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四川县域:活力与瓶颈同在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四川,活力,瓶颈
  • 发布时间:2024-07-07 10:34

  文/程娟黄馨于文慧胡乔川吴敏

  “郡县富,天下足。”2023 年,全省各县(市、区)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一年下来,有的活力满满,有的步入瓶颈,而后县域经济如何更高质量发展,还需聚焦重点领域、项目和区域。

  县域经济活力涌现

  发展能级持续提升。2023 年,183 个县(市、区)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32.9 亿元,县均水平331.2亿元,58 个县(市、区) 超过县均水平,最高的成都市武侯区3899.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超500 亿元县域33 个、较上年增加5 个,经济总量占全省的54.8%、较上年提高4.7 个百分点,200 亿元以下县域84 个、较上年减少5 个。

  工业恢复较好。2023 年,183个县(市、区) 实现工业增加值16705.2 亿元, 县均工业增加值92.6 亿元,56 个县(市、区) 高于县均水平、较上年增加3 个,最高的宜宾市翠屏区859.6 亿元。183个县(市、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县域投资消费企稳回升。2023年,183 个县(市、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4.4%,95 个县(市、区) 增速高于全省,43 个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183 个县(市、区)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13.4 亿元,县均水平143.8 亿元,最高的是成都市武侯区2080.4亿元。133 个县(市、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最快的是汶川县,较全省高8.9个百分点。

  收入水平稳步增长。2023 年,183 个县(市、区) 实现县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72.5 亿元,县均水平19.5 亿元,42 个超过20 亿元、较上年增加6 个,最高的成都市武侯区416.9 亿元。183 个县(市、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44 个县(市、区)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

  重点县域风正帆悬

  千亿俱乐部龙头效应初步显现。2023 年,全省11 个千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9005 亿元,贡献了全省31.6% 的经济总量、较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平均地区生产总值1727.7 亿元,是全省县均水平的5.2 倍;工业增加值4802.5 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8.8%、较上年提高0.4 个百分点;平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是全省县均水平的6.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4.8亿元,占全省比重为35.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2023年,39 个欠发达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较上年提高2.7 个百分点,剑阁、巴塘、红原3 个县提升幅度位居全省前10。其中, 19 个县(市、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年有所提高;3 个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幅度位居全省前10;34 个县(市、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5 个位居全省前10。

  部分县域面临瓶颈

  部分县域经济恢复不及预期。2023 年,64 个县(市、区) 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增速最低的仅0.5%、较全省低5.5 个百分点, 20 个县(市、区) 增速较上年下降。500 亿元以上县(市、区) 中有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速低于全省,其中5 个县连续四个季度低于全省。

  部分工业大县受行业波动影响较大。11 个县(市、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40 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受锂电行业下行影响,部分县域重点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工业利润率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回落。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有所回落。2023 年,全省183 个县(市、区)中,90 个县(市、区) 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19 个县(市、区) 增速较上年有所下降,121 个县(市、区)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有所下降,降幅最大的下降5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位,特别是占比较大的房地产投资下降明显。

  未来还需聚集“重点”

  聚焦重点领域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一是培育县域主导产业。聚焦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发展赛道和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显示度的四川产业名片。二是壮大块状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集中资源要素培育1—2 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的链主型企业,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小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三是做强产业发展支撑。统筹推进县域各类园区规划建设和整合提升,以经开区、高新区为重点打造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县级产业发展载体平台。

  聚焦重点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一是科学谋划城镇化建设项目。围绕人口净流入县、50 万以上人口大县和镇区常住人口5 万人以上的镇,强化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研究谋划一批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二是精准储备产业化项目。聚焦各县(市、区) 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细化梳理产业链条,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规划、地方实际和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项目。三是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各县(市、区) 紧盯国家政策动向和资金投向储备项目,加大前期激励,加快提高项目成熟度,确保政策一到位就可及时申报、资金一下达就可开工建设。

  聚焦重点区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在资源要素分配过程中避免“ 撒胡椒面”、搞低水平均衡,集中把资金、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有限资源优先配置给发展态势较好的重点县域,推动经济大县多作贡献。二是加强县域经济运行监测。跟踪掌握县域经济主要指标走势,及时关注个别指标波动较大的情况,分析研判主要问题和背后原因,采取针对性举措推动解决。

  (作者单位: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