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发展
  • 发布时间:2024-06-25 11:37

  吴海君

  (北京市密云区新农村中学 101500)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下,学生的文化成就已不是教师评价的惟一依据,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心理健康的发展又是其中的一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体现,而好的行为习惯还能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本文探讨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于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心理健康发展

  言:与小学相比,初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来自于家里和学校的升学压力,使他们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他们的心理问题频频发生,就连在学校里,也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对学生的健康学习是不利的,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不利的。在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如果老师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学和叛逆的行为。所以,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一、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一)避免部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处于从幼稚向成熟转变的重要阶段,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识,也有自己的价值观,然而,这种认知与评价常常过于局限,面对现实世界与设想不符时,心理问题亦会随之而来[2]。借鉴优良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能促使学生以全局视角看待事物,学会多维度分析问题,在提高认识深度的过程中完善自身价值观。彼时,他们将不再易受未知世界的困扰,从而有效预防部分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二)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排解学生心理负面情绪

  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负面情绪引发的。尽管心理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但仍有一些人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而另一些人则面临心理困境。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学生未能及时处理和释放他们的负面情绪,当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面对心理上的负面情绪时,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缓解这些情绪。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跑步或找人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确保这些负面情绪不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并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4]。

  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一)善于表扬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仅将教师视为行为示范者不足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亦受地域文化影响而表现出行为上的差异,这使得常规教学难以完全激发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热情。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以身作则不失为一良策。教师应以行为监管为主导,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予以称赞,使其正面行为得到认同和肯定。如此不仅能激励学生了解自身长处,更能察觉不良行为并自我纠正。此外,赞美的另一功能在于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推动学生持续且正向发展。

  然而,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靠教师的赞扬、榜样的作用,还需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就是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和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这些都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或班级可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比如:利用节假日组织师生外出参观游览等;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通过举办“争做文明小公民”、“文明礼仪大赛”、“校园歌曲比赛”、“我爱我家杯”、“好习惯评比”等各类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老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安排,把学生在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他们体会到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和益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学生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他们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情绪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流离不开感情,当然,感情也是互相的,就像你报之以桃,我还之以李。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中,教师要记住,不要仅仅是以说教的方式来进行批评,要用自己真挚的感情去影响他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错误,使他们从心底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通过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他们的心理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充满了正能量和感情的说教,才能在每一个细节上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一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老师更不能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采取严格、极端的行为,这种方法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对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老师要以科学的方法,以感情的力量去打动学生,只有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有真情实感,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班级管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一个人养成习惯是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却要有长久的毅力。与此同时,并不是每一个初中生都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时,应该通过教师的催促,让学生保持较好的行为状态,并最终养成一种习惯。在平常教育过程当中,能够给学生们制定出严格的行为规范,给每个学生都制定出考察表,如果有违反规范的情况发生,那么就要扣一些行为习惯分比如:无故迟到扣掉2 分、违犯课堂纪律扣掉3 分等等。最后根据学生评分情况进行奖励和惩罚。从而促使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结论

  总之,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规避一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利于排解他们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始终没有推动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在这方面,教师本身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言传身教;并善于赞美学生,做学习榜样;强化班级管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蓉蓉.在过程性评价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过程性评价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与促进作用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1(16):3-4.

  [2]周建宁.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1,28(11):1240.

  [3]刘莉.指向自管能力培育的小学生生活好习惯课程创生的行动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3):12-16.

  [4]杨添博,陈禹.基于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1,42(5):383-385.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