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小学生,心塑教学分析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疗愈,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6-12 20:42
芦淑娟
(尚志市亚布力林区第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努力推动学生向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小学教育的必行之路。本文立足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学情,结合教育实践诸多方面,对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疗愈;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24)05-003-01
前言:小学阶段不仅是为知识技能的学习夯实基础的阶段,同样是塑造良好品德、养成个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生由于整体年龄较小,其性格、习惯都尚未定型,其“三观”也还在形成过程中,对自己缺乏完善的认知,因此,做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普及,对小学生施以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塑造积极向上的个人品格,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事情。基于此,小学教师一定要及时革新教育观念,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更加积极开朗的面貌走向未来成长之路。
一、尊重个性,发展多元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使得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日益受到关注。小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最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因此,教师在心里健康教学中一定要做到以生为本,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积极探索,践行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首先,小学教师要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深化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明确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按部就班地教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理论,而是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帮助和辅导,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谈话或鼓励班上同学结对谈话的方式,通过言语疏导和情感关爱去帮助不同学生梳理近期在学习上或是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扰,这种谈话应该尽可能跳出以心理健康理论来说教的藩篱,而要尽可能地具有生活化、具体化、常规化等特点,这也是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的特征而决定的。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作为小学的一门课程开展,但其也不仅是一门普通的课程,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延展到课堂外,用隐性教学来弥补显性教学,如利用班会、板报、墙报、校园广播、心理剧演出、小游戏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引导小学生进入到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学氛围中来,让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化雨,渗透于小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二、融合渗透,去教育学科化
去学科化是未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个发展趋势。在教育改革初步探索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被设定成为单独的一门学科纳入小学教学课程体系,逐渐走进当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就目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其明显存在着学科化严重的问题。学生所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来实现的,而未尝试将其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渗透,或在课余时间以隐性教育力量给予学生以教育影响,这就导致学生真正可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其实十分有限。而另一方面,许多小学教师由于缺乏足够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素养,误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了心理知识普及,按照固定的教材、内容和形式进行,大量地讲授在小学生听上去十分枯燥乏味的心理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的了解和关注,对学生真正遇到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不会得到良性发展,反而会将心理健康课程视作一种学业负担,这就是本末倒置了。
针对此类情况,小学教师应当着眼于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整合的途径探索,努力做到去教育学科化,充分利用起一切因素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在实施教学行动的主阵地课堂上,不论各科教师都应当丰富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学知识,以学生为本,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于学科教学之中,充分挖掘该学科教育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因素对学生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如果教师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不论是任何学科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只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有所不同而已。通过学科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都逐步落实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不同维度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实现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的整合。
三、陶冶情操,巧用榜样激励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较小,正处在身心发展尚不稳定的阶段,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当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来充分陶冶小学生情操,正向激励小学生良好心态品格的形成。所谓榜样示范教学,简单来讲就是以他人的优良心理品质和模范行为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榜样激励作用的发挥,其重点首先在于榜样的选择上。榜样可以是身上具有优秀品质的英雄、名人,亦可以是小学生的父母、师长、其他同学,这也是针对小学生易崇拜英雄、模仿父母师长行为的特点来决定的。其次,榜样激励作用的发挥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如有些小学生天性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从他身边的其他同学中择取榜样示范,对其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又如很多小学生小小年纪就开始“追星”,作为教师不应当一味制止这种对明星的崇拜行为,而应当巧用这种榜样示范力量,深入挖掘榜样主体多层次性,引导学生主动发觉并学习明星身上的积极健康品质,比如开朗乐观、不畏困难、勤劳诚恳、善待他人等,正确引导崇拜方向,以对小学生产生正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影响。
四、家校合作,共育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共同育人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以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的有效探索。此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在良好的心理健康养成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很多家长甚至教师在有关教学的认知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认为孩子从正式进入小学开始,就该由学校承担起各个方面的教育责任,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而家长自身却由于繁忙的工作和不适当的教育观念只关注学生在考试和测验时的表现,忽略孩子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一些身心健康相关的问题,然而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非常不正确的。家、校双方作为对小学生成长发展起最大影响的两个地方,都应当认清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责任,切实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现阶段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家校双方及时沟通,携手并进,共育学生健康成长。例如,作为校方应当充分发挥在家校携手育人阵线中的引导作用,定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学生家长实现沟通,将学校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普及给家长,而家长则按照具体计划通过家庭方面采取教育措施,以作为校方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学校还可以构建成立一个协调落实监管机制比如家长委员会,通过线下、线下多维度运行来及时帮助家校双方了解学生近期在学校(或家庭)的相关表现及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无微不至地关注学生成长的每段历程,通力合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心理健康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教师应当在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基准,不断为培养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实践展开新的探索和研究,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学做到疗愈学生,心塑教学,为小学生今后的全面学习发展之路砸实地基。
参考文献
[1]方双虎. 学科课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9):3.
[2]王小霞.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 2018(31):1.
[3]梁世望.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