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贫史症问题解析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思想史,贫史症,经济学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1-24 21:15
张文杰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南京 211198)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包括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在内的经济史学科在国内外面临衰落的窘境,历史方法在经济学领域中不受重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以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早期奠基人非常重视历史方法,德国历史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将历史方法推向巅峰,上世纪以来历史方法遭到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整体性漠视,经济学的贫史症问题由此产生。该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既与经济学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古典主流霸权统治有关,同时也与哲学中的逻辑经验主义对经济学的直接影响相关。针对经济学的贫史症问题,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强化历史方法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做法包括:整合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促进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流,改革相关教学科研体制,促进我国经济史学科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历史方法;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贫史症;经济学教育
前言
所谓经济学的贫史症问题指的是当前国内外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忽视历史方法的现象。具体来说,经济学中与历史相关的领域主要有,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两大领域紧密联系,但目前维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状态,这里我们把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统称为经济史学科。经济学发展的贫史症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史学科的整体衰落。
就目前来看,忽视历史研究方法的问题在国内外经济学研究和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很多高校经济系中,从事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教师日渐稀少,相关课程课时明显压缩甚至被完全删除。布劳格感叹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思想史的日趋式微,甚至几乎从大学课程中销声匿迹…这个趋势在美国比欧洲明显,但举世皆然。”霍奇逊在《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一书中主要剖析了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两大传统衰落的过程和原因,他指出,“我们有必要重新确立(经济)思想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学界也深受贫史症问题的影响。伴随国内经济学的国际化,国内经济学界忽视历史方法的问题日趋明显。早在2004 年刘福寿就一针见血指出,中国经济学患有贫史症。这一观点逐渐受到其他学者的认同。叶坦(2015)指出“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学其他学科相比,经济史学还相对‘冷门’。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史学研究有其特殊难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其学理价值和特有功能还没有被充分认识,以致出现经济学的‘贫史症’”。贾根良在其论著中呼吁我国经济学界重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和教学,为了促进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学科整合,他建议加强经济政策史和经济政策思想史的研究。
本文在考察梳理这一问题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贫史症产生的根源,分析国内经济学界在贫史症问题上的整体现状,最后论文就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代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贫史症问题成因分析
在经济学的发展长河中,经济学家对历史方法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以斯密为代表的早期学者非常重视历史方法,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中的例外,他强调抽象演绎法而忽视历史方法,后被熊彼特称作“李嘉图恶习”。德国历史学派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强调历史研究方法的典范。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历史方法不受重视,经济学的贫史症问题日益凸显。
那么,当今经济学发展过程中贫史症问题产生的根源何在?本文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经济学学科发展的自身原因,也有源自人类知识演进整体趋势的外部原因。
从经济学本身来说,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名称上,从早期的政治经济学到后来的经济学。经济学逐渐从社会科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早期学者往往基于社会整体背景考察经济问题,而现在的学者主要是从专业内部的视角探讨经济问题。专业化在促进经济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在此背景之下,经济学逐渐走入远离历史方法的迷途。
在此过程中,与历史相关的两个分支——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各自独立,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众所周知,这两个领域同出一家,关系密切,然而后来它们分家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就带来一些问题——个别经济史的研究者对经济理论缺乏了解,同时有些经济思想史研究者缺乏中外经济史的知识基础,这都限制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深入性。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分离直接影响到经济史学科的整体发展,这也成为经济学贫史症问题产生的主要诱因。
从人类知识演进的整体趋势来看,经济学的贫史症问题深层次上受到了哲学上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实际上,历史方法式微的问题,在社会科学其他分支中也存在。与经济学相同,它们共同受到哲学中维也纳学派的逻辑经验主义思潮的影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为中心,以石里克和克尔纳普等为代表形成了维也纳学派学术圈。该学派试图建立一种统一的科学,即把不同科学领域的研究都统一起来;基于自然科学,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就是要发现普适性规律,他们批判历史研究方法,认为历史研究只聚焦于个别事件的成因,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他们提倡社会科学研究在方法上应该采用演绎定律模式或归纳统计模式。
二战后,维也纳学派成员纷纷移居英美等国,因此逻辑经验主义思潮对后来英美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逻辑经验主义方法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了支配地位,包括经济学在内都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这种逻辑经验主义表面上是把逻辑推理和经验归纳结合起来,它的根本缺陷是试图让一切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看齐。众所周知,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而社会科学则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的渗透加速了经济学朝着高度数学化和远离历史方法的方向发展。
简而言之,经济学本身的去历史化加上哲学上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共同导致了当前经济学发展中的贫史症问题。
二、国内经济史学科的整体现状与反思
我国老一辈经济学家有着重视历史方法的优良传统,很多经济学名家有着扎实的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功底,他们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近些年来国内经济学界对待历史方法的态度在发生转变,贫史症的问题在我国也开始显现。
从研究状况来看,国内影响力比较大的经济学学术期刊,包括《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季刊)》等很少刊发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研究论文。经济史方面仅有《中国经济史研究》等个别杂志可以刊发相关论文。经济思想史方面,相关专业杂志也很少。2006 年武汉大学经济思想史研究所主办的《经济思想史评论》,是以书刊形式半年一期,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该杂志未能继续办下去。2021 年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思想史学刊》创刊,该杂志目前只是以书刊形式,一季度出版一期。这种书刊杂志在当前国内高校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方面往往得不到承认。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相关教师从事经济史学相关研究,阻碍了经济史学科的发展。
从高校教学状况来看,经济史学课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能胜任这些课程的师资比较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笔者长期从事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教学,也接触到很多同行。相关调研显示,目前在我国高校经管类学院中从事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方向研究和教学的专业教师生存现状不容乐观。由此导致实际授课的老师往往不具备相关的知识素养,能教这些课程的老师少,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相关课程课时不足、课程质量难以保障,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这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有些大学经济学院在经济学专业中长期不开设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课程,这种状况亟待改变。武汉大学2023 年3 月召开的一次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对这两个学科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引进难”、“招生难”和“考评难”表示忧虑。
针对历史方法在国内经济学研究与教学过程中不受重视的趋势,很多学者撰文给予批评。以厉以宁先生为例,他于2017 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中国经济学应加强历史研究和教学》一文,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着对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错误倾向。文中厉先生首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谈了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习的重要性。最后他强调指出经济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三、让经济学重新拥抱历史方法:相关建议与思考
综上,历史方法在当今经济学发展中整体地位的衰落状况令人堪忧,这一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强化历史方法在我国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让经济学重新拥抱历史方法,为此本文给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第一,促进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两个领域学者之间的团结协作。如前所属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两大学科的长期分离,不利于经济史学科的整体发展。叶坦也曾指出,打通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学科界限,是突破经济史学发展瓶颈的关键。
第二,加强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之间的沟通。鉴于社会科学的整体性,经济学家应该加强与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研究人员的交流和互相学习。这也有助于开阔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摆脱研究风格单一化的局限。
第三,根除我国教育和科研体制中的弊端,促进我国经济史学科的繁荣发展。结合上文讨论,当前我国教育和科研体制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包括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在内弱势学科的良性发展。希望未来国内可以增设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正式学术期刊,更多现有经济类学术期刊能够将这方面的论文纳入选题范围。在经济学教育方面,国内高校应该加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方面的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管理,最终目标是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强调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历史研究在整个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针对当前经济学的贫史症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并及时纠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当前中国经济学正在朝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方向发力。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经济史学科的协同助力。
参考文献:
[1] 赖建诚. 经济思想史的趣味[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 霍奇逊. 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福寿. 笑里藏着的经济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4] 叶坦. 中国经济史学的演进与走向[N]. 人民日报,2015 年12 月6 日.
[5] 贾根良.“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 熊彼特. 经济分析史(第一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 曾荣光,罗云,叶菊艳. 寻找实证研究的意义:比较- 历史领域中的实证主义之争[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3):104-131.
[8] 厉以宁. 中国经济学应加强历史研究和教学[N]. 光明日报,2015 年6 月13 日.
(编辑/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