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15 11:13
何 鹏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在信息技术更新飞速的现代社会,人们需要更快更便捷的方式来获得信息,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教学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的困难。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2)4-014-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人才的评价,一个重要指标是信息获取能力。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较强获取信息能力的人才,做好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至关重要,所以应努力解决这一阶段存在的问题,以此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其它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课程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等特点,与此同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难度。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很多的家庭都配备了信息技术,很多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触到了信息技术,所以对信息技术基本操作也已经有所了解。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比较感性,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将信息技术知识一味的传授给学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更收获不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知识结构未及时更新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较为迅速,一般情况下,两三年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就需要进行更新,所以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这就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跟上信息技术学科发展速度,知识结构得不到的及时的更新,再加上一些教师的自身知识体系不够全面、准确,而且不够专业,一些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甚至还担任其它学科的老师,造成部分老师的知识结构与课程更新速度存在矛盾。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少讲多练,精讲多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讲得内容越多,不仅不会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可能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错误判断。因此在课堂上,应少讲多练,在掌握好理论知识的讲授,应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上机进行实践,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熟练进行操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应盲目地压缩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重难点以及疑点,可以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讲解,最大限度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实践。
2.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专业知识扎实了,才能在实践时有所建树。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理论课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做准备工作,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团队的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通过对课堂上讲授的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就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细致地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3.采取以“上机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
通常来讲,教学过程被分为讲解、练习、总结三个步骤,但信息技术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应是听讲与操作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是以熟练操作为基础的,即应依靠上机操作来实现,如没有上机程序,这一课程便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以对技能的学习为主,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在将主要内容知识传达给学生后,便可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操作时间,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提出相关问题或点明部分要点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思考,相比于理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具效率,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注重练习与交流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要保证学生要有大量的操作时间,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课堂上老师要尽量避免单一繁琐的讲解,努力为同学们多出一些操作的时间。在课下,老师就要为同学们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让同学们当做一种业余爱好来完成。要做到这点,就要求任务既不繁琐又能调动起同学们的兴趣。比如说可以让同学们课下对自己家的电脑进行桌面的布置,让其更加美化与个性化,在此过程中锻炼同学们对Windows系统的基本掌握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掌握,更重要是对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同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联系起来,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教师让学生设计黑板报,要求通过电脑,来进行黑板报内容的设计。而完成这一过程,学生就需要掌握设置与排版、word文字输入、网上图片下载等知识,这样,将课堂所学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丰富、巩固了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应用、创造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
6.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创新时代下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对创造教育因素进行充分的利用,挖掘学生创新潜力,使其大胆地自由发挥,从而实现其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采取多种方法,来对学生思维进行激活,激发其学习热情,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在正确的学习兴趣引导下,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有兴趣和动机,思维活动才会启动。结合具体方法的应用,通过信息获取、信息检验,来使学生的知识认知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其次,注重教材的灵活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加强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应紧跟时代发展发展步伐,同时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促使学生一个高素质人才,为学生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信息技术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8:295+297.
[2]考士琪.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4,13: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