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用“鲇鱼效应”

  • 来源:前线
  • 关键字:科学,鲇鱼效应,影响
  • 发布时间:2024-06-04 10:45

  前线特约评论员

  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中投入几条活蹦乱跳的鲇鱼,鱼群立刻变得活跃起来。管理者利用好“鲇鱼效应”,会激发团队活力,但若过度依赖此效应,则有可能加剧“躺平”现象,甚至造成团队分裂。要善于科学运用“鲇鱼效应”,避免消极影响,发挥最大效用。

  优化组合,激发团队活力。鲇鱼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示范效应,激发团队其他成员的学习和效仿热情,唤醒后进成员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但团队内部应当让合作与竞争保持适度平衡,才能最大化提升团队整体效率。若“鲇鱼”型人才太强,其他成员难以与其比肩,就会搅得人心惶惶、人心涣散,其他成员容易拉帮结派、抱团取暖,造成团队内耗。因此,管理者要注重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组合,以科学的组织架构保障团队凝聚力,以合理的制度机制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发挥好优秀人才的“鲇鱼效应”,以先进带动后进,以成员的共同成长进步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人尽其用,凝聚集体智慧。由于积极主动、勤奋能干,“鲇鱼”型人才通常会赢得管理者的重视和信任。若管理者唯效率至上,不断派任务、压担子,“鲇鱼”型人才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鲇鱼”型人才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可能产生倦怠和不公平感,会逐渐失去对团队的信任;而其他成员则容易产生被忽视、被边缘化的感觉,逐渐失去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导致团队丧失凝聚力战斗力。攥指成拳,合力致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加强团队合作,调动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多元评价,避免“赢家通吃”。“鲇鱼”型人才在某一领域展现出非凡能力,常常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工作成效,进而形成“光环效应”,获得各类奖励与回报,但因此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如高校引进的高端人才,因在科研工作中表现优异,在职级、职称和物质奖励上都能得到政策倾斜,而许多常年在教学和科研领域默默奉献的教职员工往往不能及时得到回报。这种“一好百好”“赢家通吃”的现象,无疑会挫伤团队的整体积极性。因此,管理者需重视建立公平客观的多元评价和个性化激励机制,优化绩效、奖励及晋升评定方案,让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辛劳付出都能得到认可,从而激发团队整体活力。

  科学运用“鲇鱼效应”,既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优秀人才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又要把握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不断完善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 方丹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