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课改焦点的初中历史选修课
-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历史,选修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1-10 10:59
李立强 济南稼轩学校
中学公共选修课是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特色开发的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拓展性课程,与国家课程共同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教育根本任务。作为校本课程,公选课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本文结合济南稼轩学校历史公选课的开设情况,拟就初中历史公选课的开设与实施请教方家指正。
一、初中历史公选课的开设原则
初中历史公选课,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心理与智力状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开设原则,为学生的课程选择和个性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一)引导性
“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历史公选课就是要把学生发展愿望与国家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
校本课程《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古今优秀人物少年立志、拼搏人生为主要内容,注重将历史人物在少年时代的远大志向与现实经历相结合,讲述他们在现实挑战中如何克服苦难、矢志追求并实现目标,讲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如何交友、如何认识社会、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指导意义。通过对选修这门课程学生“你心中的偶像是谁”的调查显示,有近2/3的学生以这些历史人物为人生偶像,对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起了引导作用。
(二)趣味性
初中生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奠基阶段,对事物和社会有自己的好恶和判读。另一方面,初中阶段学业课程多、任务重、存在各种考试压力。很多学生出现对学习的倦怠感。针对这种情况,公选课的开设应强调课程的趣味性,争取能够让学生对一门或几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中国考古——古墓探秘》选修课,学生兴趣盎然。从实施的过程看,学生兴趣越高的课程,常常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要求更高。
(三)专题性
中学公共选修课常以专题性的内容选择,实现课堂知识与现实热点问题的紧密联系,以改变课堂教学的滞后性。[2]这里的“专题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第一,课程内容是专题性质的,例如《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将领与战役》;第二是教学是有主题设计的,例如结合钓鱼岛问题讲述《近代中国的海防》就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历史选修课“要随着时代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3]。
二、初中历史公选课的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公选课的设置原则需要相应的教学方式加以贯彻落实。笔者目前所在学校的历史公选课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纪录片赏析、故事汇和讨论会等。
(一)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赏析是学生最喜爱的课堂教学方式。纪录片具有主题明确、内容具体、真实性高等特点,通过纪录片放映、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继续放映等教学步骤,对培养学生兴趣、深化历史理解产生了良好效果。
针对中国史前文明与古代历史的学习,笔者开设《中国考古——古墓探秘》《早期古墓与遗址》等公选课程,通过纪录片梳理包括河姆渡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曹操墓在内的多处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将纪录片与教科书以及其日常生活中所学习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进行知识建构,从而深化历史知识理解和丰富学习过程。
(二)故事汇
故事作为一种学生参与性强、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相关讨论比较充分。[4]笔者在公选课教学中,尝试采用故事汇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在八年级《自古英雄出少年》公选课中,笔者提前两周告知学生会请他们在课堂上讲故事,将自己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讲给大家听。同时,大家还要对这一人物或时代的问题进行提问。每个学生讲述时间为5分钟,其他同学的提问时间为5分钟。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与表达能力。课堂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三)讨论会
讨论会更便于与必修课学习相结合,是对必修课学习的有益补充。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李鸿章与洋务运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等内容。面对改革与革命的问题,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知识源自于网络、影视作品、课外书乃至专业读物,见解非常深刻。例如有学生对李鸿章的“裱糊匠”角色及对洋务运动的贡献提出积极看法,对孙中山过分注重武力、践踏法治提出了批评,其认识已经大大超出教材范围。
灵活多样的选修课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历史公选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选修课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引导比必修课更有优势。但其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实施。
(一)内容选择与资料来源要考究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引导性、趣味性、专题性原则,使其成为必修课的补充和拓展,这就需要在内容选择上下功夫。其一,公选课的内容选择要在备课会上通报并讨论,一来可以集思广益,二来避免交叉与撞车;其二,公选课内容的选择要与实际相联系,要有可操作性,教师对该领域要有一定的兴趣和研究。
从资料来源方面来说,公选课没有已经成型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教学参考。在选择教学资料来源上,首先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不可因噎废食,为了趣味性而忽视甚至歪曲历史事实,违背真相。其次,教学资料要丰富,要充分利用网络、课外读物、博物馆、纪念馆等。
(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公选课教学因其涵盖面广、灵活性强,对教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与运用和课堂控制能力。有学者认为,可以在教师培训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5]。更关键的在于教师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的掌控力。
(三)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公选课的一个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科育人为目标,其与国家课程在实践中的突出区别是更强调学生参与性,从而实现课程实施效益的综合化。教师在公选课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多鼓励,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到课堂中,对他们的表现多给予肯定与支持。
【注释】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2页。
[2] 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93页。
[3] 陶建萍:《高中历史选修课教学的探索》,《历史教学》1998年第12期,第41页。
[4] 卢春健:《选择怎样的故事来开展历史教学——以<历史教学>刊登的部分教学设计为例》,《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36期,第36页。
[5] 朱煜:《论普通高中历史选修课的设置及实施》,《历史教学》2003年第11期,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