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AI才能拥抱AI

  文︱何积丰 编辑顾佳贇

  以AI为代表的革命,实际上是知识生产力的变革,作为知识革命,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1950年,在人工智能启蒙时期,艾伦·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给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受限于技术水平,当时的人工智能仅限于小范围实验。

  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发展处于比较缓慢的阶段,原因一是当时算力基础较差,二是整个过程依赖符号计算、计算规则而非数据。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5年前后,AI从实验性向实用性转变,受限于算法瓶颈,无法直接进行内容生成。主要是以深度学习开始,建设小模型,每5至7个月要求算力提高一倍。

  从2015年前后至今,人工智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生成式大模型时代到来后,对算力要求是每1至2个月翻一番,算力基础已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需求。这个阶段深度学习算法不断迭代,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百花齐放,以AI为代表的革命,实际上是知识生产力的变革,作为知识革命,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人工智能学习知识的速度是人类平均速度的1倍以上,人工智能检索知识的时间是人类检索时间的20%。预计2026年后,人类历史上所有有价值的文字数据,智能系统都可以自动消化。

  人类创造了一种物种,比人类学习得快,比人类聪明,但我们有驾驭的能力吗?这是人类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过去三次工业革命,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人创造,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有明显差别。

  “无孔不入”潜藏安全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人工智能的行业采用率达到60%左右,与各行业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没有一个行业与人工智能无关。好的技术出现后,我们往往会担心安全问题。人工智能的安全隐患客观上会产生哪些威胁?这里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是大模型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通用人工智能,人类如何去应对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智能?当人类创造出比自己更聪明的“物种”,是否有足够能力去驾驭?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有人担心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还危险,需要降低发展速度;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推动人类进步,应该尽可能发挥其作用。

  二是大模型的通用能力让其能够应用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中,可谓“无孔不入”,一旦AI出现安全问题,其影响将难以预估。

  AI的三要素分别是数据、算力和算法。关于AI的安全隐患早已存在,大模型时代的隐私安全问题涉及三个维度:首先,训练过程会涉及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和数据;其次,使用过程会涉及很多用户私密信息,这些信息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第三,生成能力让“隐私泄露”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也让隐私保护更加困难。

  在提供大模型训练数据的过程中,虽可通过脱敏处理使数据更加抽象和类型化,但因为大模型可以进行跨领域的交叉推理,所以依然能够还原原始数据里的信息。

  大模型阶段使用过程需要通过互动进行,系统会将交流数据和训练数据捆绑在一起,记录互动过程中的对话用于下一步训练。除了在训练过程、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数据隐私泄露,生成式大模型依靠语料库,还会按照“意志”对数据进行修改,而为搜索引擎建立的数据保护策略对大模型也无法奏效。

  “对齐”要求更审视人类文化

  为了应对安全隐患问题,需要对人工智能进行对齐(alignment)。“对齐”是指系统的目标和人类价值观一致,使其符合设计者的利益和预期,不会产生意外的有害后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做好“对齐”会遇到两大类挑战:

  一是对齐的基础——“人类价值观”是多元且动态变化的,对齐需要标杆,而全世界有很多不同的价值观。人类的价值和判定系统本身就充满偏见和矛盾,有非常多相互矛盾之处和没有明确指出的潜在条件。这导致“对齐”成为一项令人眼花缭乱的跨学科研究,不仅考验我们的技术,也在审视我们的文化。

  二是大模型“有用性”与“无害性”两个目标存在冲突。“对齐”会发生另一个悖论。训练大模型价格高昂,例如一个几十亿规模的大模型,训练所需的电费在100万元左右。而要想训练出一个“不会犯错”的大模型,那么“什么都不回答”,选择“躺平”反而是最有可能实现安全性的——这就导致人们在大模型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之间面临艰难选择。

  目前,我们对大模型时代的安全问题依然“心里没底”,在“黑暗丛林”中到处都能感受到安全威胁,但我们找不到安全威胁的源头,往往只能通过打补丁的方法“就事论事”,找到对付眼前问题的答案,却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

  AI重构社会分工

  AI正在重构社会分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那些例行性的任务变得更加次要,一些工作将会由AI来完成。人们将专注于更高层次的规划和分析工作。未来的职场将会更加重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还有主动学习和获得新技能的能力。客户互动、文书写作、代码编写、资料搜索与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等工作内容可以由AI取代,节省大量人力成本。

  AI带来的价值增长,约75%集中在四个领域:客户运营、营销和销售、软件工程、产品研发。

  在客户运营方面,AI可改善客户体验并提升客服生产力。例如提供客户自助服务、在初次交流时就提供解决方案、减少响应时间、促进销量增加等。

  在营销和销售方面,AI能够提高个性化、内容创建和销售效率。包括高效的内容创建、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数据、优化搜索引擎、实现产品和搜索个性化。

  在软件工程方面,AI可以作为编码助理加快开发人员的工作,将直接影响软件工程支出的20%-45%。这一价值主要在于可减少部分工作时间,如生成初始代码、代码修正和重构、根本原因分析以及生成新的系统设计等。每一次软件革新都会孕育新一代超级平台:从早期的windows操作系统,到智能手机的各种App Store;ChatGPT的诞生将产生一种新的社会工业性服务平台,有望成为人人可使用的社会基础设施。

  在产品研发方面,AI可减少研发和设计时间,改进产品模拟。包括提高产品研发的生产力、加速产品上市时间、优化产品设计、改善产品质量。下一步,生物制药工程可能会大量使用AI促进实验,预计降低成本可达10%-15%。

  AI与实体经济紧密相关,智能化发展中的应用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数字孪生。由于成本、风险等原因,我们无法对物理世界的规律在物理世界完成全部的相应实验。因此需要在虚拟世界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实验,观察对应结果和实际理想是否一致。在数字孪生方面有很多大模型技术在应用,例如数据汇集、实时数据驱动、仿真模拟、数字工艺配置、打通数据脉络、优化制造流程等。

  二是智慧工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新生产工艺、新生产方式。在智慧工厂,AI可以完成智能运营、智能生产、物流管理、工艺优化、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

  三是工业互联网。我国是5G大国,据统计,目前已建成超过330万数字5G基站,为工业互联网提供了很好的设施基础。通过AI可以进行海量数据处理、云边端协同、分布式计算、网络协同、知识复用、实现全面互联等。

  勇于拥抱AI

  AI可对社会经济带来正面影响。预估算,AI每年可为全球经济带来2.6万亿-4.4万亿美元的增长,生产力可以提高0.1%-0.6%,相当于每年贡献一个英国的GDP。

  AI也会对个人工作产生重要影响。例如,AI可以使60%-70%的工作实现自动化,对高学历、高收入的知识工作者影响更大。在人工智能不断改变人类社会的今天,人要专精自己的优势和专业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思考如何把AI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提高自己的产出效率。同时,不断接收新信息、拥抱新变化,拓展自己的事业,接触更多的人和行业。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AI主要研究方向可聚焦以下方面:一是解决软件和硬件的融合问题;二是跨行业的多模态融合;三是提升使用便捷度。大模型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可以使用自然语言。在人机界面使用自然语言是极大的突破,当界面越容易使用,使用者就越多,市场面也就更广。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科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