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产教融合,造价专业,人才培养
  • 发布时间:2023-12-12 11:02

  文/张韩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戴锦阳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章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分析了造价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了产教融合在高职工程造价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过产教融合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参考。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校企合作和对行业发展的深入探究是推动产教融合的有利举措,在校企合作基础上,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因而得出结论,推动学生-企业-学校三方深入合作,才能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造价专业;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提高,产教融合也逐步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主要方向,在应用与教学合一、企业与校方合作理念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到不同于课本的知识,掌握各类实践应用能力。而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整体进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较于学历而言,企业往往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综合能力较强,对工程建设现场较为熟悉的人才的就业机会也会更大,在人才市场中具有较大的竞争力。由此可见,依靠理论教学和少量实践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目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因而需要做好产教融合工作,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充分结合,疏通学生、学校、企业三方渠道,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1现阶段建筑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概览

  1.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会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迎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键节点。人们对基础建设的需求在水涨船高,而建筑工程势必会涉及建筑工程造价,而工程造价直接影响到建筑本身的成本控制,这样的发展趋势使得各大企业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一成不变,那么势必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现状,最终导致被行业淘汰。

  1.2建筑工程造价相关数字化技术将会进一步完善

  目前,以大数据、BIM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数字化技术逐渐在建筑工程造价领域得到应用,与传统CAD天正、广联达等软件相比,大数据技术为建筑工程造价提供了设计对比层面的参考,能够通过对多个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大数据比对,从中选择成本最低、同时兼具美感和实用性的设计方案,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建筑工程造价效率,从设计层面优化建筑方案,达到性价比和建筑质量的平衡。而BIM技术更是通过三维建模,直接影响造价工作流程,能够非常方便地查看施工材料清单。尤其在工程量计算方面,BIM技术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使建筑工程实现各部门、各阶段的可靠衔接,避免了由于工程信息不透明而导致的各类问题,提高了造价的有效性。然而,对目前的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BIM技术仍然未被得到充分重视,一些院校的BIM教学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而即便开展了BIM专项教学,也依然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

  通过上述两个层面分析不难发现,未来建筑行业整体会朝着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只有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以现代化工程造价技术作为教学核心,才能确保建筑工程造价行业的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岗位。

  2目前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2.1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各大院校在招收教师的过程中往往会从教师的学历入手,追求高学历的教师团队建设。不乏有一些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学校专注于文化课建设,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教师大多虽然毕业于名校,专业能力较强,但由于在毕业后未能实际接触相关领域,导致这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够给予学生实践层面的建议和参考就相对较少,由于缺乏实践工作经历,再加上专业实践技能的缺失,导致由普通高校走出的教师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存在较大的偏差,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需要。教师的学历并不能作为师资力量的唯一标准,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也能够与时俱进,掌握行业前端的知识技能,才是校方所要慎重考虑的。

  2.2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且实践经验缺失

  实践应用类师资力量的缺失只是导致学生专业能力缺失的一个方面,由于场地、设备等硬件层面的限制,同样导致了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缺失。由于缺少实践机会,缺乏实践经验,最终导致了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储备,而实践经验缺失问题的产生。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有许多细节方面的知识是难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完全掌握的,因而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做到知行合一;而由于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较为片面,最终导致了“高分低效”现象的发生。工程造价行业人才缺口较大,但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刚刚走出校园,实践能力缺失,在独立成本控制及管理层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难以完成要求,因此如果校方未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加剧就业人数与行业人才缺口的现象。

  2.3教学安排与行业发展现状相互脱节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建筑工程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现代化行业的发展浪潮,软件设备、流程细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而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仍然沿用了十余年前的思想,未能与行业发展相接轨,导致学生接触大量陈旧、过时的知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工作岗位。根据学者赵婷婷、吴蕾蕾、樊文强的研究数据不难看出,约70%左右的毕业生都认为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际关系不大,仍然需要通过实习来进行学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高校课程设计的弊端所在。同时,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虽然较为全面,但从细节来看,教材仍然与生产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设计变更、进度加快、标准提高、施工条件、材料价格的变化等细节层面的知识,在课本中则是一带而过或完全没有涉及。可以说,教学安排与行业发展现状相互脱节的问题,同样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结合上述三个问题不难发现,教师团队、硬件设备保障以及教学课时安排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专业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短板。虽然社会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人们也逐渐重视起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社会大众和企业管理者的认知中,“985”“211”院校会有更大的竞争力。另外根据东亚经贸新闻的调查显示,在受访的五十家用人企业中,有将近六成的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本科学历,而2021届高校毕业生数量高达909万人,再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影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因此作为就业市场的“弱势群体”,高职院校就要另辟蹊径,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入手,将学生培养成为兼具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这样才能减少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企业的录取意愿,彻底摆脱高职院校“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3产教融合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势探析

  简单而言,产教融合是指将办学与产业相互结合,通过产业发展构建实践与理论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

  通过对产教融合理念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其对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短板有着显著的作用,具体作用下。

  3.1产教融合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双师型教师建设逐渐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而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同时具备教师和技师/工程师等技术职务、职业资格的教师类型,此类教师与一般教师相比,不但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出色,同时由于接受过实践培训,因此也能够在实践层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然而,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如何高效培养是校方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产教融合的出现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种思路,即通过教学与产业结合,为教师提供更多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这样就能够快速高效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避免教师专业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相信随着校企双方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和企业都将会得到蓬勃发展。

  3.2产教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同理,由于企业的加入,高职院校设备场地短缺的问题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弥补学生在实践经验方面的短缺。例如,对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校方可以与相关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设计院等进行合作,让学生提前熟悉建筑工程造价的流程,因而能够避免学生“高分低效”现象的发生。尤其对于学生而言,实践经验的积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空间,有效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而从这一角度来看,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言有着较大的优势。

  3.3产教融合能够实现课程合理建设及规划

  产业和教学相互融合,势必会让教师、学生接触到更多行业发展的内幕,对于校方而言这无疑能够为课程的规划提供有效的参考。例如对于建筑造价行业而言,大数据技术、BIM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在产教融合中,校方能够提早获悉该趋势,在教学中引入相关技术的实践训练。校方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对课程设计进行改良,那么无疑会在无形中为学生创造较大的就业空间,能够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学生赢在就业的起跑线上。

  另外除了上述三个优势以外,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也同样能够帮助他们提前筛选人才,为自身提供稳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这样能够极大地减少其人才培养成本,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而产教融合就成为了校方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利举措。

  4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实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4.1引入OBE理念、探索“螺丝钉”式人才培养模式

  OBE教学理念(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基于需求的教育模式,它倡导校方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详细的构思,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规划来确保校方最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对于高校而言,OBE模式由社会及企业的整体需求出发,进而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而后通过培养目标逐步构建课程体系,再由课程体系引申设计出课程模块,而后在确定课程内容的同时,逐步实现课程目标,最终回应社会需求,形成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学生将会按照学校的课程设计,有条不紊地完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最终成为具备特定能力的专业型人才。与高职院校一般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这种培养模式无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够培养出“螺丝钉”式人才。因此,校方可以以产教融合入手,加强与相关领域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学生的短板,针对这些短板进行强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在工程造价细节处理层面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校方在了解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之后,就能够将教材中涉及较少或并未涉及的知识和内容添加到课程当中,做到人才精准化培养,使学生成为一颗“螺丝钉”,填补岗位空缺,以此来解决我国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却仍有许多企业存在较大人才缺口的现象。

  4.2推动企业驻校、实现课程建设层面的校企互通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产教融合是企业与学校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由双方共同推动合作,实现产业与教学的整合。因此,企业除了能够为校方带来实践场地以外,还能够将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设备等带向学校,构建出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例如南洋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建筑实践训练基地,参与实践教学的不仅有本校的任课教师,也有相关企业的工程师和负责人,由本校教师负责理论层面的讲解,而企业负责人则为学生讲解操作方面的规范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问题,确保了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企业的驻校也为校方长期开展此类实践性教学提供了便利,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实践经验及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企业也可以在学校内部设置相应的办公场地;对于企业而言,学校提供的场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企业带来的设备和技术也方便了校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例如对于设计院而言,可以将那些较为简单的图纸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逐步完成造价核算工作。虽然与实际工作相比,这种工作模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学生能够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学会基本的工作流程,为后续步入岗位积累经验。

  4.3加强校企人才流动,加速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产教融合中,校企人才流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教师队伍建设层面,其二则是定向人才培养层面。首先,企业的加入为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它解决了教师教学与实践训练之间的矛盾,教师可以在占用较少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实践参考;同时还能够在实践学习当中,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考取证件,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不但能够提高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实力,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也是一次能力的提升。除了针对现有教师团队进行实践培训以外,教师还可以聘请企业相关领域负责人作为教师参与教学活动,或是为企业的新人提供理论培训的场所,这样企业可以将实践能力较强、但专业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的职工投入到学校学习中,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对于校方和企业而言,这种深入的人才交流学习活动能够将院校理论较强的优势和企业方面实践应用较强的优势相互整合,进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同时,从定向人才培养层面来看,校方可以通过这种学习和交流活动,听取企业方的人才需求,为学生争取一些定向就业岗位,这样就能够在OB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更加细致地确定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对企业而言,此举也能够为企业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不但减少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同时还能够招来更多实践应用型人才,无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4改进教学方案,顺应行业及时代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程造价专业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将更多现代化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大纲中,而这部分内容的改进,就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进行实现。首先,针对大数据造价技术以及BIM造价技术等新兴技术而言,在实践层面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因此企业可以与校方开展合作,通过小范围实验型教学等方式,检验其实践应用价值和具体成果。在获取数据之后,对其进行评估,如果效果优异、实践应用价值较大,那么就可以纳入到教学大纲当中,并将实践经历作为经验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够帮助高职院校走在时代前沿,使教学方案更加合理,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实践检验此类技术的价值,减少企业的成本。尤其是对于BIM技术而言,目前在工程造价方面的应用已日渐成熟,如果校方能够做好教学规划,合理地将这些行业前端的新兴技术纳入到日常教学中,那么势必会为学校增添特色,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校方也应该合理地选择或编撰教材,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加偏向于实践应用型,因此如果选择了理论性较强的教材,那么学生和教师会将大量的精力用于记忆概念性内容之上,导致教材的指导作用无法得以体现。因此,在产教融合深入开展的过程中,校方可以与企业共同合作,根据生产实践中的要点、注意事项等内容编撰出适合高职院校教学实际,同时紧贴建筑工程造价行业发展现状的应用型教材。通过实践应用课程和配套教材的同步推进,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使高校走出不同于普通本科类高校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结语

  产教融合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符合了高职院校的基本教学特点,进一步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校方带来了更多的技术设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精准化的特点。对于合作企业而言,与校方的合作带来了更加稳定的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就业市场唯学历至上的现象,为更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定向就业的机会;而企业能够抛去学历的枷锁,选择实践能力更强、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特点的学生,减少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对于学生而言,产教融合也是提升自我能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机会,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经验的学生不但会有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改善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产教融合都是目前高校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不二法门,因而笔者认为,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构建一体化产业生态,为建筑工程行业发展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耀宁,陶飞羽,刘雪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22(33):167-170.

  [2]肖万娟,王万春,朱丽,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1236”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2,(01):78-82.

  [3]王孟圆.产教融合下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四川建材,2021,(11):241-243.

  [4]王英华,于海龙.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西部素质教育,2020,(01):190-19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