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战略
  • 发布时间:2024-02-25 15:08

  曹术华(重庆奉节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战略性和系统性的企业管理工具,具有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风险管控等作用,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部分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持续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研究分析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提升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全面预算管理 战略

  引言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利用预算这一工具,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控制和考核,以便企业有效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目标[1]。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成本支出、提升经济效益和加强风险防控,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具有盈利的发展目标,同时还承担着稳定国家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为了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发展,我国不断深化国企体制改革,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管理办法,要求国有企业开展和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然而,当前部分国有企业还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约束不够有力以及预算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预算管理效果,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落实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是当前国有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第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所有,大部分资金都是由国家财政提供,但是国有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3]。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降低资源的浪费和闲置概率,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也是国有企业所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国有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要科学配置每个生产经营环节的资源,明确资源的投入收益效果,确保企业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4]。因此,国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第二,加强风险防范,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体工作人员都参与预算编制和执行等管理工作中,并且需要国有企业对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管理[5]。在这种模式下,国有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到各个部门、员工以及各个经营活动的实际状况,有助于国有企业及时发现生产经营过程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运行,有效提升了国有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层重视程度不高,全员参与度低。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了解还不够深,认为市场变化是不可预测的,预算编制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只是应付上级领导以及集团公司的工作。同时,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将预算工作交给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在开展预算编制时主要依靠业务部门自主填报的预算数据,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填报预算数据时也仅仅是应对领导的指示,导致所编制的预算经常存在基础数据错误和数据异常等现象。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和培训,也没有将预算目标分解至员工层面,导致一线员工不能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当中,降低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

  第二,预算编制缺乏战略导向,没有结合战略目标来编制预算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有效手段,在编制预算目标时企业应该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上级集团公司的利润目标来进行编制,而上级集团公司在下达利润目标时并没有深入充分考虑下级企业的战略规划,导致部分国有企业所编制的预算目标经常存在与实际偏离的情况。同时,由于预算绩效的考核结果直接与薪酬挂钩,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个人私利,往往会制定比较宽松的预算目标,降低预期值,最终导致所编制的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偏离。

  第三,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简单的增量预算法来编制具体的预算目标,这种预算方法不需要预算人员深入调查和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只需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数据就可以编制各个项目的预算目标,导致所编制的预算目标容易受到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降低了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也增长了预算部门工作人员的惰性,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

  (二)预算执行管控存在的问题

  第一,预算分析流于表面,预算执行控制不够及时。对于预算执行的阶段性结果,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是将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额进行计算比较,并提醒相关人员注意管控,而没有去深入挖掘产生差异的原因,也没有及时帮助工作人员真正解决问题和调整预算方案。

  第二,过度重视预算执行,灵活性不高。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部分国有企业在执行预算目标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预算数据与实际执行结果产生较大差异的情况。但部分国有企业过度重视预算执行,仅有预算刚性,缺乏灵活性,没有及时调整预算方案和目标,导致出现年中预算宽松、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此外,也有部分企业的预算目标调整过于频繁的现象,导致预算的约束力度不高,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的效果。

  (三)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第一,预算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单一,不够全面。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是通过上级任命的方式产生,部分高管在任期过程中不排除存在急于兑现短期绩效的情况。因此部分国有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比较关注利润、成本和费用等反映经营业绩的指标,导致全面预算的绩效考核完全沦为盈利能力和费用控制的考核,缺乏对企业影响比较深远的重大投融资决策行为的追踪考核指标,也缺少诸如周期性的市场占有率、客户开发率以及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整体而言,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单一,还不够全面。

  第二,预算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范围仅包括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没有将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纳入到绩效考核范围之内,而当前国有企业主要是参考公务员的行政管理制度,采取岗位职级定薪取酬制度,大多数的基础工作人员都是固定薪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绩效的好坏与基础员工关系不大,导致企业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无法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三、加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预算编制方面的优化对策

  第一,提高重视程度,鼓励全员参与预算管理。首先,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使企业员工能够真正认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健全预算管理组织结构,成立管理委员会以及办公室,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构建良好的环境基础。然后,国有企业应该加大对预算管理的宣传,邀请外部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为企业员工讲解和培训工作内容和具体操作方法,加强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使员工能够真正主动将预算管理落实在日常工作当中。最后,企业应该将预算管理嵌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当中,为日常经营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第二,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编制预算目标和计划。国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在明确战略目标以后再结合内外部的发展环境以及上级集团公司下达的经营目标,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周期和行业特点的预算目标,避免出现企业管理层为了完成年度考核、提高个人利益的短视行为。此外,国有企业应该将年度的预算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预算责任落实到工作人员层面,使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都能明确自身的预算责任,树立预算责任意识,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够真正自觉主动完成预算目标。

  第三,科学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国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来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即除了使用简单的传统的增量预算以及固定预算以外,还应该使用零基预算、项目预算以及弹性预算等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编制水平。同时,国有企业应该保持各个预算数据以及预算项目的勾稽关系,确保预算方案的精准性。

  (二)预算执行管控方面的优化对策

  第一,深入分析预算执行结果,提高预算控制及时性。预算管理人员应提交阶段性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并深入分析预算结果差异原因,提出具体的可行的解决措施。为了方便对预算执行情况和执行结果进行动态监测,国有企业可以积极应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使预算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动态监督和分析各个预算责任单位的执行情况以及差异情况,提高预算控制的时效性,便于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作出正确的预算调整方案,确保预算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第二,制定预算调整制度。如果国有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客观环境变化等情况不能实现预算目标,或者按照预算方案继续执行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时,企业应该按照规定审批流程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调整预算。

  (三)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方面的优化对策

  第一,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国有企业在设置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着眼于长远利益,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构建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使其不仅包括经营绩效等短期的财务指标,同时也要包括反映企业长远发展利益的非财务指标。同时,国有企业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岗位以及不同的层级来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

  第二,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将预算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应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机制,对于一些重点的项目应该构建长效追踪机制,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进而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战略性和系统性的企业管理工具,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应该持续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企业实现预算目标和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肖郁蓝.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03):121-123.

  [2]郭艳娇.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3,(03):54-57.

  [3]蔡晓燕.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24):22-24.

  [4]林娣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22):120-122.

  [5]吴志媛.试论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优化措施[J].商讯,2022,(23):105-10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