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图景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东方,图景,文化
  • 发布时间:2023-12-29 14:45

  邱园(Kew Gardens)是英国的一座世界知名的植物园,位于伦敦西南部的邱区(Kew)内。该园建于1759年,是英国皇家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植物园之一。邱园内设有26个专业花园和6个温室园,此外,还有40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物。其中,一座1762年建造的中国宝塔最为著名。作品“东方图景”便是以邱园中这座根据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制建造的建筑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创作内容包括照片、绘有相关形象的物品、绘画和文件等,以展示该塔在各种媒介中的表现形式,探索了被这座塔及其周边风景所隐喻的东方与西方社会文化。

  在17世纪下半叶,不光是在英国,整个欧洲社会都被东方设计和来自中国的事物所吸引,并且逐步形成一种风潮——中国风(Chinoiserie)。这股热潮在18世纪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席卷欧洲,影响到建筑、绘画、家具设计和室内装饰。在欧洲各大皇室和贵族的花园中陆续都出现了亭、榭、塔、桥等中国式的建筑。邱园的宝塔是由英国建筑师威廉·钱伯斯爵士于18世纪设计,1762年完成,是送给奥古斯特公主的礼物。邱园的宝塔形象源自中国南京大报恩寺,南京大报恩寺也被大家广泛称之为南京瓷塔。这座宝塔建成于15世纪初,是中国历史上江南地区建造的第一所佛寺,也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的代表作。钱伯斯曾两次访问中国,从在中国所看到的建筑中获得了灵感。但是威廉·钱伯斯从未到过南京,从未真正看到过南京瓷器塔,他对邱园宝塔的设计是受到南京瓷器塔的印刷品的影响。

  西方最早对南京瓷塔进行的插图和文字记录来自荷兰东印度使团的约翰·纽霍夫。他在1665年期间出版了画册,其中记载了他游历中国时的所见所闻。在17世纪到18世纪,摄影术还没有被发明,常常以文字和插图作为记录档案的工具。纽霍夫去中国的游记被翻译成了不同国家、语言的版本,并不断再版再印,成了17到18世纪人们认知和想象东方的重要文字和图片来源。宝塔图像不断印刷的过程,也是西方形成东方想象的重要步骤,被宝塔图像链接的读者们,形成了对东方想象的共同体。

  1856年,太平军摧毁了南京瓷塔。所以摄影术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之前,它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实际上,邱园宝塔层数并不符合中国宝塔层数均为阳数(奇数)的传统。南京瓷器塔的层数为9层,而邱园宝塔有10层。南京瓷塔在欧洲的版画和书本插图上就有9级和10级两种版本,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威廉·钱伯斯在建造邱园宝塔的时候很有可能依照了约翰·纽霍夫游记上有关中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图画进行了想象和再造,并犯下这一“错误”。

  透过关于宝塔的图像,进而趋近于了解过去西方描述的东方文化在不同的艺术品以及实用品上所承载的信息。除了收集西方人围绕南京瓷器塔创作的实用品,我还陆续造访了除邱园宝塔以外的位于英国的其他中国风建筑。这些中国风建筑与平常人家中所能接触到的生活中的东方风味的实用品不同,它们坐落于皇家植物园、公园、上流阶级的庄园中,成了更加永恒的东方景象。

  在创作过程中,我面临的最大挑战便在于使用摄影这一源自西方的媒介,去拍摄西方人所建造的东方图景。与历史相较,虽然镜头下被观察和观察的对象角色发生了转换,但我仍会担心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强这些建筑物上西方对于东方的文化凝视。于是我便开始尝试将摄影中的主体物剔除,并且重新改编了画面,以期凸显这一问题。

  当观众翻阅这些档案和被编辑的东方图像时,观众的观看与想象习惯也被重新编排。围绕着历史、当代作品和视觉文献的并置与组合,这些图像也试图指出关于瓷塔的视觉文化转变的过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