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视阈下的类型人物书写——2023年江西戏剧创作综述

  • 来源:创作评谭
  • 关键字:戏剧,创作,综述
  • 发布时间:2024-07-30 11:19

  林秀

  2023年江西戏剧创作成绩斐然。新创与复排竞相上演,古剧与新篇争奇斗艳。其中许多剧目在年内我省主办或参与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汤显祖戏剧奖暨地方戏曲优秀小戏(折子戏)展演、弋阳腔暨高腔优秀剧目展演、“赣鄱好戏”江西优秀剧目展演,以及国内其他地方举办的戏剧梅花奖终评演出、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展演、全国南戏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等展演活动中惊艳亮相,涵盖戏曲、话剧、音乐剧、音诗画等多种戏剧类型,题材涉及革命历史、现实题材及新编历史等多方面。这些作品坚持以民为本,践行守正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取向。就内容而言,对类型人物的书写,包括对古今英雄形象的塑造、女性意识的突显、小人物的刻画,是本年度戏剧创作的亮点和特色。

  一、注重信念、勇毅与成长

  展现的英雄主义书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情结是人类永恒的情结,表征着人类对正义、勇敢和坚毅的人物形象的向往。文脉流长的中国戏曲小说更是具有书写英雄的传统,从“武王伐纣”到三国、说唐、杨家将、水浒、说岳,一个个反映豪侠征战、渗透忠孝节义的精彩故事,滋养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心灵。2023年的江西戏剧舞台就涌现出一批为英雄或英模人物立传写心的作品,其中有多个剧目为国家或省级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普遍具有执着坚定的信念和威武不屈的事迹。当然,英雄书写往往与时代因应,即使那些最能表征普遍性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的英雄叙事也不可避免为社会潮流所裹挟。这些玉茗新作亦透射出当今时代的价值取向,且其书写方式亦与传统剧目有所不同,大都从细微处见性格,从平实中见才能,从成长中见英雄。

  赣剧新编历史剧《烛照丹心》艺术再现了曾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的东晋鄱阳名士陶侃的非凡人生。这是剧作家姜朝皋执创的又一新编历史剧。作者以流畅的笔触,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于细微处展现,撷取陶侃人生中的部分逸事,通过赴任、治衙、闹阁、惊变、夜别、见督、灯会七个片段,采用虚实结合、层层递进的编构手法,倾力塑造了一位身处虚浮乱世,却心怀光明、自信自强、勤勉务实,勇于革除时弊为民造福的古代英杰形象。当时武冈县遭遇大旱,田园枯焦,饿殍遍野,四乡告急文书堆积如山,而县丞崔玄却依旧饮酒谈玄。衙役们上行下效,终日混迹赌场,伤风败俗。新上任的陶侃县令出身寒门,却一身傲骨,勤于政事。剧中“治衙”一场,陶侃带着陶母“烛照丹心”的嘱托,于武冈上任伊始,便将大灾之年荒废政事的县丞崔玄的酒坛砸碎、乌纱摘下,又将衙役们的赌具收缴。陶侃凭借智慧与才干,一步步施重拳“扫灰尘,除污浊”,将原本吏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武冈治理得政通人和。但更大的挑战还在于为豪门士族撑腰的零陵太守吕岳及执掌晋廷军事重权的六州大都督王敦。面对外表和善、内心阴险的吕太守使出的借刀杀人之计,眼看八年前的前任县令因违抗都督将令而被校尉砍头的一幕又要重演,陶侃再次用超群的智慧和胆识化险为夷。他从武冈父老所献“玉液泉”得到触发,抓住王敦刚愎自用、喜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及有称帝野心的心理,决意险中求胜,以水代酒,并称此举是于灾年替大都督改变陋规行善政,收揽民心,又献上老院公保存的染血头巾,以示慷慨赴死之意。面对陶侃抛出的“高帽”和大义凛然之举,以及辕门外扶老携幼为陶侃收尸的武冈百姓,王敦强作笑脸,高赞其“铮铮铁骨忠耿言。有胆有识有才干,堪作楷模示众官”,剧情由此大反转。该剧还以举重若轻的叙事技巧、润物无声的价值表达,勾勒出魏晋时代朝政黑暗而混乱、社会风气玄虚浮华、百姓灾祸连年的历史画面,揭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发人深省。剧中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梅花灯、玉液泉、陶母、老院公等几个起着贯穿作用的重要意象或人物。主体唱腔为赣剧饶河派的乱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节奏明快,板式多样,铿锵高逸,音乐形象鲜明而完整,有利于塑造陶侃等虽处逆境但性情执着坚定的人物。

  由景德镇瑶里天韵黄梅戏有限公司出品、梅院军主演的黄梅戏《汤显祖》与江西省话剧团创排演出的话剧《四梦—汤显祖传奇》均取材于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艺术人生。黄梅戏《汤显祖》(编剧何小剑,导演韩剑英)以汤氏为什么要写《牡丹亭》为切入点,将其在创作中所发生的与之有关的人和事编织其中,分别反映了汤显祖与吴玉瑛的夫妻情深、与友人沈懋学的不同志向、与俞二娘的情感涟漪,以及晚年对亡妻的思念等内容。全剧在玉茗树、瑶里景、斑鸠调等组成的充满浓郁的江西地域风情的意境中,展示了临川汤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独特理解及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汤显祖“至情”理念的由来。剧中倾力描写他神思深邃、正直孤傲及浪漫本真、才华横溢的人物本相和内心世界。因生性孤傲,不愿逢迎上司,满腹才学的汤显祖屡遭贬谪,历任徐闻典史、遂昌知县,在外颠簸多年。待回京时,曾与汤显祖有交往的沈懋学(字君典,宣城人)以为他总该迷途知返了,便替彼时当政的王世贞传口信,约汤显祖留在京城。尽管历经坎坷,汤显祖却依然宁折不弯,傲骨铮铮,直斥王世贞是拉帮结党。为了烘托汤显祖“不迩权贵”的风骨,剧中描写他初入客厅时,并非与沈懋学寒暄套近乎,而是被客厅中苍劲挺立的松竹盘景所吸引,欣喜赞道:“任尔寒霜瑟瑟风,耸立傲苍穹……”而且依旧钟情于写戏填词。剧中还饱蘸笔墨抒写他对发妻玉瑛的情深义重及互为知己,并且直至人生暮年,汤显祖依然对这个逝去数十年的女子痴思苦念。汤显祖的扮演者梅院军凭借良好的演唱功底和塑造人物技巧,一举摘获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桂冠。

  话剧《四梦—汤显祖传奇》由汪浩编剧,李伯男导演,赖特娇担任执行导演。全剧由戏台、戏痴、戏神、对魂、戏说、戏梦六场戏构成,既倾力描写汤显祖对戏曲艺术的痴爱、对剧本创作的满腔热忱和一丝不苟,以及其在表导演专业上的理论建树,亦对汤翁为政生涯有所勾勒,并展现其不阿权贵、淡泊名利的风骨和操守。

  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上演的《龙凤剑》演绎了历史及传说中惊心动魄的“比干剜心”故事。此剧系弋阳腔连台本大戏《封神传》第四本。剧中展现了忠奸正邪的斗智斗勇及生死较量,塑造了忠直敢谏的比干、正直勇毅的黄飞虎、宁死不屈的贾氏等古代英雄形象,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浓浓的悲剧氛围。

  《有盐同咸》《瑞金往事》《长征第一渡》《铁军出征》《信仰之歌》等,则描绘出从井冈山的斗争到中央苏区反“围剿”及长征突围,从游击队改编下山到全民抗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一个个对革命赤胆忠心、英勇顽强的红色英雄人物。

  吉安采茶歌舞剧《有盐同咸》反映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感人故事,由罗周编剧,童薇薇担任总导演,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创排。全剧由序幕及分盐、埋盐、化盐、饮盐、识盐、歌盐六场戏构成,讲述了一段充满了血与火、生与死、爱与恨的历史。剧中塑造了七秀、杨鸿飞、罗思齐、长根、满崽等革命英雄形象,他们出身不同,性情各异,走上革命道路的路径亦千差万别。七秀因为红军用半罐食盐将她救出火坑,在为报恩和寻找爱情而参与救护伤员,不断受到杨鸿先、罗思齐、满崽等红军英烈的影响后,革命信仰也渐次形成,并转变成一个在敌人枪口下高呼“我就是红军”的勇敢战士。红军连长杨鸿飞对革命一腔热血又智勇双全,形象亦高大英挺,颇具男性魅力。尽管七秀最后发现杨鸿飞并非当年曾救助自己的红军,但已经深深爱上了他。面对七秀的炽热感情,随时准备为革命牺牲的他原本不想拖累七秀,但最终还是于牺牲前将苏维埃政府大印交给她,以保存革命的火种。长根与满崽均为普通农村革命青年,性情幽默,也有着普通人的性情弱点,但为了保护翻身果实,最后皆英勇献身。如果说这些人物在革命历史题材剧中还比较常见,那么罗思齐书记则有点另类。她家境富裕,曾出国留学,而且其兄罗思元是国民党旅长。尽管兄妹骨肉相连,但终因选择不同而分道扬镳。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及其兄的劝诱,怀有身孕的罗思齐地回答:“我不要盐山盐海,只要给老百姓一口盐。”但她并未完全大义灭亲,对兄长的骨肉之情依然存在。故当七秀在《过新年》中唱出“要打倒反动派,要枪毙罗思元”时,罗思齐直言自己唱不了,因为罗思元是她大哥。剧中不仅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情节上还有颇具寓言意味的浪漫构思,即剧末写七秀通过唱山歌瓦解敌军,凝聚民心,以此突出艺术的力量,使红色故事更具生活况味。

  音乐剧《瑞金往事》由卢川编剧,葛平波作曲,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江西文演集团等出品,江西省歌舞剧院演出,以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为故事主线。但此剧并未反映当时苏区领袖们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而是撷取了一些苏区的人和事进行艺术创造。全剧结构为板块式,由五部分组成,以回闪追溯式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以张望与春华的爱情故事为引线和一群年轻革命者的成长历程为故事背景,书写了一段热血沸腾的瑞金英雄往事和红色浪漫,传递出历史涓流中真挚朴实的情感。剧中展现了广场庆祝、报社工作、反“围剿”战争、拜堂成亲等工作、生活画面,刻画了张望、春华、继华、周连长等几个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尤其对青年艺术家张望进行重点描写。从事艺术设计的他,满怀着对公平正义社会的憧憬和梦想,毅然从欧洲回国投奔苏区,为搭建“二苏大”大礼堂、创办红星报社等作出重要贡献。在红军干部周连长的影响下,他多次经历生与死考验的张望,从一个有志于报国的青年艺术家,成长为对革命事业执着坚定,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而这位为革命事业付出青春、热血,为人多才多艺而又热情志诚的青年俊彦,亦让美丽善良的农家少女春华芳心暗许。经过一番波折,两人最终结成革命伴侣。剧中还铺叙战友情、母女情、家国情等多重情感故事,而又有回忆与再现、梦幻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场景,并通过或稳健悦耳或婉转轻盈的多重音乐唱腔,富有时代与地域特色的舞蹈设计和具有赣南特色的红枫摇曳、四季流转的舞台场景,使得作品不仅有音乐剧独有的艺术美感,更添历史的厚重感。

  于都等出品的大型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由朱海编剧,肖向荣担任总导演,舒楠担任音乐总监。全剧共分为六大篇章,融合话剧、舞蹈、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采用兼具故事性和艺术欣赏性的现代影像和精美舞台技术,不仅艺术再现了于都河畔红军迅速集结,妻送郎、母送子、兄弟相争上战场、军民同心搭浮桥等气壮山河的历史画面,还演绎了长征途中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惊心动魄的场景,让观众在全景式、沉浸式深度体验中,回望峥嵘岁月,感受长征精神,礼赞革命英烈。

  江西省赣剧院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联合打造的《铁军出征》塑造了父子两代革命英雄形象。此剧由钱斌斌编剧,徐明导演,反映的是发生于江西但较少在舞台上表现的一段重要革命史事,即从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到因国共合作红军游击队被召唤下山接受改编,并于南昌组建新四军及奔赴抗日前线,题材立意颇为新颖深刻。该剧绕开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而是从小故事、小人物着手,重在从历史中探究革命思想的形成和传播,通过一位新四军老号手的回忆和解说员的穿插解说,以及三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新四军战士的成长经历,以此艺术再现人民群众投身于革命洪流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当年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对革命的信仰与忠诚、奉献和牺牲。剧中的父亲李青山是一位坚定沉着、视死如归的红军指战员,第一场写其冲破国民党重重封锁回到九陇村探望老母,并带动其子参军,最终自己亦牺牲在了战场上,为儿子树立了一座英雄的丰碑。其子李旌旗则是一名有铁的纪律、铁的军心,在困顿中坚持真理,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在苦闷中寻找乐趣,又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新四军战士。剧中第二、三场写了李旌旗从青年到中老年的变化。老生陈云峰所饰身姿挺拔、正气凛然的李青山,朱英杰所饰对革命矢志不移又沉稳大气的中老年李旌旗,司礼祥所饰机灵敏捷、有勇有谋、有大局意识的“小号手”李旌旗,让人印象深刻。剧中赣剧弋阳腔唱腔高亢激越,畅快淋漓,又因人物身份性情的不同设置不同曲牌,刚劲雄浑又有起伏变化,听来令人荡气回肠的【红衲袄】类曲牌为主旋律,以更好塑造刚正不屈而又侠骨柔肠的革命英雄人物,这也是此剧一大亮点。

  弋阳腔革命现代戏《信仰之歌》则塑造了一批抗战时期出身不同、性情各异的英雄志士形象。此剧由姜朝皋编剧,段示威执导,陈汝陶作曲,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投排上演,洪秧民等主演。讲述了主人公曹火星及其创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经毛泽东主席建议,歌名加了一个“新”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全剧展现了抗战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公而无私的博大胸怀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剧故事非常完整,而又基本符合李渔倡导的“一人一事”的戏剧结构主张,并且针线细密,前有伏笔,后有呼应,运用了巧误生辉、欲扬先抑等多种手法来推动剧情发展,又在宏大的抗战历史叙事中进行细腻描写。该剧对主人公曹火星形象进行层层铺陈和渲染,塑造出一个具有执着信念、坚定意志,而又重情重义、侠骨柔肠,并具有文学艺术天赋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形象。比如曹火星与其大哥曹岱兄弟情深,曹火星时常感念小时候与大哥爬山摘果的情景,曹岱亦牵挂着弟弟的安危。可这对兄弟“同根不同心”,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投笔从戎加入国民党的曹岱时刻不忘拉拢曹火星,将其带上“正道”,带着礼物及蒋介石的《今日中国之命运》一书亲赴敌后劝说弟弟。曹火星断然拒绝了兄长的拉拢,自己跟定了共产党八路军。但看重兄弟情分的他还是收下了哥哥捎来的冬衣与几块从津贴中积攒的“干净的”银圆,兄弟依依惜别。石刚形象亦刻画得血肉丰满。他从一个有些冲动鲁莽但本性善良朴实的农村青年,从因为恋爱风波对八路军不理解甚至误解,到被选为边区村长,成长为抗战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的八路军战士。剧中的老村长舍生取义,正气浩然,形象亦非常感人。这些人物身上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其行为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艺术地勾勒出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投入到革命洪流的成长路径,深刻而又生动地揭示出在两条道路、两种命运的大抉择中,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戏曲音乐方面,剧中唱腔曲牌涉及十一个弋阳腔曲牌,富有传统韵味,而又适当添加北方秧歌元素,金鼓喧阗,铿锵高逸,音乐形象鲜明而完整,彰显出昂扬雄浑的叙事风格。

  年内重排上演的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旴河高腔《忠诚》等剧目,塑造了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一个人的长征》中的青年马夫骡子身份低微,愿望卑琐,却重诺守信,重情轻财,并在红军将士舍生忘死精神的感召下,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革命英雄;剧中的邱排长是个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古小姐则是个向往革命但对红军一知半解的小资青年,最后双双为革命献出生命。《忠诚》中的武警战士李进明服役三十年来,面对名誉与金钱,他淡泊名利、抵御诱惑;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他探索创新、勇立潮头;面对军人使命召唤,他无私无畏、不怕牺牲,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而他之所以成为这样一名顾全大局、无私无畏的武警英雄,离不开其曾参加革命斗争的祖父教导及其深明大义的妻子的理解支持,这成为他英雄情结的源头和精神依傍。

  除了大戏,2023年亦有不少讴歌英雄、礼赞英烈的新创或复排小戏。赣西采茶小戏《誓旗》(吴谷编剧)再现了中共党史上的感人故事,讲述了土地革命时期永新农村秘密党员贺页朵为了保护誓旗,与暗探四拐斗智斗勇之事,着力塑造了一位信念坚定而又智勇非凡的农村革命者形象,亦渲染出当时白色恐怖下险象环生的社会环境。遂川县采茶小戏《认亲》取材于遂川红色故事。红六军团辗转至今遂川县新江乡横石村。某营营长洪钧得知该村是其牺牲的战友刘石牯家乡,刘母因思儿心切,天天以泪洗面致使双目失明,便决定冒充石牯前往“探母”,以宽慰陷入臆想中的老人,并唤来卫生员为其治病;后被老人识破隐情后,遂毅然叩认双亲,替英雄尽孝,以志不忘初心。安福县采茶小戏《签字》展现了安福县委妇女部部长彭学漪面对国民党迫害时宁死不屈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抗争的革命精神。宁都采茶小戏《授旗前夕》以少共国际师成立及授旗典礼为历史背景,写裁缝店小赖师傅,把给未婚妻作嫁衣裳的红布料为少共国际师制作旌旗;旗子做好后拒收工钱,但提出要参军,反映了翻身作主后的苏区群众对人民革命的衷心拥护。南昌采茶小戏《老樟树下的祭奠》(蒋良善编剧)剧中,赣东北农村妇女红菇前往樟树下哭祭为革命献身的丈夫和婆婆,不料丈夫树生并未牺牲,而是从战场逃回。面对当逃兵的丈夫,红菇恨其不争,遂告知其母在白匪军搜村时为保护乡亲们的安危挺身而出,被敌人绑在樟树上活活烧死,临牺牲前还不忘遥嘱儿子“要好好革命,当个好红军”之事。树生又愧又恨又伤心,遂跪对娘亲英灵发誓要永做革命之人。这些作品通过载歌载舞的表演和方言俚语的叙说,从不同侧面以小见大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和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英勇不屈,亦是一出出英雄的赞歌。2023年由乐平市文化馆上演的弋阳腔《江边会友》、江西省赣剧院上演的《冀州城》、江西省京剧团上演的《追韩信》、婺源徽剧传习所上演的《武松打店》等复排传统名剧,用极具古典气质的声腔剧种,演绎了尉迟恭、薛仁贵、马超、萧何、韩信、武松等在历史或演义小说中广为流传的英雄人物的精彩故事,为本年度江西戏曲舞台增添了几分厚重的历史底色。

  二、自主自强、自尊自爱的女性意识彰显

  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男权社会的国度,女性长期处于附属地位。“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道德要求,反映在戏曲中,就是出现大量的“义夫节妇”戏。当然,元明清时期也出现过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及自主爱情的《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名剧名篇。但这在陈陈相因的古典文学中终属凤毛麟角之异类。近现代以来,随着女性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女权意识的觉醒,尤其是无数女子走出闺房、厨房,带着青春才智、殷殷信念,投身到革命和建设的浪潮中,描写女性在爱情婚姻及事业方面自主自强、自尊自爱的文学艺术作品日益增多。2023年江西戏剧舞台就有不少彰显这种现代女性价值观的作品。

  改编自经典名著的赣剧《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是个勇于追求完美爱情并自尊自爱的古典女性形象。该剧由罗周编剧,张曼君担任总导演,创排于2022年,2023年进行压缩和调整后重排上演。此剧创造性地以诗社来结构全剧,但宝黛爱情依然是剧中的重点描述内容。与原著一样,此剧中的林黛玉内慧外秀,才貌双全,其诗夺魁菊花社,其貌冠压众群芳。她为人非常谨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自尊敏感,时常用诗词来宣泄自己的离情别绪。她对于与贾宝玉的这份至真至纯的感情苦心经营,甚至不惜用生命来呵护。她是一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剧中为了展现大观园女性群体形象深刻的社会内涵,还泼洒笔墨描写众裙钗集体撕扇、焚稿,以此跳出“小我”,将古代无数痴男怨女的不甘沉沦、奋起抗争集体呈现出来,颇具艺术震撼力。

  由江西省赣剧院时隔多年后重排的赣剧青阳腔《荆钗记》,用旧瓶装新酒,重塑了一个追求完整真爱、具有新时代女性意识的钱玉莲形象,把传统题材写出时代新意。《荆钗记》与《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琵琶记》并称为南戏五大名剧,是出书写“义夫节妇”的名剧。我省著名赣剧作家黄文锡在古本《王状元荆钗记》的基础上,参考明刊《屠赤水批评荆钗记》、《六十种曲·荆钗记》、赣剧青阳腔艺人查士玉唱本《逼嫁雕窗》及《八能奏锦》《摘锦奇音》《缀白裘》中的有关单折,集其精华,深化主题,重铸而成。赣剧《荆钗记》追求现代意识与古典剧目内涵的融合,尤其重塑了一个符合当代语境的钱玉莲形象。剧中几乎新创的《荐亡》《舟会》等场次,对重塑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在尼庵修行多年的钱玉莲,竟在庵里碰遇官居饶州太守、前来祭拜作为“亡妻”的自己的王十朋后,本已心如死灰的女主人公又重燃起生命的律动与生活的希望,甚至有了与王十朋相认,并“堂堂正正争原配”的念头。但她转而又改变了此念头。因为这时的她依然不知家书变休书的真相,认为王十朋有为富贵招赘相门的原罪,是个不专情男子。在玉莲看来,“情须十分情,岂能折半兑?”她在夫妻感情方面追求完整的真爱,不愿做“乞求寄人篱,空自称原配”的苟且之人,遂拒与王十朋相认。这一从争到不争的过程,是一个人物形象飞跃升华的过程。著名戏曲史家郭汉城曾深刻指出:赣剧《荆钗记》的成功就在于“用今人的眼光和审美取向观照古典名著,以真实的历史描写引起现实的审美共鸣,找到现实与历史的契合点,赋予古典剧目崭新的思想艺术风貌”[1]。此次复排的《荆钗记》由张钰等主演,表演令人惊艳,尤其体现在“雕窗”折中的雕窗与高椅抢背表演和“投江”中的丈二水袖表演。水袖时疾时徐、时长时短,时而化为江河奔腾的潜流,时而化作云天动荡的气流,将钱玉莲投江时的愤懑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还衬托出江水汹涌、载沉载浮的景象。剧中的青阳腔唱腔亦是个亮点,委婉悠扬的【绵搭絮】等曲,把钱玉莲凄哀悲凉的心态描摹得深切感人。

  黄梅戏《汤显祖》中汤夫人吴玉瑛与娄江女子俞二娘皆为爱情婚姻方面自主自立的女性。有关汤显祖夫妻之情的描写在汤翁题材剧中较为罕见。汤显祖与其原配妻子吴玉瑛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据汤显祖撰《明敕赠吴孺人墓志铭》记载:“吴孺人,小字玉瑛,东乡县塔桥吴知州槐第三男隐君长城女也。”[2]吴玉瑛知书达礼,秀外慧中,婚后成为汤显祖的贤内助,可惜于其夫及第不久便病逝,令汤显祖伤悼不已。黄梅戏《汤显祖》艺术再现了他们夫妻二人的互为知己、缱绻情深。剧中的玉瑛不仅有教养,亦有主见,有智慧,对汤显祖扶持甚多。她之所以催其上京赴试,就是她深知丈夫“生性耿直,不谙世故”,担心自己一旦离世,汤会更加孤单寂寞。可惜玉瑛最终因咳喘之症英年殒逝,夫妻二人许下的美好浪漫的瑶里之约只能在梦中实现。但不管是在剧中,还是在汤显祖的真实生活中,这个美丽知性、温柔体贴的女子,这份朴素真挚、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长存在汤显祖心中,并成为催促作者完成《牡丹亭》传奇创作及刻画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爱恋故事的动力来源,亦是汤翁“至情”理论的催化剂。俞二娘则是个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女子。明末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写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酷嗜《牡丹亭》传奇,批注其侧,久而久之,幽思成疾,断肠而死。汤显祖闻此,作《哭娄江女子二首》痛悼之。黄梅戏《汤显祖》采撷了这一素材,但作了改造。戏中写俞二娘痴爱至情至真的《牡丹亭》,认为只有有情有义、人格高尚之人,方能写出如此好戏,便寻到临川玉茗堂,一见显祖,“身姿伟岸如松挺,果真是才华不失真性情”,心甚爱慕。见此女一腔衷情,又与亡妻玉瑛长相神似,汤显祖不免心神荡漾;但想到二娘不是玉瑛,“若是动了心思,我有何颜面再谈牡丹亭”,便冷然回绝。二娘只得含泪辞去,不久郁郁而终,可谓至情至性!

  弋阳腔《送衣哭城》、广昌孟戏折子戏《姜女游园》讲述的是传诵千古的孟姜女寻夫及哭长城的故事。剧中的孟姜女是个对爱情婚姻有主见,性情坚定执着又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的节烈女子。她自主选择婚姻,待字闺中时曾发下三桩誓愿,若得才郎相遇,便与他成亲,后果得觅才郎。当杞良被逮往筑城工地后,她又千里迢迢往北地送寒衣,虽历尽艰难险阻,仍勇往直前,信念无比坚韧执着。当寻夫不见时,她哭得肝肠碎,并因此感天动地,使长城崩倒,现出丈夫尸骸,强烈的主观情愫生发出山崩城裂的巨大效应。

  吉安采茶歌舞剧《有盐同咸》、音乐剧《瑞金往事》、弋阳腔《信仰之歌》等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则塑造了一批从农村成长起来的,有着崭新的精神追求和现代女性意识,要求婚姻自主,并勇于追求或维护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的革命女性形象,闪耀着革命和人性的光辉。

  《有盐同咸》中的七秀是个自尊自强、不贪图富贵名利的女子,因家贫被迫嫁给地主赵老爷“做小”,她伤心痛苦,从而惊动过路的红军,受到救助。而红军救贫济困的与众不同形象及“个子高高、腰板笔挺、走路带风”的飒爽英姿也刻印在她心中,并魂牵梦绕。之后她到红军医院参加革命工作,也有寻找那个红军战士的目的。而红军连长杨鸿飞与其朝思暮想的人物形象相符。其后在双方接触过程中,杨的人品及气质修养,比如信仰坚定,智勇双全,为人亦正直善良,处事公平,且温文尔雅,尊重女性,等等,更让七秀深深爱恋。正当七秀沉浸在爱情的美好想象时,醋意浓浓的长根却说杨鸿飞喜欢的是罗思齐书记,而她看到罗思齐结婚证上丈夫的名字正好是三个字,便以为杨、罗真是一对夫妻。自尊自爱的她不愿插足别人的婚姻,只好将这段感情深藏起来。孰料剧情陡转,七秀在战场上得知罗思齐的丈夫并非杨鸿飞,她终于可以向心上人大胆示爱。杨鸿飞闻知七秀当年半罐盐之事,他便如实告知自己并非那位赠盐的红军。但这次七秀没有大失所望,因为在深入到红军队伍并萌生革命意识的她看来,“红军哥哥都一样,不顾一家顾万千”,而且她真正深爱的还是眼前这个可感可知、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杨鸿飞。这既是从个体之爱上升到阶级之爱,也是从情窦初开时的青涩懵懂到成熟阶段的蜕变升华。

  《瑞金往事》中的春华同样出身贫寒却自尊自爱,并渴望新式自由爱情。当偶然接触到留洋归来的青年艺术家张望后,她的人生发生改变。张望的品貌、才学及对革命事业的赤诚之心,让春华心生爱慕,羞答答地为其做布鞋,寻找机会见面。当张望战地受伤后,春华又在医院精心照料。一次次走近,久而久之,两颗心终于碰撞在了一起。最终,志同道合而又相知相伴的二人结成了革命伴侣。但成亲次日,他们便生离死别,张望随军出征,最终牺牲在反“围剿”战场。春华苦苦在家守候爱人,而且至死不悔。

  《信仰之歌》中的齐玉珍是个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又情感丰富的八路军剧社女战士。她仰慕并爱上了才华横溢又对革命赤胆忠心的同事及战友曹火星,多次言语试探。但曹火星认为只有先打垮日本鬼子,他们才有幸福安宁的生活、美好温馨的家庭。因此他们的感情只能长期蛰伏。直到第八场,二人有了更多的情感对话及上升空间,最终紧紧相拥。杏花则是个普通的农家童养媳,因埋怨丈夫石刚的粗鲁无礼和不求上进,也是对这桩扼杀其自由的童养包办婚姻不满,决定“挣脱缰绳,做一个自由人”。后在曹火星及村长的帮助下,杏花终于解除了与石刚的婚约。而石刚亦在曹火星的帮助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并重新赢得杏花的芳心。

  宜春采茶歌舞剧《明月山的崽》中的女主人公明月,则是个在事业及爱情婚姻方面,有想法、有主见,要求自立自强的新时代女性形象。她在事业上有自己的想法和长远目标,而且做事果断。当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时,她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便毅然抛弃令人羡慕的城市工作,回明月山搞乡村旅游。她在爱情婚姻方面亦自主自强,追求人格独立。当在城市事业有成的男友赵帅不愿跟她回农村创业时,她不愿意苟且依附,而是毅然提出分手。直到男友最终理解了她的想法并要求同她一起回明月山创业,才答应重归于好。

  三、奋发进取、平凡中见真情

  的“小”人物描摹

  戏剧是时代精神的共振器,因此关注芸芸众生、反映现实社会也是其应有之义,也是近年来戏剧创作的热点。2023年亦涌现出一批此类题材的小戏作品,从小人物、小视角、小故事着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并富有赣地韵味的采茶戏表演,聚焦当下城乡热点话题,描绘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风新貌,反映普通人群的家长里短和苦乐酸甜,折射出丰富而又深刻的时代内涵。

  有的剧目关注“剩男剩女”相亲及彩礼等时下热门话题。抚州采茶小戏《金玉“粮”缘》写希望新村的钱大妈为女儿玉珠贴出征婚启事,多位单身男士前来相亲,但最终胜出者,不是开着宝马的城里人李发财,也不是愿出五十万彩礼外加“宝马”的王友才,而是与玉珠情投意合,但此前因付不起二十万彩礼而被钱家人嫌弃、后成为种粮大户的勤奋厚道的金富,而且翻然悔悟的钱大妈最后没要他一分彩礼,以此引领移风易俗新风尚,也揭示了真爱的可贵。吉水采茶小戏《要幸福不要彩礼》亦聚焦彩礼这个热点话题,通过艺术的形式告诉市民群众彩礼不重要,重要的是两情相悦,青年有追求,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弘扬和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婚俗观。

  有的剧目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塑造了一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美好家园作出贡献的基层人物形象。丰城采茶小戏《乡恋花园》写村里进行乡村旅游建设,需要拆迁,然而有两棵树迟迟得不到户主李老满的同意。村支书柳海莲通过深入了解,方知这两棵树见证了李老满与亡妻陶花当年的一段甜蜜爱情,不愿意此处改建旅游公厕。于是柳支书请求保留这两棵树,并挖掘这个“同唱乡恋情谊深”的故事,建设乡恋花园,展现了一位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当代村官形象。九江采茶小戏《香樟树下》讲述了赣北某农村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村支书刘水根等体察民情,优化村民自身利益和巧妙化解矛盾焦点,并最终获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的故事,反映了新时代新农村的崭新面貌。新干采茶小戏《第一志愿》写女研究生燕子,在导师吴教授支持下,不顾其父劝阻,放弃城里美好前程回家乡当农民,推广桠禾二号再生稻,用现代科技来推动农业发展的故事。剧中还溯源了新干县稻种碳化标本的历史,并揭开了一桩知青与农民因偷稻种发生的矛盾冲突。

  也有的剧目关注当代城乡新职业、新人群,展示快节奏下的城市居民的情感和生活状况。南昌采茶小戏《爱的快递》讲述了勤奋机敏的快递小哥给小美家送去了一份特别的“爱情快递”,即在外工作的儿子隔空传情,献给母亲和妻子的一束鲜花和一个寓意“飞吻”的牌子,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婆媳矛盾。此剧以小见大地管窥了当代城乡各行业人群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和情感状态,呼唤理解、关爱,倡导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态度,构思颇为独特精巧,荣获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金奖。

  除此以外,年内还复排上演了一批反映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或家庭伦理纠葛的传统经典小戏,并参加各种展演活动。比如采茶小戏《断鸡》《补背褡》《补皮鞋》《补官袍》《打鸟》《上广东》《游湖》《板凳龙》、弋阳腔《挂画》、赣剧《清风亭·责子》、西河戏《探寒窑》等,演员们用极具剧种特色的唱腔及寓庄于谐、繁复精巧的表演,塑造了一个个或机敏多智或忠厚朴实,而又恩怨分明、情感细腻的鲜活人物。

  综观2023年的江西戏剧创作,戏剧类型多样,剧种繁多,题材丰富新颖,而且大都绕开宏大的历史叙事,以小切口、小故事反映大时代、大主题,构思力求新颖和独特,节奏清晰明快,既有故事情节的生动演绎,亦有人物形象的精细描摹,整体呈现普遍较为可观。这些作品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注重人物成长过程的展现,并且凸显人性温度和人文关怀。不少作品人物形象刻画极其出彩,三言两语便揭示人物的身份、性情与心境,音乐唱腔传统而又时尚,表演及语言具有韵味和质感,扮相逼真,情绪饱满,舞台陈设亦虚实兼具,多姿多彩。正是如此,不少剧目或其主演在国内重要展演赛事摘金夺“梅”。当然,在为年内戏剧创作成绩喝彩的同时,也应清醒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有的作品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或女性意识的展现存在过于拔高的痕迹,或者所表露的思想情感与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及身份地位不够贴合,人物设置还可以更为合理自然。就表演及舞台呈现而言,有的剧作庄重严肃有余,活泼灵动及生活气息不足,表演的分寸感、细节的真实性有待于更高提升。另外,部分采茶剧目歌舞成分过重,对剧种唱腔特色的展示不够,也有些作品对传统剧目的唱腔曲牌进行随意挪移改造,这些均系影响江西戏曲传承发展的深层次的问题。

  注释:

  [1]郭汉城:《赋予古典名剧新的艺术生命》,《人民日报》1990年12月13日。

  [2]吴凤雏:《来自汤公故里的新发现—读最新出土两篇汤显祖撰墓志铭》,《文学遗产》2017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