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研究

  • 来源:教育学文摘
  • 关键字: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道德情感
  • 发布时间:2024-01-14 16:03

  黄小佳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德育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小学语文作为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肩负着重要的德育责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通过分析其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道德情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9-7406(2023)11-010-01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理念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教师可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教育,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另一方面,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缺乏生动有效的德育情境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主思考。同时,在实践体验环节上也存在欠缺,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将所学道德理念付诸实践,影响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教育实践的改进与创新。

  一、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学生能够置身于模拟的道德场景中,直接感受道德冲突,深入思考道德问题,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以及合理的行为选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元化地运用故事、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创造出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促进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思考,自我感悟,进而从内心深处激发出道德情感,最终促使他们自觉践行道德规范。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面对国家的困境,我们应该如何做”的德育情境。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到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以及民众的苦难和屈辱。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当时的不同社会角色,如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讨论并分享他们面对国家困境时的想法和行动,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不振” 这四个字的沉重含义,感受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决心的伟大和崇高。同时,他们会更深刻地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明理和光耀门楣,更是为了国家的崛起和人民的福祉,这种情境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树立起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的崇高理想,自觉践行道德规范。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到现实中来,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如何为中华的崛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就能将德育教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从而实现知识与道德的双重教育目标。

  二、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文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激发他们的道德追求。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和优劣,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以《老人与海鸥》的教学为例: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我创设情景引入后,以简介老人的真实情况作为故事给学生讲解,老人的工资收入低、家境贫穷,尽管这样,老人的眼里、心里只有海鸥,一下子就奠定了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情感教学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感悟文本情感,起到主导作用。课文第二个场景,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感人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尤其第四句“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叫着,翅膀扑的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这里,我注意了品字,紧紧抓住两次“扑”。“扑”为什么不能改成“飞”,让学生议,我让学生做“扑”和“飞”的动作加以区分,区分的结果是“扑”力度大、动作快,可以看出海鸥对老人依依不舍,悲痛欲绝,对老人的离去难舍难分。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注意学生的合作互助。比如句子的朗读中有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本课教学的亮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情感,多角度进行练笔。学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认为老人喂海鸥的场景会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但老人突然离世,只留下那一群的海鸥在空中悲鸣、哭泣,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都一致认为,只有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强化实践体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立德树人”不仅要有理论认知,更要有实践行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文明礼仪演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规范,感受道德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就感。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评价,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鼓励优秀表现,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文明礼仪演练” 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礼仪知识,包括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餐桌礼仪、校园礼仪等,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文明、有礼的行为。然后,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生活场景,如见面问候、借物还物、排队等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实践礼仪行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还要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比如提问:“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你觉得这样做别人会有什么感受?”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礼仪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规则。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符合礼仪规范的行为给予正面反馈和表扬,对存在问题的行为给予指正和纠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认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在行动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更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策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石。通过创设德育情境,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挖掘教材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实践体验,则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道德的熏陶。未来,让我们继续努力,让“立德树人”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出一代代有德、有才的新时代少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陆雁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和策略研究[J].爱情婚姻家庭, 2022(2):3.

  [2]王珊.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 2023(29):0040-004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