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痕迹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文明,痕迹,载体
  • 发布时间:2023-12-29 14:41

  我做了二十年职业摄影师,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地。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拍摄古迹。从开始接触它们的时候,我就对这些历史遗留的痕迹充满兴趣,它们带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不论是建筑、壁画、雕塑,还是碑刻,让我着迷的是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自然的风化力量、阳光的消融作用、人为的使用和破坏痕迹都让这些实物所显现了比最初诞生时更丰富的信息。我觉得它们就是可见的历史、时间的载体。

  现存的历史遗迹,大多是寺庙、祠堂、宫殿、陵墓这类公共建筑及其附属品(壁画、雕塑),在建造之初,它们就是当时的传统、信仰、文化、权力的象征。在我看来它们不仅是实用物,更像是纪念碑——作为意识的载体昭于后世。

  我曾经用很多种方式拍摄这些遗迹。最初用数码相机以记录的方式为杂志拍摄专题报道,从历史和建筑学的角度描述它们,但是这种拍摄并没有呈现我对它们的感受。2010年至2012年,我使用湿版摄影法拍摄古建筑。一方面湿版这种古法摄影术工艺的特点就自然带有“古老”的意味,另外我是希望表现中国古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自然风景因为有了建筑,成为人文风景。

  2014年,我开始用光绘的手段在夜晚拍摄古迹,为的是显现它们的“纪念碑性”。最初的尝试之后,我发现主体的形态虽然得到了表现,但是它们变得孤立了,脱离了时空。它们所在的空间,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那是发生和消亡的地方,是时间的舞台。

  在表现空间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在昼夜转换的很短时间内,天空和大地的亮度才能在底片上被最恰当地表现为那个永恒意味的空间。这个短暂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刚好对应中国古老的时间计量单位,称为“一刻”(一天为一百刻)。

  由昼转夜的这一刻,意味着由阳转阴的时空变化。在这个阴阳转换的时刻,天地在底片上呈现的空间最为深邃,若有若无。中国古代智者通过观察天地运行而形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世界观,昼夜转换的一瞬仿佛是由混沌而生天地的初始时刻,它是万物与意识的起点,也是终点。

  黄昏时刻,我用光线描画那些遗迹,将它们从幽暗中浮现出来,显现其凝结的意识光芒。文明的生发和延续,就在这些实物载体上得以显现;通过它们,今人可以联接古人的精神世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