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医学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温暖,医学,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5-11 20:12

  文/余佯洋(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有这样一门实践课程,同学们从大一起即开始进入临床,以小组为单位,长时程跟访一个患者家庭,与患者及其家属亲密相处,通过生命情景体验、生命故事采写等环节,学习如何建立信任合作的医患关系,并探寻患者的疾苦问题。通过这样分阶段、长时程、全生命周期的社会实践,同学们能学习如何当好一名具有叙事素养的明日医生。这门课程有个亲切的名字,叫做“温暖的医学”。该课程从学生大一一直持续到大四进入临床见习时,由此打通了整个临床本科五年学习期间的床旁教学通道。

  “温暖的医学”以新兴的叙事医学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叙事医学的理论,从生物-心理-社会全人角度出发,倾听和理解患者的疾苦叙事,来分析和解决医学中的问题,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岗位胜任力和医学人文素养。

  叙事医学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丽塔·卡伦教授于2001年创立,主要针对医患沟通不畅、认知差异等问题,强调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与患者疾痛叙事的结合,超越救死扶伤,去回应患者苦难。卡伦将叙事医学定义为“用叙事能力来实践的医学”,提出通过细读和反思性写作(平行病历)来培养叙事能力。

  我们根据叙事能力的定义, 将课程实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面向大一到大二的医学生, 旨在通过“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情景体验和平行病历的书写,完成“认知、吸收、解释”故事的叙事能力训练。

  在第一阶段的生命情景体验模块,以“老”主题实践为例,学生前往老年病医院参观并进行适老化体验,戴上特制的眼镜模拟体验长者视力受损的视野;在膝盖处、肘处、手腕处绑上护腕,通过绑鞋带等活动体验长者关节不灵活的感受;品尝打成糊状的食物,体验吞咽功能障碍老人的饮食生活等。通过这样的情景体验,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体悟长者的不易,从而产生共情的经验基础。本阶段,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将对病患家庭进行单次采访,同时书写平行病历。而课程第二阶段的平行病历则强调固定多次跟访,以培养完整的叙事医学诊疗思维。

  课程第二阶段的实践在大二至大四的医学生中开展,侧重点在深入理解患者故事后,为患者采取行动(回应故事)。学生将经历从“发现故事”到“阐释故事”再到“解构故事”“重构生命故事 ”的完整过程。本阶段的实践项目以学生社团的方式开展,目前成立的学生社团包括深圳大学安宁疗护叙事实践社团、儿童医院叙事实践社团、深小医观察志叙事实践社团、深小医进社康叙事实践社团、产科叙事实践社团、生命延续计划叙事实践社团等。学生实践的对象,既包括临终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也服务最广阔的基层社区群众,在完成课程目标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开展公益服务,推进生命健康教育。

  这一阶段,学生们首先和一个患者家庭建立稳固的跟访关系,全面细读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然后,反思和学习,找出主要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接下来,将解决方案应用到实际中,看看效果如何。最后,还会再次反思、评估结果、总结经验。

  通过叙事医学病例讨论,可以锻炼学生基于叙事医学的临床思维和观念。这会使他们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更加注重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相对于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践有了更高的难度,因为学生需要适应新的角色,以医生而非学生的身份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联系,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找出他们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一起渡过难关。

  “温暖的医学”联合深圳大学临床教学基地科室和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搭建了多个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并采用双导师制,由深圳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中心和临床一线的医护老师共同带教。临床的带教老师反馈,这个课程对学生、患者、医护三方都非常有益。学生们从进入医学院学习开始,就能亲身接触到患者,他们这样看到的就不仅是教科书上的名词,而是真实的人,有着真实的情感和困境。这就像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人文的种子,慢慢地影响他们的医学观念和未来的行医行为。同时,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他们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医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深圳大学总医院钟志成老师反馈说:“叙事医学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能改善医患关系、改变医护人员的行为和提高职业满足感。”(下面展示几篇学生在实践中所创作的平行病历,以进一步了解叙事医学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责任编辑:贾倩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