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的价值、特点与实践

  文/ 东莞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 唐维伦

  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教育机构、学校和政府非教育部门应积极推动和支持跨区域合作共建,通过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教师培训和教育创新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共享,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政府非教育行政部门还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资源保障,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共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

  一、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的价值意蕴

  1. 促进教育公平。在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通过合作共建,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得到共享和分配,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平等、公平的教育机会。同时,共建还能够为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实现教育公平与包容。

  2.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合作共建,区域内可以共同分享和借鉴优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共建还可以推动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的改进与创新,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推动教育创新。当今社会,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和质量存在差异,这给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通过跨区域合作共建,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不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合作平台进行经验分享、教学交流和课程资源共享。通过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跨区域合作还可以将各个地区的特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二、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的特点

  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 资源共享。在不同地区,各方可以共同分享和利用教育资源,包括特色课程、教材、教具、教学方法等,有效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提供更多元化、丰富和全面的教育服务。资源共享还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促进教育理念的传递和师生共同成长。

  2. 专业协作。各区域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和教师可以共同参与教学设计、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等活动,通过专业协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专业协作涉及知识共享、经验传承和交流互动,促进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形成合力,提升整个协同共建的教育服务水平(赵靖,2020)。

  3. 多元创新。各区域的教育背景、文化与传统呈现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跨区域教育协同共建能够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可持续的协同共建;通过交流与合作丰富教育内容和方式,呈现多元的发展路径;注重教师培训和能力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共同构建高品质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的实践

  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需要化解资源融通与教育体制之间的现实矛盾,创新实施机制,突围共建的困境,实现资源运用的最大化效益。下面以东莞松山湖功能区的实践探索为例简要地进行论述。东莞松山湖功能区内园区与镇街教育协同发展主要聚焦于探索保障教育协同共建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有效路径。

  1. 机制:“研析—联动—统筹”推进区域教育的组团与融创。为确保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工作顺利有序推进,在东莞松山湖功能区园与镇街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园镇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多方联动,形成协同发展机制。一是成立了一个协调小组。由园镇相关领导担任正副组长,具体负责教育协同发展工作部署安排,并接受松山湖功能区推进统筹组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二是制定了两份工作方案。制定《松山湖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了未来三年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制定《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分室松山湖功能区教研分室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了松山湖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工作要求。三是确定了三项推进措施。根据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工作方案,形成了在集团化办学、教师联动培训和教研、学生联动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的教师联动培训和教研机制、《松山湖功能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调研报告》以及多项集团化办学课题研究,为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

  2. 路径:“学校—教师—学生”多维探寻优质均衡的路径。根据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研究方案,我们着力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三个方向选点,以求突破创生路径。一是聚焦学校的多元化发展,探寻学校教育资源的区域优化和学校共生发展的路径。我们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开展跨行政区域办学的行动研究,探索区域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的路径。围绕人事安排、激励政策、教育部门之间如何互动、校际如何共建的关键问题,通过跨镇街集团办学的多元化实践,顺利建构出“功能区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集团类型”等内容,为跨镇街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资源的融通运用,搭起学校组团和创生发展的支架。二是聚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探寻教师教育资源的区域优化和教师内生发展的路径。教师成长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要突破园镇间培训资源和教研力量差异的困境,需要转变园镇间被动的教师交流思维,树立创新培训、教研一体化的理念,打造教师交流新模式。团队基于区域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值和期待值”的调研结果,以共建共享为导向,通过加强区域教师统筹培训和联合教研,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合理运用,促进教师研训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师的内生发展。同时,形成了东莞“慧教育·慧课程”的教师教育品牌经验和样板化成果。三是探寻学生教育资源的区域优化和学生互生发展的路径。在学生教育上,坚持以人才的差异化成长为培养为目的,基于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学生联动活动的新模式。另外,坚持学生课程的活动创新,由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牵头,联合功能区各镇街打造面向功能区学生的特色活动,以优质的课程活动托起区域课程育人的目标,实现学生差异化的互生发展。

  东莞松山湖功能区的教育协同发展,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共享,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公正,促进教师培训和交流,推动教育研究和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注:本文系2022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松山湖功能区跨行政区域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研究”(编号:2022YQJK526)研究成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