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陆彦君编辑/孟佳丽美编/景毅图片/肖南
郑小晶在一家新能源车企工作,公司在上海市郊,距离市区约50公里。尽管不在厂区工作,郑小晶仍笑称自己是个“厂妹”。她的上一份工作也在“大厂”,一年半之前,她是一名标准的互联网公司员工。
郑小晶本科和硕士的专业都是教育技术学,她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坐上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快车,在这里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岗位。新冠疫情期间,她跟着导师做项目,打磨了多款课程在中国大学慕课学习平台上线,这份经历让她获得了互联网公司的实习offer—在人力资源部门做课程开发师。实习一年后,郑小晶如愿在毕业前转正。
这份工作在最开始的时候的确带给她很多快乐和成就感。作为一名实习生,郑小晶就有机会和公司副总裁沟通对课程设计的想法,和正式员工一样做着项目。她至今记得,为了配合上线时间,她所在的团队将三个月的课程开发周期压缩到一个月,背后是被牺牲掉的个人时间,最晚一次,她下班时已是早晨6点。但努力没有白费,课程上线后,当她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点赞评论,触达人群有3万人时,那是她成就感爆棚的时刻。
不过,随着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整体增速放缓,公司降本增效,包含人力资源部在内的职能部门就成了首先受到波及的一方。项目预算缩减,创新不再被需要,相反,性价比高的方案成了首选。同时,绩效考核变得越来越严格,同事之间陷入变相的内卷,原本的周报变成了日报。郑小晶觉得自己就像一颗螺丝钉,在“大厂”这个高度精细化的系统里维持着它的正常运转,反观自己的个人成长却肉眼可见的在递减。于是郑小晶决定,及时止损,出去看看。
重新选择赛道,郑小晶谨慎了许多,她锚定了新能源、金融、医疗3个行业,投递出五十多份简历,最终各收到了两三个offer。她当时的上级给她的建议是“跟着国家政策走”。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在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在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销量同比增长37.9%。
行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才规模的扩充,郑小晶决定顺应当下的趋势,入职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担任课程培训师。
从互联网行业到制造业,郑小晶逐渐体会到两个行业之间的企业基因差异,“一虚一实,‘虚’不是贬义词,是互联网更注重营销,重视维护用户黏性,增强用户对品牌的认同,和生产、和销售无关的项目也会砸钱。制造业就更重视实在的东西,比如工艺质量、生产效率等。”
因此,郑小晶的工作思维也要随之改变。比如,在上一家公司她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汇报PPT精雕细琢,现在只要用一天时间把内容写明白就行—形式和美观度没有那么重要。
制造业的务实也决定了公司不会把过多人才储备向培训倾斜,但这对做培训的郑小晶而言反倒意味着更多“被看见”的机会。“在以前的公司,10个人只能做单个项目里的单一环节,现在我的团队6个人就可以承担许多并行项目的全环节了。”
新能源汽车公司大规模的招聘,也催生了大量的人才培训需求,郑小晶因此获得了主导培训项目的机会,项目设计、打磨课程、培训讲师、落地推广等各个环节她都全程参与。比起过去在互联网公司被局限在一个环节,现在她的视野更加开阔。而趁着行业发展的势头,她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入职新公司后,她的薪资涨了30%,职级也从培训专员升至高级培训专员。
对今后的职业发展,郑小晶期待能够由点到面,在新能源行业的链条上有新的突破,“我会思考未来是成为专家角色,还是管理角色?也有可能尝试转去做业务。”这种开放的心态,郑小晶待在互联网“大厂”时是没有的,当时她也没有时间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她的工作与生活节奏都放缓了。以前虽然是弹性上班,但晚上10点下班是常态。每天打开飞书系统,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会议铺满了日程表,有时中午还有午餐会,直到晚上6点以后郑小晶才有机会好好处理手头的工作。
现在她每天八点半上班打卡,五点半下班。一个项目的周期从3个月变成了6个月,不再需要加班加急处理工作。下班后,郑小晶有时间买菜做饭、健身、看书。入职新公司后,她还收养了一只狸花猫,“以前是不可能的,9点下班我就很高兴了”。周末她也终于可以放松身心,去江浙沪周边短途游,和朋友一起露营、钓鱼,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如果一个工作的满意程度是10分,郑小晶给现在的工作打8分。“我以前很看重在工作中获得成长,而现在,我更想要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可持续性很重要。”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郑小晶为化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