教材之间的联系,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相结合,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际价值为导向,做到兼收并蓄、取长补短,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最后,教师还要树立开放、融合的大教材观,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发挥乡土 Y 源的优势,运用学生身边鲜活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课程资源,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奠定基础。
(二)强化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艺术,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有效、恰当的案例是对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教师要强化案例教学的过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挑选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案例,调动学生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和感染。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挑选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将多个知识内容融于一个案例材料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解读案例,使学生可以准确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还要注重趣味性,适当穿插一些逸闻趣事、故事典故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点评,并在讨论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加以归纳和总结,深化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从而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课堂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和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相比,情境教学更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学生的学习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具体、客观的情境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用小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创编小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常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知识,逐步进入深度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领悟。多媒体的出现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功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教学案例、法治纪录片等,用真实的画面触动学生内心,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找到学习的方向。
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面对网络信息的诱惑、多元价值观的冲撞,加强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抵御不良信息的干扰。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意在日常教育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使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如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2020(51):40.
[2] 王玉萍. 小学道德与法治视域下家国情怀的培养[J]. 教育观察,2020,9(4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