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施有效积累的基本策略
-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07 11:23
李芳清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第二小学 845150)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646(2023)12-0026-02
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现行的语文教材是文选性质的。其工具和人文因素蕴含于一篇篇优美的选文中。从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来看,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贯通的、是系统的;但从一篇篇具体的课文来看,这些目标又是具体的、零散的。且目标之间关联不大。正因为如此,我们常说“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因此,我们必须用“积累”将这一颗颗散乱的珍珠和银片串并聚集起来,让它们产生关联、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知识体系的不断建构和认识水平的持续提升。
1立足课内,夯实有效积累的诸元要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说到“积累”,我们要从学习语文的目的谈起,学习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是记忆的最佳期,课堂教学是语文积累的基本渠道。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学习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积累”的思想,要敢于抛弃繁琐的分析,科学取舍,精简内容,简化形式,抓住经典段落,突出文章核心,以读见悟,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和语言特色,倡导一课一得,得得相联,实实在在地背诵和训练,多教真东西,少玩花架子,充分借助小学阶段这二三百篇文质兼美的语言范例,实现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材料积累,学习方法积累,阅读能力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和文化修养积累。将这二三百篇文章装进学生的心里,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厚实、很了不起的积累。
2放眼课外,拓展有效积累的广阔天地
课外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广阔天地。课堂教学只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一个学生,如果一学期只读那二三十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它会造成语文学习的“贫血”。因此,认真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那160篇必背的优秀诗文和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既需要教师的方法指导,更需要教师的方向引领。教师要引领学生由低幼图画式阅读和动漫快餐式阅读走进真正的、典范的语言文字阅读。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可以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省下的时间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及指导。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实验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三读法等,引导学生涉猎中外名著,吟咏古今诗文,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阅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让学生关心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认识生活,从生活中学习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积累。
3培养习惯,建立有效积累的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来说,习惯、兴趣以及能力是语文学习和积累的支柱。我们既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积累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将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瞬间。如何把学生引领进书的海洋中,从中汲取书的精髓,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习惯了,学生的行为才会是自觉的。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是持续的。只有培养起了习惯,才能建立起有效积累的长效机制。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习惯:每天读书的习惯,要让学生感到一天不读书,就像早晨没刷牙一样难受;每天读书不少于一小时的习惯,把它作为一项固定的作业坚定不移地执行;读书时手中有笔、身边有本的习惯,只要读书就一手书一手笔;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读书时圈划批注摘录的习惯;读后与他人进行交流的习惯;经常整理和翻阅记录本的习惯等等。有研究表明,一种行为持续重复21天,就可养成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前三天,决定于三个月,贵在坚持。
4搭建平台,实现有效积累的多向交流
教师要为学生的积累搭建交流的平台,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扩大积累的作用,发现和解决积累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平台,从范围上来说,可以是同学之间、学习小组之间的,也可以是班级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评比交流,还可以是年级组内的择优评展;从内容上来说,可以是摘录的精美语言和典范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是自己总结的积累方法或积累中的心得体会,可以是综合性的积累,也可以是专项积累;从交流的渠道来看,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网络的。可以是分散的,也可以是集中的。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实现积累资源的共享和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让学生“日有所进”,不断丰厚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
5加强运用,促进有效积累的水平攀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运用的积累终究是无水之鱼,无根之花。哪怕孩子们读得再多,写得再好,如果没有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积累再多也是徒劳的。因此,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读写结合,学用结合。课堂上,有时间我就会抽出几分钟时间,对学生已积累的重点词句进行说话训练。每周,我都会利用自习课,或专门安排一节课就之前布置的范围进行讲故事,演讲比赛等。口语交际,写作课我更是注重训练学生将积累的知识加以运用。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最好的积累。大量的写作表达、经常的语言运用,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积累将尽、无话可说的感觉,这种感觉和来自于现实的压力,会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已有的语文积累,并将目光逐步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从而在更高的层次和领域内撷取自己的积累所需。运用与积累的这对矛盾,会不断刺激学生向着有效积累的更高水平攀升。而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语言运用,不断打破运用与积累之间的这种平衡,从而促进学生去不断实现更高层次上的新的积累平衡。
总之,老师要从各种渠道引导学生加强语文实际运用,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学习语文的阵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我们只有“积跬步”,才能“致千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见,积累不只是一种语文教学的策略,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对学生生命旅程的深情关怀。我们只有把积累做实、做好、做大,才能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