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纱背后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婚纱,社會,說法
  • 发布时间:2024-04-14 15:16

  步入5 月,不少情侶為着「我愛你」的諧音,選擇在「520」那天成婚。婚姻除了是兩個人之間的人生大事,其儀式亦可以視之為一個社會的文化結晶—不同的時代和族群,有着截然不同的婚姻儀式。在香港這個華洋夾雜的社會,其婚禮必然融合中西元素,但「中」與「西」之間的比例如何?卻是處於一個不斷演化的過程。

  在香港開埠之初,英國殖民政府施行「華律治華人」的政策,意味凡居於香港的華人,可依其原有習俗行事,如娶妻納妾、燒紙行祭等,一概不受干涉。在這背景之下,「三書六禮」(三書指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則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式的中國傳統婚嫁習俗保存了不短的時間,富翁亦得以合法地三妻四妾,盡享齊人之福。你猜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何時才正式廢除一夫多妻制?答案是1969 年,換個說法,不過是半個多世紀前的事而已。

  雖然中國傳統的婚姻禮儀並未遭到禁止,但西洋的風氣也着實影響了港人的婚嫁。大體而言,這種改變以逐少逐少的幅度進行,中間未有穿插太多標誌式的事件。以現今的婚禮象徵物婚紗為例,這種西洋的婚嫁服飾最遲不晚於1930 年代,已可見於本地的照片,當時應屬前衛無比的穿著。至1958 年,謝賢主演的粵語長片《阿超結婚》有一幕場景描寫當年的婚禮:新郎新娘進場,穿的是婚紗與西裝,同場有樂隊,演奏大家最熟悉的《婚禮進行曲》(即登~登~登登~登~登~登登),可見當時西洋婚禮儀式已頗為流行。步入80 年代,白婚紗更是幾近到了婚禮「指定」服飾的地位,反觀中式裙掛面臨全面衰落。你聽徐小鳳唱的是《婚紗背後》而非《裙掛背後》,就很能說明本港婚禮西化的事實。

  除了衣著,婚禮的其餘部分也不難見到類似的轉變——像擺酒的場所由早年的龍鳳大酒樓變成酒店或婚宴專門店;吃的方面由從前的無(魚)翅不歡到現時的「環保海鮮宴」等等。當然,更大的改變是不少人厭棄煩瑣的婚宴儀式,乾脆跳過這步,跑到海外旅遊結婚了。香港掌故專家搜集了一則有意思的剪報,那是1967 年的結婚啟事:「在香港婚姻註冊處舉行結婚典禮後,即往日本旅行,未克一一辭謝,遲日返棹,再當奉謁致敬。」各位親朋好友,慢走不送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