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专栏作者景略
GDP “ 溢” 出来了,“ 锅里”的还没有“碗里”合计多!近年来,网络上屡次出现质疑省一级GDP 与市一级汇总数不衔接(常为后者大于前者) 的声音,统一核算之后,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情况?面对这个疑问,笔者从两个方面谈起。
GDP 的算法逻辑
在我国GDP 核算的实践中,分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季度核算(即初步核算数,一般季后20 日左右发布) 因为时效性强、过程直接、方法简便等特点,更为社会各界所熟知。
省一级季度核算,是国家统计局收集的省一级基础指标,并按照统一核算方法制度核算的结果,并非市一级数据的简单加总,遵循的是自上而下的逻辑,主要目的是实现全国数据与省一级汇总数的总体衔接。但总体衔接并非要完全相等,近年来全国和省一级汇总数也都并不相等,只要将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都是统计方法制度允许的。市一级季度核算,自然由各省统计部门组织开展统一核算,但由于全国和各省核算对象、指标基础和发展情况的差异,各省会根据本地区情况对市一级核算方法制度进行调整优化,以更好适应和反映本地区经济发展实际。
因此,两级核算方法不完全相同,各省之间核算方法也有差别,关键是通过统计指标达到反映发展、服务发展、助推发展的目的。从近年来的实践看,全国GDP 都略大于省一级汇总数,主要是因为驻外使领馆等部分单位活动仅核算在全国,未核算到地方;省一级则相反,大部分时候都略小于或等于市一级汇总数。
“溢出”的张力与限度
由于基于不同的核算主体和方法制度,省一级数据和市一级汇总数必然存在差异,而且从实践看,市一级汇总数一般是大于或等于省一级数据,也就是网友称的“溢出”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依据现行统计方法制度, 部分数据不计入当期季度GDP,只有在经济普查年度才能反映,但各地又都希望季度GDP 数据能够更加全面反映当期经济发展情况,因此,一些省在开展统一核算时就会考虑这类特殊情况。
另一方面,省级统计部门会根据各部门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开展市一级GDP 核算,个别基础指标的不衔接,也会导致GDP 的“溢出”。当然,“溢出”是有限度的,过大就会“变形”。比如统一核算改革之前, 全国和省一级汇总数“ 打架”,差率达到10% 以上、多出了一个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公信力。按照国际惯例,差率在3%以内均属于合理范围,现在各省的“溢出率”都控制在1% 以内。
同时,按照统计方法制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比如2023 年一季度对外公布的GDP 核算结果,需要通过最终核实程序进行基准化处理,作为2024 年一季度核算的基数,这一基数与初步核算数会有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简单使用上年发布数据计算现价GDP 增速,并以此质疑统计数据。
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在网络围观下,每个季度的GDP 数据备受关注。互联网场域的讨论是有益的,可以推动普及经济统计知识,本身也是对政府统计的监督。统计部门要加强科普宣传、避免数据误读,自媒体也需了解统计方法制度、不过分解读数据,共同努力营造理性的讨论氛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