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音乐“多声部教学”策略探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音乐,策略探究
  • 发布时间:2024-06-29 19:40

  陈颖洁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阶段教师应更关注学生音乐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情况,这种情况下现阶段教学中需要强化“多声部音乐”的融入效果,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达到提高演唱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但目前多声部教学效果不佳,行为介入不当,还需要教师能够加大重视与展开全面分析,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音乐曲目内容等条件重新制定教学对策,切实提高多声部教学的介入有效性。本文就小学音乐多声部教学做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有效引入多声部教学内容,以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歌唱水平,还能在多声部合唱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获得更多学习经验与情感体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推力。但现阶段教师对多声部教学缺少重视,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制定实施上存在相关不足,还需要教师加以改进优化,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声部教学要求、音乐教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等条件重新设计实用多样的教学方案。

  1 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多声部教学的介入效果,教师还需要先对音乐核心素养内容加以了解,明确教学要求,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

  自主音乐需要。该素养指学生能够主动对音乐课程及活动产生学习动力,积极开展各项学习,而培养发展学生的素养需要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度。(1)学生能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感受音乐的乐趣与魅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更多快乐。(2)能够主动将音乐视为保持身心健康的工具。(3)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可通过知识学习、歌曲演唱等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实现自我发展。

  音乐实践能力。该素养主要指通过课堂知识教学、开展音乐活动、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能够对学生的音乐表达力、感知力、想象力、合作能力、鉴赏能力等相关能力进行培养提升,促进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技能,积极参与集体演唱等活动,整体演唱水平有所提高。

  音乐情感体验。一方面,学生需要通过音乐学习来感知和体会音乐曲目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音乐的种类繁多,每种音乐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学生应该学会通过音乐去感受其中的美妙和深层含义。通过这种体验,他们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学会借助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正确的音乐表达有助于学生抒发情感、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健康成长。音乐有时候可以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内心的情绪,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舒缓。通过音乐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情感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在音乐的陪伴下,更健康、更积极地成长。这样的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生活,也对其整体的情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理解在小学生音乐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学生需要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文化价值和用途等基础知识。这种基础性的了解有助于拓展他们对音乐的认知,使其更深入地领会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另一方面,音乐教育也应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通过比较我国音乐与国外音乐在种类、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并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通过音乐文化理解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知音乐,不仅能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妙,还能够在文化交流中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深入发展。

  2 小学音乐多声部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对多声部教学的正确认知

  小学音乐教材中单声部歌曲相对较多,且很多教师对多声部教学缺少相应的了解,难以意识到多声部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由此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偏重于单声部歌曲的知识技能讲解传授,对一些和声的加入、合唱活动的开展等缺少关注,使得多声部教学内容难以真正融入音乐课堂。

  2.2 缺少对多声部唱法的有效指导

  想要体现多声部教学的作用价值,必然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阶段以合适的手段将其有效介入,但目前教师在介入开展过程中缺少有效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对课本曲目作品特点的把握不够精准。随意介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曲目本身的艺术价值未能得到显现。如在曲目《唢呐配喇叭》教学时,教师在学生演唱“6136”过程中加入主旋律,想要实现和声的有效介入,但这种方式会削弱曲目本身的音乐特点,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歌曲表达的欢快情绪以及歌曲蕴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得课堂学习学生整体性下降,学习效果不明显。

  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而忽视课程的整体规划。对学生课前及课后的学习时间缺少关注,导致多声部教学介入较为单一。

  2.3 缺少学生主体参与的真实体验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多样的环境下展开学习,获得更多体验。但现阶段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在教学设计、课堂讲解、音乐活动组织等方面均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学生的主体参与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下教师既无法在多声部教学过程中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演唱水平,也难以发挥多声部教学的介入作用,未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能力,导致多声部介入过程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 缺少多声部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

  教师将多声部教学集中于课堂环节,难以根据课本曲目类型、学生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条件设计多样有趣的音乐学习活动。当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无法在具体的活动中实现有效运用,自然难以获得更多情感体验和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及活动开展阶段,也未及时完成教学评价工作,对多声部教学实际效果缺少了解,无法为后期教学改进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3 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音乐多声部教学水平的有效对策

  3.1 基于多声部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方案

  当涉及多声部教学时,教师的角色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和挑战。除了深入了解教学内容,更要善于洞察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特色,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例如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日常交流等。这样的了解不仅有助于调整教学计划以更贴合学生需求,也能更全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同样是保证多声部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积极参与各类培训,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复杂多样的教学需求,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优化多声部教学设计方案,教师必须全面考量多个方面。首先,理解学生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设计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其次,掌握教学内容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歌曲和乐曲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难点,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最后,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也是关键所在。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专业发展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总之,在多声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掌握教学内容特点以及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和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音乐教育事业。

  3.2 基于学生内在需求,灵活调整练习内容

  针对多声部教学,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比如,《音乐小屋》这首歌曲旋律简单轻快,学生在学习演唱时往往能够获得更多愉悦和快乐的体验。教师在准备这个曲目时,可以先深入了解曲目的内容、特点和难度,例如曲目中出现的“叮咚叮咚”部分,它在节奏和音高上都呈现出一致性。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轮唱能力的情况,教师可以巧妙地将“叮咚叮咚”部分设计为二声部轮唱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声部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敏锐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并随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对二声部练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多声部教学的灵活调整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教学经验。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保证内容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吸引力。同时,灵活性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最大的收获。对于多声部教学而言,教师的灵活性和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至关重要。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观察和调整,才能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基于教材曲目特点,采用多样辅助教学

  在多声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课本教材,结合音乐曲目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多声部内容。

  (1)乐器辅助教学对于多声部介入至关重要。教师需要精选适合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可以在多声部教学中发挥关键作用。选择合适的乐器,如铃鼓、三角铁或双响筒等,能在音高和节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有效支持。这样的介入可以降低演唱的难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提高演唱能力,进而实现合唱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一个复杂的节奏时,教师可以使用铃鼓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通过敲击铃鼓的不同部位,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音色和音量,从而更好地理解节奏的强弱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其他打击乐器,如三角铁和双响筒等,来丰富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2)肢体动作在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肢体动作,如拍手、转圈、踏步等,以提升音符的动态性。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增添音乐学习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多声部内容的引入。例如,当教授一个欢快的节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拍手,或者在教室里转圈。这样的肢体动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节奏,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此外,肢体动作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符的时值和强弱变化。例如,当教授一个长音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当教授一个短音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快速地做出一个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符的时值和强弱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多声部内容。

  (3)情境创设是多声部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很多歌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和风格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在教授《理发师》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同时,配合打击乐器的运用,如沙锤、碰铃等,展开多声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实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授《理发师》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理发师工作的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并配合打击乐器的运用。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魅力,并且更加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4)情感教学是考虑学生个性差异时的重要方面。因为学生对歌曲的喜好各不相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不同的歌曲和教学方式展开多声部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教授一首抒情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并配合轻柔的伴奏。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且更加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与他们相关的歌曲进行教学。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喜欢流行音乐,那么教师可以选择一首流行歌曲来进行多声部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3.4 基于课堂练习节奏,把握多声部介入时机

  学生学习不仅要注重课堂学习阶段,还应对课前及课后加强关注,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合理把握多声部介入时机,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进行引导教育,在提高多声部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素质提升。

  课前学习阶段。比如在《草原上》曲目教学前,教师将曲目前两小节旋律进行设计,以轮唱的方式创编为二声部旋律。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发送给学生,学生可自主先进行预习,在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可将不理解之处或自身对音乐的学习想法反馈给教师。在课前教学前,先让学生聆听跟唱歌曲,并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画面,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为正式学习打好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关于草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所描绘的草原景象,以及这些景象给他们带来的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课中学习阶段。针对《数鸭子》曲目来说,学生在幼儿教育阶段都已经能够熟练演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低音木琴和高音木琴。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操作空间,使用低音木琴完成“15”两个音伴奏,熟练掌握后使用高音木琴完成“1565”演奏。在课中学习阶段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结合音乐练习内容配合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在此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音乐感知力、多声部听觉力等相关能力素养,也能进一步对歌曲的知识、情感进行理解体会。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段旋律,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对旋律进行改编和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课后学习阶段。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且课堂学习中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教师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可发展的机会平台。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能够利用课后学习阶段,结合所学曲目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或学习活动,学生可选择独立完成任务活动或与同学自行组成小组完成任务活动,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在《赶圩归来啊哩哩》歌曲学习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开展歌曲创编合作任务,考查学生的多声部鉴赏能力、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等,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各小组任务开展情况做出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彝族的文化风俗,加强对我国音乐文化的认知,提高综合素养水平。除此,在日常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多开展与多声部内容相关的学习活动,如合唱比赛、歌曲创编比赛等,且这些比赛活动的内容、规则等在设计安排方面也应鼓励学生参与,在共同制定下提高活动开展的全面合理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参与竞争过程中体会快乐,感受音乐的艺术与美。

  3.5 基于音乐素养发展,完善学科教学评价

  在多声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并通过完善的学科教学评价来了解学生的介入效果和开展水平。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结束后进行反思和评价工作。例如,在教授一首新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并在每组演唱结束后进行互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内容,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回答、新奇想法等方面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效果,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促进学生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还应增加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也能参与教学评价。

  4 结语

  综上所述,多声部教学的有效介入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乐趣、增强学生演唱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有积极意义。但目前受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多声部教学效果不佳,还需要教师更新观念,通过提高多声部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案、采取多样手段、开展学习活动、做好教学评价等方式完善多声部教学过程,提高其介入有效性,实现学生能力提升、全面发展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镇钱塘江学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