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综合能力,培养,高校音乐
  • 发布时间:2024-03-08 19:42

  李 娜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没有重视综合性学习。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快速普及,人们对音乐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音乐教学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要想实现全面推动素质化人才建设目标,就必须注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了提高音乐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全能型音乐人才,要求高校音乐教学方法要切实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基于此种现象,本文从高校音乐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综合性改革的必要性、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希望能够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我国特色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然。因此,要想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高校首先应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综合性的改革,制订科学的、合理的改革对策。

  1 音乐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某一学科中,能将其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思维,并形成一种新的、有效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综合素质包括创造力与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及基本思维品质等方面。

  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且系统化的过程,它包括了各种要素,如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学情分析等等。首先,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教育。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音乐概念以及基本音乐练习方法等;其次,对音乐文化知识的培养,包括欣赏能力和记忆能力等等,使其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世界;最后,也应该加强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解决问题所需要具备的毅力与耐心等精神品格素养。

  2 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综合性改革的必要性

  2.1 社会发展对人才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导致现今的大学生,如果缺乏一技之长或缺乏综合性能力,就可能无法满足招聘要求,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遭遇求职壁垒。在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中,音乐专业学校、音乐培训机构或者是音乐制作公司对于招聘音乐工作者所需要具有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通常要求求职者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音乐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这就要求高校认识到音乐教学方法要基于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进而,高校要主动地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音乐人才,使得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满足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求;同时,培养出来的综合性音乐人才也可以进行自主创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2.2 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造成学生缺乏综合能力。一方面,通过改革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基于综合能力培养,高校针对音乐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可以发现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善教学策略,以寻求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改革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挖掘创新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塑造真善美的心灵有着极大的帮助,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3 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各项技术的创新创造,发明出各种新兴事物,才有了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快速普及,高等教育也正处于改革与创新的关键时期,各高校也纷纷投入到教学方法改革浪潮中。因此,基于综合能力培养的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要方式之一。

  3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性、有目的的音乐学习和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人的音乐能力和素养的过程。它既是对音乐本身的认知和欣赏,也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生活的了解和体验。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途径,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桥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改革下,音乐人才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且大部分高校建立起适合自己独特的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育方法也在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很多院校并没有将创新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与实际音乐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3.1 高校音乐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不同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高校音乐教学为了迎合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需要,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培养,仍旧沿用多年前的教学方法,对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以开展整体性、大班型教学为主,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对于一些基础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其想要进一步拔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基础水平薄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会导致学生学习范围受限。例如,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往往只会演奏小提琴一种乐器,并且演奏曲目也多为少数几项考试必考曲目;声乐专业的学生以基本理论研究为主,实践水平较低,要想掌握某种乐器,只能以自学的方式学习。

  3.2 高校音乐教学中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

  目前,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没有做到音乐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统筹培养,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一方面,部分高校音乐教学过于理论化,只注重基础性、理论性音乐知识的教学,在音乐实践活动方面,形式不丰富,活动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较为丰富,在实践能力方面上多多少少也会有些欠缺,出现“纸上谈兵”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少数高校则过于强调实践能力,忽视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造成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专业音乐素养,无法培养出兼具深厚的音乐知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3.3 高校音乐教学中,师生缺乏沟通交流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认为自己是主体角色,对自身职责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中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导致教学方法也主要沿用传统中小学课堂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传授完课本知识、布置好课后作业,就算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后教师也忙于其他事情,学生也不主动询问教师相关问题,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这种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我国新时代新发展背景下的高校音乐教育理念。音乐不同于其他专业性课程,既是一门注重学生实时感受和体验的课程,也是一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程,每个个体对同一个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如果缺乏沟通交流,学生无法将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和体会表达出来,这种刚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使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4 高校音乐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尽最大能力保证教育资源的平衡和充分利用,各学校教学基础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数字化设备已经成为教学的标准配置。但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仍然以普通教室为教学地点,教学工具也以黑板、课桌为主。大学生作为刚从十几年的中小学教育走出来,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新鲜感,但如果高校音乐只是长期的刻板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产生旷课的现象,不利于开展高质量的教学,同时,也不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形成创新性、发散性思维。

  3.5 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音乐教学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相应领域的专业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育。然而,一些学校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专业教师的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师资队伍的构成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在一些高校,教师过多地关注课件、试卷等表象问题,而忽略了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拓展和引导,导致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下降。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目前一些高校的音乐教育评价机制存在较大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忽略了音乐素养、个性化发展等因素,容易使学生们过分注重技巧,而忽略了对音乐艺术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此外,受到产业化、商业化的影响,一些高校音乐教育过度强调对学生的就业实用性,忽略了音乐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使得音乐教育呈现出功利性和精神匮乏的趋势。

  总体来说,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各个学校在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化、综合化的发展,从而推动音乐教育走向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向。

  4 综合能力培养视角下高校音乐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4.1 开展针对性教学方法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育人思想,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也曾说过:“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针对性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运用。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只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群体,根据不同的群体设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教学内容。通过针对性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身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和在班级中的位置,并制订出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教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群体,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基础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群体,教师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拔高,并且可以通过组织结伴学习,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学习稍差的同学,实现共同进步。

  4.2 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同发展

  高校要想培养综合型人才,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的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同样重要,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这就要求教师们能够在设计教学方案之时,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双管齐下,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

  一方面,教师们在授课时,要先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然后用科学实践活动作为复习和巩固,在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中,既有理论知识考试,又有实践项目考核,两者各占期末分值一半的比例,真正做到让学生树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丰富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将现代乐器演奏和我国古典乐器演练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晚会、文化节活动等,高校还可以帮助学生联系校外音乐协会或演出团队,增加实践练习,使学生们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有实际运用的舞台,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积累经验,增强实践教育,了解社会中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可以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就业提供支持。

  4.3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就包括师生平等的思想。这种教学理念主张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又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一方面,这种沟通交流可以应用在课堂上。例如,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然后进行授课,教师最后再进行补充和纠正,使教师更加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或者是主动让学生谈谈对某个知识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可以将教师“灌输式”教学方式变为学生“主动式”学习、将“教师讲”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说”的开放型教学方式,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这种沟通交流不只局限于课堂,更可以运用到课后,这种沟通交流可以包含学生近期的思想动态、日常生活等方面,使教师对学生学习之外的各种认知和状态有更为全面的了解,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表达的机会,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沟通交流在教学方法中的灵活运用,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4.4 利用数字化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校实际情况,有效利用各类教学资源。比如,在乐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带到乐器室,开阔学生的眼界,在音乐鉴赏中,可以利用电脑投屏技术,播放相关的MV画面,将单纯的听觉感受变为视听结合,这种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甚至是创作能力。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种音乐制作软件,有效应用到音乐实践中。

  另外,数字化教学还可以借助网络、在线平台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数字化教学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在线音乐评测等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由参加教学活动,自我探索和发掘音乐知识。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广泛、及时,学生可以更直接地向教师请教问题或提出建议,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考虑到教师的时间和课堂规模等因素,时间和机会都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教学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方面,教学资源的使用需要适度,不能过于依赖数字化手段,而忽略了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段,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全面性和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数字化教学需要配合传统的音乐教育手段一起使用,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5 引入创新教育理念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缺乏针对学生个性与兴趣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引入创新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鼓励学生发掘个性和探究音乐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和探究音乐,建立自己的音乐创新思维,激发个性化表现方式。同时,注重学生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给予个性化的教育,在创造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掘能力和接纳能力。

  (2)注重开放、探究性学习

  传统音乐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相关知识点。教师应该注重开放、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3)引入创意方法和数字化教学手段

  引入创意方法和数字化教学手段,以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制作软件、虚拟乐器、在线音乐课程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实践音乐,并在其中获得探究、创作音乐和表达的信息技术技能和方法。

  (4)实现音乐艺术教育的创新和美育

  作为综合能力培养的一项过程,音乐教育不应仅仅在音乐的演奏和表演方面进行培养,也应注重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创新和美育方面的培养。学生应该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美的震撼和承载,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工作责任心,在对音乐知识的自我探究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注重个性化、开放性、探究性的音乐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4.6 优化教学管理,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学管理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教学管理机制,能够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音乐教育应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估体系,建立教师评估系统和教学评估机制。同时应加强沟通和联动,促进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并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教学体系。

  优化师生关系是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环境的关键之一。教师应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需要和感受,并把握恰当的教育方式和语调。同时,学生也应具备独立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遵守规则,尊重教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和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发现和自我创新,从而培养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能力。

  高校音乐教学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环节,提高教育效率。有效的教育模式应翻转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考性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5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音乐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学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这就使得高校应该积极创新改革,制订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音乐人才,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本文系甘肃省高校创新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产能合作实践及研究”,编号:2023A-237。

  (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