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汉字文化的小学多元识字教学实践研究
- 来源:父母课堂教育学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汉字文化,小学多元识字教学,实践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29 20:04
赵翠红
(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希望小学 130301 吉林德惠)
摘要:汉字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渗透和融入的重要对象之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充分的体现出汉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究汉字文化的热情,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为此,本文针对结合汉字文化的小学多元识字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多元识字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学生开展语文阅读以及获取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重要基础。而将汉字文化渗透到语文识字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的文化内涵,而能够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此,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对多元汉字文化进行深刻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的识字效果。
一、结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开展字理教学
当前在小学识字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字理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汉字偏旁进行分析,实现汉字文化的渗透,进一步增强识字教学的生动性,拓展识字教学内容的深度,丰富学生的汉字文化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识字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汉字的构造原理进行分析,了解和学习汉字的造字规律,探究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联性,深度挖掘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实现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对汉字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1]。尤其是在学习指事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指事字的字形仔细观察,发现其中蕴含的传统汉字文化,凸显出汉字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汉字文化水平。
比如在学习《树之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指事字“疆”字重点学习,“疆”看起来比较繁琐,教师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引导学生对“疆”字进行学习,冰河学生一起充分挖掘“疆”字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元素。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疆”字是左右结构,它的左边部分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字是“弓”,一个字是“土”,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在我国古代它们表示的是用记步法对土地进行丈量。同时通过查阅学生也得知“疆”字的右边部分“畺”也读作(jiang),它有三横,分别位于“畺”字的上中下位置,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畺”字在我国古代表示的是田地之间的界限。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解释“疆”字的含义。在古代“疆”字代表的是“田界”,在现代“疆”字既代表“边界”也代表“国界”。以上字理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结合汉字的字形以及汉字的字义,引导学生通过对汉字拆分对传统汉字文化的有效渗透,既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认知,又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二、结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识字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深入挖掘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对汉字的意蕴和内涵进行深入理解[2]。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同一个汉字可能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意蕴。为此,教师需要通过不同语用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对汉字独特的意境美感进行充分体会和感知,提升学生的汉字文化素养。
比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过程中,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一个“直”字体现出了瀑布倾泻而下势不可挡的逼迫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人奔放飘逸的写作风格。为了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对“直”字的含义进行深刻体会,教师还可以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引入课堂,对“直”字表达的意境进行分析,在诗句中“直”字描写的恰到好处,它将当时一缕孤烟以及动人的塞北风光体现的淋漓尽致。教师借助以上诗句引导学生从汉字的角度对“直”字所营造出来的不同意境进行了深刻体会,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学生对汉字的深层次理解和认知。
三、结合汉字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开展动画教学
当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看动画片、玩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事情。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基于学生的具体喜好,以动画片的形式将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文字的神奇之处,为学生营造快乐、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够主动探究其中蕴含的汉字文化,充分感受传统汉字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3]。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故事内容中涉及到的新汉字进行高质量的学习和认识,增强课堂识字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教师可以以动画的方式直观化、生动化的展示出故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更好的阅读和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以动画的方式直观性的展示和讲解本节课的相关生字词。其中“塘”学生比较难掌握,此汉字是左右结构,它的左边部分是提土旁,右边部分是唐代的“唐”,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塘”的文字结构,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土”和“唐”两个文字的进行组合和碰撞最后形成“塘”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汉字文化的神奇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与本节课的短篇故事相关的具有水墨画特点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学习其中蕴含的道理,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实现识字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和汉字文化的有效融合。
结语:综上所述,当前在小学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和渗透汉字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小学识字教学现状,积极探索多元识字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深化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认知,提升识字教学的文化内涵,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素丽.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策略研究.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1):93-98.
[2]郑道静.小学识字教学中汉字文化阐释的原则.教育文汇,2019(4):23-24.
[3] 马小红. 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汉字文化. 文教资料,2019(11):75-76.
作者简介:赵翠红,女,1983 年11 月生, 汉族,吉林省德惠市,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