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学习实践

  李彬

  (吉林省柳河县罗通山镇学校 135300)

  摘要: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被动学习、浅层学习等情况较为突出,影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使学生能够通过小学数学课程学习获得智能与潜力的全面开发,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加强自主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

  一、实施小学数学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心态及动机的直接因素。一般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愈强烈,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潜能也会得到有效开发。自主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作为实施与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构建教学情境是关键

  自主探究学习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出发,历经提出假设、实践论证等阶段,然后得到结论的过程。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对思维与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为有效减轻学生的探究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实效,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建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保障。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是核心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突出学生自主性与主动性的教学策略,需要学生以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知识体系,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发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决定自主探究式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改变“灌输式”教学观念,围绕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设计教学过程,并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习惯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良好的发挥,从而实现更具创新性的自主探索与创造。

  二、小学数学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自主探究与主动学习会受到兴趣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习惯,将学生所需学习的数学知识以问题情境的方式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形式,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深度思考。

  (1)应用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就是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部分之间的不一致形成的状态。教学中,认知冲突是通过设置与学生原有认知或已知经验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的思维过程。常见的认知冲突有新旧知识印证冲突、相似知识辨析冲突、知识衔接冲突等。在小学数学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灵活巧妙地运用以上几种认知冲突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欲望。

  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对于 “学校要粉刷教室墙面,已知教室为长方体结构,长为9 米,宽为7 米,高为3.5 米,请帮助施工队伍计算出所需粉刷的教室墙面面积。”这一应用题,部分学生会受到思维定式与惯性的影响,直接套用长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bh+ah)×2 进行如下计算:

  S=(9×7+7×3.5+9×3.5)×2

  S=238m2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教室粉刷面积需减去教室地板的面积。小学数学教师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习惯,用正确答案——175 平方米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答案错了。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哪儿错了?为什么?”让学生结合真实的问题情境展开深度、有效的自主探究与分析。

  (2)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在自主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更好地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3)设计开放性问题

  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小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思维、认知与意识发展提供空间,促进学生良好探究意识的形成。

  例如,在“百分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展示北京冬奥会各国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项目上获得的奖牌数量,向学生提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理解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结合百分数知识对提出的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分析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更为积极、主动的探究意识与问题意识,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夯实基础。

  又如,在“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程开展前为学生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打印出自己家附近部分街道的平面图”,并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确定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结合平面图回答“学校在自己家的什么方向?”“从自己家出发去学校会经过哪些地方?”“如果经常走的路线明天需要修路,自己还可以沿哪条路线到达学校?”等问题。设计开放性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学生在主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探究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时,会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形成新的感知,进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探究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勇于、善于提出问题

  勇于、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宝贵的学习品质。受到“灌输式”教学的影响,一些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为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进行深度、高效的数学知识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善于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学习动机。

  三、小结

  数学是一门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认知水平提升的学科,其教学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展开自主探究式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养成,对学生探究能力、习惯的形成同样也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重视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作用,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勇于、善于提出问题等策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心态,提升数学知识探究能力,助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同革.自主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运用研究 [J].求知导刊,2021(27)

  [2]魏亚斌.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实践探究 [J].新课程,2021(1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