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个乐园
- 来源:大学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转型,乐园,种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11 20:16
文/胡天悦(浙江传媒学院)
转型
推开乐园书店的玻璃门,挂在门上的小风铃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一条极其斜窄的过道,连接着前后两处稍稍宽阔的单间,分别放置了书架、相机架、CD机和唱片架。这间店面在杭州小和山附近,租金便宜,且离学校很近。于是,小马迅速签了一年合同。
令人惊讶的是,乐园书店的前身是乐园商店。从CCD相机到胶片机,再到宝丽来(摄影器材制造品牌),最后到高端器材,乐园商店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得很顺畅,小马也一度处于生活舒适区。直到商店的主营商品被旧书取代,乐园商店也就逐渐转型为乐园书店。然而,转型期间的日子并不好过,收入大幅下降。问及他为什么决意转型卖旧书,小马坦言:“我卖相机的话,1个月挣个上万块钱是很简单的事,但现在的我不想挣这个钱了。很小的时候,我妈就说我倔,我也因为倔吃了很多亏,这次就让我再倔一回吧!”
种子
小马初中时的学校曾经开过一门阅读课,在阅览室上课,一周只有一节。在这门课上,小马读了澳大利亚学者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文风优美流畅、生动自如,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敏锐新颖,更多地关注开国领袖的个人生活、个性性格和心理分析,对人物和情景的分析出神入化。自此,这本书在小马心里种下了开一家书店的种子。
大学毕业前,身边的同龄人要么进了大厂,要么在中小型企业实习,小马却申请了延迟毕业。他曾在一家小公司干过一段时间,入职不久便辞职了。他觉得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似乎谁都能做,实在是与当初他期待的理想状态不同。
除却身边几个朋友的支持,父母也关注到了小马开书店的想法。他觉得,父母之所以能够默许如此任性的决定,是希望他撞破了南墙再回头。
温饱
把爱好变成工作后,不少人都会产生倦怠感。但小马说:“开一家书店可以倒逼我自己看书,跟喜欢看书的人一起聊天,也挺有意思。”因为开书店,小马认识了不少可爱的朋友。有空时,朋友们也会来帮忙看店。
店里只有在周末时才会忙一些,如果是工作日再碰上下雨,书店可能一天都无人踏足,摆摊成了小马的第二条出路。杭州相关的市集,小马都会尝试报名、上工、摆摊位。每次小马都会费大力气背着店里一箱一箱的旧书去摊位上,只为过往的朋友能来翻一翻、看一看。一场持续好几天的摆摊,如果刨去摊位费等成本,纯收益会在1万元左右。
小马认为,旧书作为一种商品,有它自己特殊的含义。摆摊卖旧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温饱,更是为了让乐园书店的旧书能被更多人传递着翻阅。
然而,摆摊的经济来源并不稳定,乐园书店只能维持着近乎亏损的状态,勉强营业。
好地方
“我喜欢‘乐园’这两个字。把它换成另一个词,可以理解为乌托邦。”
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书店寄托着小马的美好理想。他深知自己的选择比同龄人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我想为那个爱看书的自己造一个乌托邦,为我的朋友选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书,为那些故纸堆擦去浮尘重新活一次”。
在小马看来,每一家艰难行走的实体书店都是一座残存的乐园,书籍便是那遍地的春天。没有任何功利化的念头,只要轻松地翻阅、拿起又放下,便是对春天最好的感恩。
决心转型书店的那一刻起,小马便突破了自我。小马直言,在毕业之前,这样的生活状态将会一直持续。他想在毕业后找一个合伙人,专职把书店好好开下去。
小马相信,无论再问自己多少遍“我们会胜利吗”?答案都是:“就算不会胜利,但这是唯一重要的事。”
责任编辑: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