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观察”以读促写,提素养循序渐进

  文/ 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 马水莲

  “双线组织单元,落实课程目标” 是统编教材的特点之一,要求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观察”为主题,以“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和“观察事物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为语文要素,为此,笔者立足单元整体,抓住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从内容、目标和方法上进行探讨。下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为例展开阐述。

  一、紧扣单元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留心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3 篇课文,其中《花钟》《蜜蜂》是精读课,《小虾》是略读课,还有单元导读、习作、语文园地和课外阅读等内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同的内容要落实不同的学习要点。

  统编版教材是以单元组织结构的,教学时也应该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因此,在单元课时安排中,除了常规的课文与知识块的安排,还在单元教学的始末分别安排了“单元导读课”和“单元小结课” 各1 个课时。“单元导读课”不只是对单元封页内容的解读,还包括对整个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及语文园地等所有内容的浏览与关联性的思考,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主题、目标及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感知,激发学习的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单元小结课”则是帮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整合、反思与归纳,也是一个单元复习巩固的过程,为单元学习画上一个“句号”。

  二、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

  1. 循序渐进落实阅读目标

  “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学中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落实到不同课时的教学中呢?我们可以根据课后练习、课文泡泡、课前导读等找到其训练的目标。

  《花钟》的第1、2 自然段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所以就有了课后习题“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蜜蜂》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顺序和提醒,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意思;《小虾》的阅读提示提出了“说说第3 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的学习要求,因为这段话就是围绕首句“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来写的。

  在单元目标的引领下,每一课、每一个知识块都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蕴含着不同的学习目标,而这些学习目标都是为达成单元目标服务的,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有针对性地落实课时目标,做到“每课有得,有的放矢”。

  2. 迁移运用进行习作训练

  借助关键语句,把内容写清楚。能够向《蜜蜂》学习,借助图表找出关键语句,整理实验过程的主要信息,从而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能够通过“交流平台”,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基本方法;习作时,能够借助图表,用上“先……接着 ……然后……最后……”的句子,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运用多种方法,把内容写生动。三年级上册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都提出了要积累和学习“新鲜、优美和生动的语句”,本单元则提出了要学习运用“优美生动的语句”。《花钟》要求“运用多种方法描写鲜花的开放”,举一反三地运用方法;《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1)”中提出要“能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要学习作者运用“观察现象+ 提问”的方法写几句话。

  三、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

  1. 备课时要有方法意识

  教师研读教材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后练习题,确定学习目标,提炼学习方法,并认真思考在教学时如何落实这些练习、渗透这些方法的指导,做到心中有法,依法教学。

  2. 上课时落实方法指导

  在审题时引导学生习得方法。读懂整道题的意思,知道“做什么”,再抓住题目中的“题眼”( 即关键字词) 找方法,知道“怎样做”,最后才进行“依法练习”,这是一个思维的过程。

  在做题中运用方法。通过审题,学生知道了“做什么”“怎样做”, 那么完成练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做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对方法的运用和验证的过程。

  3. 推进时注意方法迁移

  这里说的推进主要指的是教学方法的推进,包括单元内不同内容教学的推进和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的推进。无论哪种推进,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如落实“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学习目标,在学习单元第一篇课文时,落实的方法就是“找”——在文段中找出关键语句;第二篇课文就是在“找”的基础上进行“变”——在找到的关键语句的提示下进行概括;对于第三篇课文《小虾》,就要独立思考,迁移运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课内习法,课外用法”的学习,布置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鼓励学生尝试做读书笔记,划出相关文段的“关键语句”,尝试“围绕关键语句来表达”, 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黄铭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