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娱乐圈教父的下一步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香港,娱乐圈,教父,下一步
  • 发布时间:2011-03-08 10:15
  尽管此次卖盘并未说明,但外界猜测邵逸夫出售邵氏持有的电视广播股权所得的资金,可能会作慈善用途


  2011年2月3日,香港无线电视台(TVB)新春贺岁,年逾百岁的“六叔”邵逸夫照例被众多明星拥簇在中心,向众人派发利是。

  但TVB将不再是他的帝国。

  1月26日晚,一则低调的声明引发香港娱乐界和财经界“地震”。盛行多年的TVB卖盘传闻由此尘埃落定。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在官网上发布公告,称邵氏兄弟向香港商人陈国强牵头的投资集团出售了其所有的TVB股份,全部股权转让预计将于2011年3月31日或之前完成交易。

  这意味着,邵逸夫,这个香港娱乐圈的“活化石”,将正式告别他执掌了43年的电视帝国。

  TVB电视剧盘踞大众电视屏幕已久

  1月26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宣布,作为公司主要股东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将持有的26%的TVB股权,售予有“壳王”之称的香港德祥企业主席陈国强,已故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之女、台湾女首富王雪红以及擅长投资电讯传媒业的美资私募基金普罗维登斯资产合作公司组成的投资集团。

  根据这一声明,持有TVB的6.23%股权的邵氏基金也会将部分股权售予独立第三者。完成股份转让后,邵氏基金、邵逸夫夫人方逸华,以及陈国强为首的财团,将直接或间接持有不多于三成的TVB股权。

  此次股权出售后,邵逸夫等无线高层管理人员,将会继续留任原职。陈国强、王雪红及普罗维登斯的行政总裁Jonathan Nelson,将被推选加入TVB董事局。

  新东家均背景雄厚,公开资料显示,王雪红是台湾宏达电子(HTC)及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及公司主席。前者为智能型手机的创新领导者,后者为半导体芯片设计及平台方案供货商。王雪红一直有意进军传媒行业,而业内人士认为凭借其在新科技及新媒体的经验,可助电视广播发展新媒体业务及拓展内地市场,助电视广播进入另一个新时代。

  此次收购的主导人物陈国强,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与李嘉诚关系密切。由于擅长收购空壳公司,陈国强在港有“壳王”之称。

  TVB的声明并未提出交易作价,但外界预计,整项收购TVB的作价约八九十亿元,其中包括TVB股份,以及西贡清水湾道的邵氏片场旧址地皮。这标志着邵氏家族统治43年的TVB电视王朝,至此改朝换代。

  TVB创立于1967年11月19日,由利孝和、祁德尊、邵逸夫等人创办,是香港首家商业无线电视台。TVB经营的免费中文电视频道翡翠台,启播至今一直处于收视领导地位,是香港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TVB电视剧占据了香港地区与内地的主要电视时段。目前在香港地区,TVB仍然在免费电视市场处于垄断性霸主地位,并拥有世界最大的广东话资料库。

  TVB创办至今有过多项辉煌成就。

  1968年,TVB制作了香港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梦断情天》,首次利用人造卫星转播奥林匹克运动会和人类首次登陆月球。1971年,TVB制作的《欢乐今宵》成为全港第一个彩色制作节目。TVB于1973年举办首届香港小姐竞选。

  TVB最初只有员工约200人。发展至今,其业务已遍及各地,并涉足节目发行、收费电视、音乐、电影、出版等行业,为全球最大的华语商营传媒之一,拥有超过4500名全职雇员。这次交易公布后,TVB股价虽然连日走弱,但其市值仍近200亿元。

  然而历史已经翻过一页,香港舆论疑虑:43岁的TVB失去了百岁邵逸夫庇护,不知能否延续辉煌?

  香港娱乐“教父”

  邵逸夫生于1907年,祖籍宁波,家族世代为商。因排行第六,人称“六叔”。

  邵家有四兄弟,全部投身娱乐圈,长兄邵醉翁成立了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邵逸夫亦因兴趣浓厚加入。

  19岁那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与电影结缘。到二战前,邵氏兄弟在东南亚一带已经拥有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富豪。

  邵逸夫是香港娱乐圈当之无愧的“教父”,他与他的邵氏王国,是香港电影和电视黄金时代的缔造者。1958年邵逸夫移师香港,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邵逸夫任总裁。这便是后来的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

  1961年,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邵氏影城正式启动,就在这座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开始了对香港影视业长达几十年的垄断。

  邵氏电影时期出品的《江山美人》、《貂蝉》、《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深受观众追捧,“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句响彻香江两岸的宣传语至今让许多老人记忆犹新。

  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崛起,邵逸夫华丽转身。1985年,他决定将主力放在电视广播。他将“邵氏影城”的明星和香港演艺界的精英网罗到门下,TVB制作的电视剧集收视率急剧上升,压倒其在港的竞争对手亚视,在香港影视界独占鳌头至今。

  邵逸夫的娱乐帝国版图也逐渐形成。在这里不仅诞生了《霍元甲》、《射雕英雄传》、《天降奇缘》、《神雕侠侣》、《创世纪》、《金枝欲孽》、《宫心计》等经久不衰的电视剧,也捧红了一代又一代的港星。

  父子不相往来20多年

  然而,与众多香港家族企业一样,谁来接手这个庞大的传媒帝国,不是一件容易决定的事情。作为香港最大的电视台,TVB的价值更在于其“软实力”,其影响力不仅波及港澳和内地市场,甚至深入整个华语圈。

  邵逸夫已年逾百岁,却一直未能为他一生创立的事业找到合适接班人。

  在香港,大部分家族企业都看重血脉,选择由子女继承,北京律协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主任郝惠珍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制度中,大多实行的是“财产均分”,但这种看似平等的制度实际隐藏了矛盾。“分家削弱了企业发展的实力,企业财富积累的爆发力会在瞬间夭折,这是中国企业常‘富不过三代’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邵逸夫显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发生,尤其是近年来,随着TVB步入不惑之年,其诸多“更年期”弊病也渐渐暴露。从电视剧粗制滥造被诟病到内部派系斗争不断,从艺人频频出走到不久前的总经理陈志云被调查,TVB已问题重重。另一方面,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香港有线、Now宽带都对电视市场产生了分流,TVB的收视和广告收入也受到影响。

  2008年3月,邵逸夫住院,有媒体称六叔的身体状况相当糟糕,TVB随即炸开了锅,旗下高层“四大天王”陈志云、乐易玲、梁家树、曾励珍及各自手里一群艺人的斗争公开化,诸多艺人有意出走,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79岁的“六婶”方逸华难以服众。

  而对TVB前途的迟迟未决也让外界担忧,一旦邵逸夫身体抱恙,TVB有可能发生诸如龚如心争产事件的大震荡。因财产纠纷家族成员间反目成仇的“豪门恩怨”故事会再度上演。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邵逸夫家族成员间的关系本就颇为微妙。

  邵一生有两位妻子,元配黄美珍大他5岁,生有4名子女。1948年,邵逸夫在新加坡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遇见“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于是带回香港并以“妾室”名义注册。黄美珍去世10年后,90岁的邵逸夫在拉斯维加斯迎娶62岁的方逸华。但这位“实质六婶”早在1965年始就一步步进入TVB权力核心。40多年间,她成为邵逸夫最重要的事业伙伴。

  邵逸夫与子女关系相当疏离,其与原配生育的子女自小由三哥邵仁枚在新加坡抚养长大。两子邵维铭、邵维钟本在TVB董事局任职,1981年,因方逸华入主邵氏,逐渐取代邵家子弟的地位,原本帮父亲打理业务的二人退出董事局,移居新加坡,父子不相往来20多年。

  2007年,邵氏父子三人同时出现在在“邵逸夫奖”颁奖典礼上,是几十年来父子唯一一起公开亮相。

  数度筹划卖盘

  为防止家族内斗,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邵逸夫近80岁高龄时,就开始为TVB寻找买家,市场便不断传出TVB将易主的消息。消息人士透露,邵逸夫不但会卖掉无线的股权,其名下房产也会变卖。

  数年前,围绕邵氏股权展开的一场争夺战早已开始。“自我入行以来,资本市场上就不断在讨论,究竟邵逸夫先生什么时候会退出,TVB又会卖给谁。”香港辉立资产管理公司基金经理陈煜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06年7月下旬,邵逸夫忽然住院,消息甫一传出,外界一片哗然,纷纷猜测邵氏公司可能将股权易主。邵氏兄弟发表公告证实,公司大股东邵逸夫在不同时间曾获得有意人士接洽,商讨购买其持有的邵氏兄弟或附属公司的股权。

  此后TVB的易主传闻更层出不穷。

  洽购买家的身份均非泛泛之辈,包括长江实业主席李嘉诚、新地郭氏兄弟、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信和置业主席黄志祥、其士国际主席周亦卿、嘉里建设大股东郭鹤年、“壳王”陈国强、曾庆红胞弟曾庆淮筹组的财团等,都被爆有意收购TVB,但最后都无疾而终。

  2007年,传出碧桂园主席杨国强拟以私人资金逾130亿元全购邵氏兄弟,当时该消息得到香港大地产商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的确认---李兆基甚至向媒体透露,将会借数十亿港元给“老乡”杨国强,协助其收购TVB。杨国强原打算以拥有的公司股票作抵押向银行作贷款,但在金融海啸之下,这次抵押贷款不得不中止,最后邵氏宣布,大股东出售邵氏股权的商讨已经终止。

  在“卖盘”不成功的情况下,2008年圣诞节前夕,邵逸夫提出以较市场价高出64%的溢价私有化邵氏,轰动整个股市。市场普遍揣测,私有化将方便日后邵逸夫把业务分拆出售,为TVB的出售铺路。到2009年2月27日,邵逸夫的私有化方案获得通过,结束了邵氏兄弟37年的上市地位,也为TVB的出售打下伏笔。

  而此次主导成功收购的陈国强素来擅长收购空壳公司,注入资产并寻觅买家以较高价出售。这并非陈国强和TVB的第一次接洽,早在2005年,陈国强就入股TVB旗下的收费电视银河卫视。

  陈煜强认为,对于邵逸夫来说,金钱已经不是问题,TVB是他一生的心血,他不可能卖给一个不信任的人。

  尽管此次卖盘并未说明,但外界猜测邵逸夫出售邵氏持有的电视广播股权所得的资金,可能会作慈善用途。

  “吝啬”的慈善家

  “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邵逸夫是目前香港最慷慨的企业慈善家之一。然而他并非从创业开始就热衷慈善,早年他甚至被称为“铁公鸡”。

  一个关于邵逸夫吝啬的笑话曾广为流传:1970年,有一家养老院的老人,见邵逸夫每天坐着劳斯莱斯豪华车经过养老院门口,于是冒昧地写了一封信给他,请这位电影大亨随缘行善。结果,养老院很快收到了邵逸夫寄来的一张支票,上面的数额是区区500元港币。养老院随即把这张支票退回给了邵逸夫。这位大亨随后在香港被很多人嘲笑。

  在公司内部,邵逸夫也是出了名的吝啬。TVB奉行“不喂饱”政策。林燕妮说在TVB打工时底薪才800港币,大批TVB艺人不惜冒名气丧尽的威胁到内地淘金。当年李翰祥出走就是因为公司不肯松口给红利。而为了少给李小龙一两千块片酬,邵逸夫硬把他推向了自立嘉禾影视的邹文怀,平白无故让竞争对手走出了一条动作电影康庄大道。

  邵逸夫66岁时,好友李迪告诉他,做事业的人同对手讲不得仁慈,但在别的地方可以大讲仁慈。“上海的犹太人哈同是个吝啬鬼,可他做慈善尤其是资助落难的犹太人,在西人圈子里头颇有好名声。”李迪这番话令邵逸夫幡然醒悟。从此,邵逸夫加入了慈善捐赠行列。

  邵逸夫的第一笔捐赠,是以校董的身份捐献50万元港币给香港的“苏浙公学”,让其兴建一所藏书3万多册的新型图书馆。

  1973年邵逸夫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苏浙旅港同乡会会长徐季良首先致词,并宣布该图书馆将命名为“邵逸夫图书馆”。

  此后不久,苏浙公学又扩建校舍,邵逸夫再次慷慨解囊,捐赠100万元港币。为此,苏浙旅港同乡会一致推举邵逸夫为“永远荣誉会长”。

  教育司英籍人简宁把邵逸夫的事迹上报英国。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邵逸夫爵士勋衔。邵逸夫成为香港娱乐界获得这个荣誉的第一人。

  伊丽莎白女王为表彰邵逸夫对社会工作和慈善活动作出的贡献,委任他担任“香港红十字会”主席。邵逸夫从此在多个慈善机构和公共事务的委员会成为重要角色。

  香港富豪的“道德标杆”

  邵逸夫对内地的捐助,更是不遗余力,这同他做生意时的锱铢必较形成极大反差。

  他曾说:“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邵逸夫对内地的捐款有多少?仅捐助内地教育一项,从1986年~2007年的21年间,他便捐赠了34亿元,惠及5229个教育项目,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他获得民政部授予的“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

  邵逸夫对考古一向感兴趣,1985年,他捐赠1000万港元给中国保护敦煌莫高窟壁画工程,为当时的壁画安上了玻璃屏风。敦煌研究院为感谢邵逸夫这一善举,特立碑予以纪念。

  逸夫楼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1987年1月开始,邵逸夫的捐款集中向内地进军。这一年他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1亿港元,帮助内地1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

  邵逸夫的捐赠项目重点在内地的师范学校。他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快,尤其是培养师资刻不容缓,一个先生可以教50个学生,10个教500个,这样的作用就大了。”

  1999年台湾大地震捐款1亿台币救灾,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2009台湾风灾款捐1亿台币。

  为答谢邵逸夫对中国教育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1989年1月,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专门致函表示谢意。

  1990年5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2899号行星,中国政府特将此星命名为“邵逸夫星”,并由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颁发命名证书。

  2002年11月15日,邵逸夫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现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礼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是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因为诸多慈善义举,进入20世纪90年代,香港媒体不再对邵逸夫的捐赠采取褒损参半的立场,而是改为一致高度评价,称邵逸夫为香港富豪的“道德标杆”。

  TVB易主之后,外界预计,“邵逸夫基金会”将有更为雄厚的资金支持,继续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发挥巨大作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