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 来源:教育学文摘
  • 关键字: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 发布时间:2023-12-16 11:19

  艾乃丽罕·麦麦提

  (新疆墨玉县喀拉喀什镇小学)

  【摘要】在教育事业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重要课程之一,尤其是小学阶段,对提升小学生整体素质有很大帮助。秉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实践理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逐步渗透到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借助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利用开展辩论活动与实践体验活动的契机,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以此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好少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可以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

  【关键字】法治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9‐7406(2023)08‐003‐01

  引言

  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充分满足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彰显德育指引和评价作用,本研究运用调查法、访谈法,从调查数据的分析入手,在肯定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成效的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其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思想,由于小学的学生还处于低龄阶段,无法全面的认知客观的世界,要想完整地发挥出道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就必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教育学科中的地位。经有关调查分析表明,目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一些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有诸多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几乎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没有实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良好,从而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时非常不利的。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没有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没有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水平,而是盲目地根据教材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够跟得上自己的讲解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上课容易跑神,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同时,大多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忽视了核心素养的意义,不了解核心素养应该怎样融入进对学生的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课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将浮于表面,趋于形式。

  2 法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 通过实践体验,增强法治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收获真知,尤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时,如果仅通过理论灌输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也容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应当秉持“走出去”思想,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实践过程中,逐步意识到遵纪守法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目前,在开展法治教育时,教师开展的实践体验活动主要包括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宣传活动、观看影片以及真实情境体验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遵纪守法是公民的基本责任与义务。

  以“真实情境体验活动”为例,学校可以和当地的“少年犯管教所”取得联系,带领学生感受这些少年犯的真实心声。少管所可以提前将少年犯讲述的亲身经历录制成视频,然后以播放视频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学生在聆听少年犯心声时,能够从少年犯的身上感受到犯罪之后的悔悟与自责,当这种真实的经历触动学生的心弦以后,学生的内心深处对法律正义与法律尊严的认知度也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另外,管教所的教官也可以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通过讲述少年犯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真实的体验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且也能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法律知识。

  由此可见,这种实践体验式的法治教育形式能够更加深入人心,使学生牢记“法不可违”的道理。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法治教育成果,并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促进法律素养的快速形成。其一,利用一些真实的场景熏陶和感染学生,即通过录制视频、音频传递一些真实的案例,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产生的严重后果。其二,接触式教育,即给学生提供一个与真实场景亲密接触的机会,如与管教所少年犯直接进行交流,或者就一些法律知识向管教所工作人员进行咨询等。这种亲密接触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在对方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将以参与者的身份感受和体验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这样对法治意识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2 夯实教师的法治基础,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实施及融合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备道德与法治知识。只有教师自己先理解、融会贯通、有效地把道德与法治融合起来之后,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一是教师应该先树立法治观念,学习法治知识,掌握相关的法规、法律。二是给予任课教师专门的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让教师进行系统的学习,夯实教师的法治知识基础,掌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技能。三是完善教师的课程知识,提高教师课程运行与反思能力。教师应完善学科、教学与课程知识,其中课程知识是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关键知识。鼓励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与时间内积极发挥个性,对课程进行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新,促使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与超越。教师的课程反思包括反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个人课程四方面,其中对个人课程的反思应是教师尤为关注的。个人课程的反思有对课前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组织的反思、对学生参与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品德不仅是个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做人准则与行为规范,也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灵魂所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道德建设问题,必须从娃娃抓起,使其从小树立公民意识、掌握法律法规,最少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媒介,让小学生逐渐感悟人生哲理,树立崇高的理想与抱负,明辨生活琐事之是非。在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中践行法治规则与道德思想,用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让他们乐观健康地生活,为做一个合格、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2.3 开展辩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

  针对小学生开展法治教育的关键是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可以自主辨别出哪些行为触犯了法律,相比被动接受法治教育,学生主动获取法律常识,主动辨别是非曲直,效果更为显著。

  结语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地生根,首先就需要教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将一切教学活动建立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然后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而达到以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效果[Ⅱ.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9):119‐120.

  [2]王文娟.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安全教育[]中国校外教育, 2017(35):55.

  [3]李万鹏,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名师在线, 2020(16):37‐38.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