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 年5 月:笃行共进成效始现

  • 来源:前线
  • 关键字:广东,运动,转折
  • 发布时间:2024-06-04 10:53

  李桂华朱腾飞

  广东工人运动的转折

  在1924 年1 月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公开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开展。在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上,国民党专门于中央党部之下设立了工人部。国民党左派廖仲恺被任命为部长,中共党员冯菊坡被任命为秘书。会后不久,中共党员刘尔崧等人被任命为干事。

  彼时,南粤大地上的工人组织规模十分庞大,广州和附近的佛山、香港等地更是“大小工会不下数百、各种工人亦在三十余万人以上”。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各工人团体组织涣散,不仅人员成分复杂、良莠不齐且派系林立、相互攻讦,严重阻碍了工人运动的正常开展。此时,中共广东区委适时提出,要建立一个领导广东工人运动的总机关。随后,通过国民党中央工人部,举行广州工人代表会议的事项被确定下来。1924 年5 月1 日,广州工人代表会议开幕式在广州西瓜园太平戏院举行,出席大会的工人代表160 多人,代表70 多个工会的10 多万工人。孙中山亲自到会并发表题为《中国工人所受不平等条约之害》的演讲,勉励工人们要“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在最前的阵线上去奋斗”。开幕式后,17 万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劳动节大游行。他们高举着“庆祝广州工人代表会开幕”的横幅穿行在广州街头。“一致联合去干国民革命!”等革命口号也随之传遍大街小巷。会议通过了《工人教育决议案》《组织工人委员会决议案》等20 项重要决议,宣告成立广州工人代表会议执行委员会,选举刘尔崧为执委会主席。这是在国共合作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联合全体广州工人的一次认真的尝试”。以此为起点,广东工人运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毛泽东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由于党内各项工作尚处于开局起步阶段,组织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彼时,中共中央并未设立专事某项工作的职能机构,而是交由各位委员分工负责。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合作的最初阶段,共产党集中精力帮助国民党发展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建设,导致部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一度陷于徘徊停顿之中,个别地区党员数量甚至出现下降趋势。在此形势下,纠正党的组织工作的偏差、将工作重心拉回正轨成为党中央的当务之急。

  1924 年5 月10 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在肯定了国共合作以来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批评了忽视党自身发展建设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要求数量上及质量上有相当的组织”“要有非常之明显的组织形式”。会议形成了在党中央之下设立宣传、组织、工农、妇女等部的决定,并任命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这体现出了党中央对毛泽东的充分信任及对其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

  肩负着新的使命,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党的工作之中。在随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坚定支持党中央的各项决策,积极配合陈独秀签发了一系列重要通告,为推进党的组织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同一时期,为深入推动国共合作,他还在国民党内担任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代理主任等职,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民革命事业。

  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对外条约

  从一定意义上讲,近代中国历史是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史。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自此,这个人口规模巨大、版图面积辽阔、资源财富殷丰的庞大国家被拖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面对鹯视狼顾的列强,腐朽懦弱的清政府无力摆脱困境,只得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无法同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此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率先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1919 年7 月和1920 年9 月,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两度对华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俄时期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取消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并提出与中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的建议。

  遗憾的是,苏方的友好提议未能引起北洋政府的足够重视。北洋政府先是无理拒绝苏方的谈判邀请,后因难以悖逆汹汹民意,于1924年3 月同苏联政府签署了协定大纲草案。但在美、日、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恐吓及阻挠之下,北洋政府又选择弃约,同苏联复交的进程再度中断。

  北洋政府违信背约的行为彻底点燃了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教育会等团体纷纷发表宣言,抗议帝国主义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恶劣行径及北洋政府的傀儡举动。党的领导人李大钊更是联合了47 名北大教师,两度致函外交总长顾维钧,敦促承认苏联政府、恢复中苏邦交。巨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北洋政府最终作出让步。

  1924 年5 月31 日,《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在北京签订,中苏邦交正式恢复。这不仅将中苏两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也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斗志和信心。从此,以北京为中心,一场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爱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百年历程与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2BDJ02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腾飞,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金蕾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