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科大概念出发走向化学学科理解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概念,学科理解,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27 19:40
武山清
(四川省达州中学)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的内容,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和大概念,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学习主题,解读大概念的内涵,围绕大概念制定教学内容,对大概念进行解构,设计驱动性学习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渗透评价,从而引领学生一同走向化学学科理解。基于此,本文将详细探讨基于大概念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大概念;学科理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4)01-009-01
引言:
在初中阶段,化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囊括许多化学概念和理论知识,是学生需要克服的学习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从学科大概念出发,以大概念为统领从多种维度设计教学内容解构,从而走向化学学科理解,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的认识,达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科大概念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基于学科大概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这首先有利于整合教材的化学知识,将属于同个大概念的化学概念归结在一起,加深教材不同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完整、更成体系。其次,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基于化学学科理解设计教案,引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进行感悟,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1]。
二、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从学科大概念出发走向化学学科理解,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基于大概念合理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整体教学为形式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深层理解,构建以大概念为统领的教学内容结构。下文将以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酸和碱》这一单元为例,探析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解读大概念并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首先,初中化学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需要解读化学学科大概念,构建大概念统领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围绕大概念选择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思维方法、探究实践和情感态度等纳入其中,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化学学科理解。根据《新课标》的内容,教师需要明确单元学习主题,根据学习主题的特点明确单元大概念,分析大概念的内涵。同时,教师还需要综合课程标准、基本学情和教材内容等要素确定单元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以大概念为统领,进一步完善单元整体教学的内容结构[2]。
譬如,《常见的酸和碱》对应的主题内容是“常见的物质”下的“常见的酸、碱、盐”,属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这一学习主题,教师可以将“物质的多样性”作为大概念,以此为统领设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构。同时,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在综合考虑下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置为: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类型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质;能设计并操作实验,完成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与验证;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判断其酸碱性的强弱;能阐述酸碱性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途径。
(二)解构大概念并设计驱动性任务
初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需要在明确单元大概念的内涵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之后对大概念进行解构,结合教材内容把大概念解构成多个节点,与具体的化学概念相联系,楔入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中,以期能不断强化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同时使学生逐步掌握理解大概念的化学思维方法[3]。其次,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计驱动性任务,将对大概念的学习探究活动融入到具体的任务当中,并以其驱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并深化其学习体验。
譬如,对于“物质的多样性”这一大概念,教师可以将之解构为“酸的常见类型”“碱的常见类型”“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子概念,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设计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大概念的内涵。针对“掌握酸和碱的常见类型及其物理与化学性质”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先用微课带领学生回顾空气的组成成分,重温在学习空气中所含的不同物质时的思维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相似的思维方法在小组合作下归纳不同类型的酸和碱,并制作图表,总结酸和碱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标注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阐释反应原理。
(三)引导学生探究任务并渗透评价
在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大概念的内涵,准确分析子概念的涵义,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建构更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及其对具体化学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渗透评价,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检验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程度,指出学生在学习策略和思维方法上的问题,及时纠正,最后引导学生展示成果,相互交流和反思[4]。
譬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在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所采用的方法,强化“物质的多样性”大概念所对应的主题意义,加深学生的化学学科理解。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从实验思路、操作要点和分析方法等层面予以指导,并以互动的形式灵活提问学生,检验学生对大概念的理解情况,例如当学生用酸碱指示剂检验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溶液时,提问学生“这些溶液有什么不同?从元素的角度分析,如何区分酸和碱?”,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其对大概念的理解,最后引领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在交流中总结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大概念出发走向化学学科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单元教学中基于大概念完善教学设计,解读大概念并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解构大概念并设计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探究任务并渗透评价,从而达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其化学思维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桂榕,郑长龙.基于学科理解的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大概念课例“物质成分的探究”研发项目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05):87-95.
[2]王华.基于学科理解的化学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元素”概念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3,(12):56-58+73.
[3]吴金凤.大概念视域下县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5):128-130.
[4]陈思滔.初中化学大概念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粵教版九年级“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教学为例[J].理科考试研究,2023,30(0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