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路径的建构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路径
  • 发布时间:2024-03-08 19:33

  刘冉冉

  思辨能力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特别提升的能力之一。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人才具备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符合社会要求发展的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提高最基础阶段是小学阶段。小学阶段作为整个教育流程中非常重要且基本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小学每个年级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语文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成绩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能力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关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的提出要求教育领域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改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和不同学习状态为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流程。现如今,对小学领域的要求是需要让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以语文实践活动作为主线,从学生写字和阅读等方面进行探究,呈现出学生四个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分别是写字、阅读、鉴赏和表达,而表达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都依赖于语文教师。语文这门课程关乎着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上日程,并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对学生加强要求,并更加明确地梳理出思辨表达能力的内容及其条件。

  1 “思辨性表达”的内涵与价值

  从广泛性的角度上来说,学生思辨表达能力的提升,包括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简单来说,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相关措施,分为好几个方面,其中包括了阅读和写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置不同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比如,围绕某件事物或某个观点,有些学生会提出质疑的观点,而有些学生则会提出肯定的观点,这是因为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观点的权力,才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点,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与逻辑。

  小学阶段分为三个不同的学段,这三个不同的学段都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也需要分阶段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于三个不同阶段的学生年纪和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不同,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不仅落实了新课改中的学会倾听与表达的要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而且也适应了新媒体中表达与语言的社会要求,这与上文提到的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观点符合且一致。教师培养出表达能力极强的学生之后,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思维能力都可以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更完美的人,当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就会被社会所接受与容纳,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往大的方向来说,对于社会的发展,综合性能力强的人才,包括思辨能力强的人才,才会促进社会与国家的进步。在思辨中表达,在表达中思辨,这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师需要做到的,需要将思辨能力培养的措施落实到语文课程当中。

  2 “思辨性表达”在目前社会教学中的价值

  2.1 对学生自身的价值

  “思辨性表达”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有严谨的逻辑,学生在思考某件事情或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独属于自己的富含逻辑和科学内容的思考过程,而这个思考过程的形成是非常不容易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习,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甚至有些学生的思维转换不过来,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因此,教师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思辨性能力提升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意识到“思辨性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和价值。

  对“思辨性表达”能力的价值进行探讨,首先要将“思辨性表达”能力融入学生自己内心当中。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提高了“思辨性表达”能力,不仅可以使自己的逻辑清晰,在面对某件事时可以拥有自己最真实且客观的看法,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完成自己人生当中重大的决定。无论是从小的角度上来看,还是从大的角度上来看,“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自身来说是积极的,且可以帮助自身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除此之外,学生提高了“思辨性表达”能力之后,自身的意识也会有前所未有的进步,不仅会转变自己错误的想法,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看待社会和世界的时候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角度,还可以将自身与社会融合得非常恰当,使学生的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2.2 对社会本身的价值

  无论哪个阶段的学生,最终都会回归于社会,而教育就是为社会提供人才。教育教学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目前新课标中提出了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因此教育领域逐渐将“思辨性表达”的培养归于中心。而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甚至学生本身都不了解“思辨性表达”能力,所以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本身了解到“思辨性表达”能力对自身的价值之外,也需要让学生的身上和肩上承担着一份使命感和责任,让学生了解提高自身的“思辨性表达”能力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自身的“思辨性表达”能力提升后,在后续的学习和生长过程中都会凭借着自己清晰的“思辨性表达”能力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会不断提升,在步入社会之后,也会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甚至还有可能会帮助身边的人或者是身边的群体解决问题,为社会提供许多贡献性的力量。另外,当学生学业完成之后,“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而这时学生踏入某个行业开始工作,会对该行业产生一系列的正面影响,而且由于蝴蝶效应的影响,拥有非常高思辨能力的学生,会对该行业甚至其他行业产生积极且正面的影响。

  3 对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概念及思维方式指导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比较基础,基本上是汉字和拼音,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简单,课堂上的内容和课堂的过程非常简单清晰,这也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而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辨性表达”能力培养的时候,忽略了逻辑方面的训练,不仅导致学生在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仅仅停留在了事物的表面,没有真正地深入到事物内部进行剖析,而且看待问题和看待事物的角度比较单一,使很多学生的世界观停留在了非黑即白层面,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甚至有些学生跟随着其他学生的想法逐渐走偏,无法根据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而这些问题基本上是小学阶段学生的通病。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对“思辨性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概念进行陈述。

  首先,针对“思辨性表达”能力的培养,有一部分是偶然,但更大一部分是必然。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利用自己的特长和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比如,可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个话题给出两个角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在讨论完成之后与教师进行分享,然后教师根据某个学生的讨论观点进行评价。这样的形式看似简单却很有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完全足够。

  其次,在培养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状态。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不需要教师引导,就可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比较弱,即便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这名学生也无法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诉说出来,甚至还会表达出自己不满的情绪,而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才可以做到全面教学。比如,教师在抛出某个话题之后,可以先提问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让这位同学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诉说出来,之后再鼓励其他同学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由高强度向低强度转变的过程,就是鼓励学生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及“思辨性表达”能力。

  4 “思辩性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学生思辨性思维的缺失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的理性精神先天不足,所以导致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缺失比较严重,这也是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表达不强的原因之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一定要学会口头表达的方式方法,这也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基础。但有些学生表达能力比较薄弱,再加上每个班级中的学生数量比较多,教师没有办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学生往往会存在表达能力不佳,或者是表达方式方法不良等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但应用到生活实际,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却完全没有逻辑,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同时缺乏思辨性和批判性。这些看似比较简单的问题,实则都表现出了学生逻辑思维和思辨性能力的缺失,作为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利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遣词造句,树立正确的意识,搜集丰富的材料,并使学生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逐渐树立独属于自己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量是完全不足的,而且即便有写作课和阅读课,学生的思辨性不强,思考辩论的能力和实际的学习环节脱节,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范围主要局限在了教材上,完全没有机会与社会中一些真实的事例挂钩,导致学生缺乏思辨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或者是写作过程中,缺乏自己的思辨性能力,在写作或表达方面都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

  4.2 教师对“思辨性表达”指导的忽视

  大部分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简单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提升,没有办法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性表达素养。而有些教师在布置书面或非书面作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将“思辨性表达”的内容融入其中,重复地布置相应的作业,导致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也有一些教师布置的命题与学生的年龄不符,导致学生在写作业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问题,学习过程出现了较大的失误,陷入了学习低效的困境。教师对“思辨性表达”能力指导的忽视,导致学生在表达的时候没有办法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年纪比较小,思维能力不够,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表达方式,没有让学生学会良好的表达方法,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很难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小问题,没有办法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4.3 “思辨性表达”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来说,大部分教师都提高了自身对“思辨性表达”的重视,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思辨性教育,但是,这些教师仍然没有真正地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长期使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自己站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讲台下听课,而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可以很好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但是却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因此就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有些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非常强,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身这方面的优势和天赋,但是教师过于忽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用的方式也单一传统,因此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挖掘,导致学生的能力被限制和固定住。除了教学方式单一之外,教师的思想观念也非常传统,正是由于教师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才导致教学方式固化,没有任何灵活性可言,如果在长期的教学中让固化和生硬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迅速下降,甚至无法跟着教师的速度前进。

  5 小学语文“思辨性表达”能力提升的教学措施

  5.1 借助思辨性阅读,提高“思辨性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很重要的,占据了语文教育比较大的比重,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这个方式充分地挖掘文本,使学生形成辩证思考的能力。教材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之前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挖掘,挖掘教材中具备价值的内容,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对其中的某个论点进行辩论,当两方学生的论点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产生矛盾点,这时学生的辩证思维就会达到顶峰。

  比如,五四学制部编版《秋天》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辨性阅读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对于秋天这个季节来说,有些学生的感受是凉爽,有些学生的感受是丰收,也有一些学生的感受是黄昏,而每个学生的不同感受就可以形成思辨性表达,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思辨性的感受去阅读本篇文章,在阅读完成之后,再提问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看法和见解。首先,教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给学生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利用小组的形式对这个论点进行讨论,在规定时间到达之后,教师需要提问几名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将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让班级内的学生对黑板上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两个对立的论点。其次,教师再让班级内的学生选择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论点,然后双方自然而然就形成两方对立的局面,在这种局面形成之后,就可以让双方进行辩论,随着学生辩论问题的不断增加,学生的思辨性能力会不断提升,表达能力也会不断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具备严谨的逻辑性,又不缺乏客观性,如果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将课堂的主体位置还给了学生,而且还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性和逻辑思维的缜密性。

  5.2 借助思辨性写作,提高“思辨性表达”能力

  除了阅读,写作也是很重要的,写作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与学生后续的学习息息相关。教师在教育教学时除了要给予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之外,也需要让学生练习写作。在进行单元教学的时候,将每一课的主题提取出来,合并成一个大的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让学生进行思辨性写作,小学高年级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体现出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教师也可以将写作训练和单元课文相联系。

  比如,五四学制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讲解时,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让学生写作,首先,上课之初预留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主题拟题写作,完成之后,挑选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内容。其次,让全班学生根据回答问题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如果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站起来反驳,有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美感,有些学生认为时代在进步,所以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思辨能力也越来越强。

  5.3 借助思辨性口语交际,提高“思辨性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口语交际内容不同,对六个年级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梳理之后,发现五四制版本的语文书当中思辨类的口语交际出现的次数在五次以上,占比重比较大,而且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口语交际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口语交际来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提高“思辨性表达”能力。第一,创设趣味性情境,唤醒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下对教师所提出的某个论点进行分析和讨论,紧接着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第二,精选话题挑战学生的思维,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话题都可以用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分析,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周边人或事物的某些问题进行思辨性辩论,最后指出自己在思辨性辩论过程中的不足和优势。借助于思辨型口语交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塑造自己严谨的逻辑思维。

  5.4 在教学中结合故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故事对于每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教师将故事融入课堂当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全面地利用学生这一方面的特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穿插许多的小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五四制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守株待兔》,这篇文章是寓言故事,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这样的寓言故事兴趣极高,非常喜欢学习这样的文章,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段故事,并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说出这则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紧接着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将所有的寓言故事集中于一堂课之中,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具有思辨价值的故事。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把这些寓言小故事串联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思辨能力的价值。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听了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所以就会将这些故事和生活当中的很多道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印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学习到的内容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提升是很重要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用思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辨性表达能力不只是对表达能力的锻炼,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很多事物并不了解,而且没有自己的判断和主观的想法。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表达中走出来,提高自己的主观表达能力,锻炼思辨能力的同时做到心中有数,构建思辨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方泰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