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持续发力,“泼天富贵”如何接?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旅游,消费,高质量
  • 发布时间:2024-07-07 10:38

  文/张广宇

  2024 年5 月17 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的重要会议,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近两年来,从淄博的烧烤,到哈尔滨的冰雪,再到天水的麻辣烫、开封的王婆……网络爆火带来的“泼天富贵”已成为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旅游目的地“全品类化”

  在文旅爆款和网红城市层出不穷的时代,旅游消费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极大满足,各级各类旅游目的地迎来发展新机遇。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4 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合计2.95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较2019 年同期增长13.5%。另据携程发布的《2024 五一假期旅行总结》,今年“五一”假期TOP10旅游目的地依次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重庆、广州、南京、武汉、西安、深圳。虽然以各大中心城市为代表的传统旅游目的地仍然是假日旅游市场的流量担当,但今年“五一”期间越来越多的下沉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县域旅游市场正在快速崛起。

  据携程数据,在旅行订单增速方面,一二线城市低于三四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低于县域市场。以扬州、洛阳、秦皇岛等为代表的三四线旅游目的地订单平均增长11%,而以安吉、桐庐、都江堰等为代表的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订单平均增长36%。同时,据同程旅游发布数据,东北和西部地区的三线以下小城市及景区的预订热度与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100%。

  从全国来看,“五一”期间,旅游供给的丰富度也在不断提升。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例如全国“五一”文化和旅游消费周活动、“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等。同时,融合型旅游消费不断为市场注入活力。演艺、非遗、美食、赛事、演唱会等元素不断与旅游融合,为所在城市的旅游市场带来新气象。

  旅游消费进入“高流量”时代

  从“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的火爆,到全国旅游发展大会,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在这一轮“泼天富贵”中,社交网络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各地文旅部门在各大平台推出的创意视频,向广大网友推介当地大好河山、特色美食、人文景点等,视频更新的频率和内容花样均前所未有。各类旅游目的地及时的社交互动也点燃了网友们的参与热情。“高流量”刺激出了旅游消费的增长。

  互联网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短期高度关注, 但热度过后更需要“冷思考”,把握“流量时代”旅游消费的新特点。

  就目前来看,国内旅游市场正在从过去单一化、同质化的情况向多层次、多业态、多样化的市场格局演变。旅游消费日益呈现个性化、小众化趋势,旅游消费者对舒适感、松弛感的追求逐渐替代了“到此一游”的心理需要,更多关注的是旅游目的地能否提供与自己匹配的情绪价值。一个个现象级文旅网红爆火的背后,既有流量带来的“意外之喜”,又是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增强旅游配套、提升优质服务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泼天富贵”,四川怎样接住?

  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五一”期间全省接待游客4207.58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11.48亿元,两项指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全省纳入统计的886 家A 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744.74 万人次、门票收入29692.89 万元。全省接待游客数量再创新高,文艺展演人气爆棚,传统文化魅力不断绽放。作为旅游大省,如何在这一波“泼天富贵”中抓住机遇,推动全省旅游消费再上新台阶?

  要重构旅游发展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充分认识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展示地区形象的多重功能。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实现传统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升级,将有限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

  要加强文旅产业融合载体建设。出台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丰富旅游景区业态,推进国家(省级) 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金融、土地、财政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要着力提升文旅融合创新业态供给水平。用好文旅重点项目协调调度工作机制,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音乐产业、非遗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打造更多具有巴蜀韵味的文创产品。统筹城乡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动“天府乡村大舞台”建设,开展城乡公共文化融合发展县域试点。探索天府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评选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建设与动态考核管理,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新场景新业态。

  要持续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结合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寒暑假等旅游旺季,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创新国际非遗节、四川艺术节、川剧汇演等系列活动内容和举办方式。支持各市(州)重点培育1-2 个特色文旅活动品牌。鼓励市场化、社会化举办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国际旅游周等节庆活动。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推出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消费惠民措施,创新文旅消费券发放方式,优化景区门票减免措施,增强惠民政策直达性。

  要拓展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发展应用空间。出台数字文旅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省—市(州) —县(市、区) 三级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促进数字赋能文旅发展。围绕市场需求,科学配置新技术、文化符号等场景要素,推动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