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敦豪:在真实的劳作中持续生长

  2023年2月4日,一档叫做《种地吧》的综艺在爱奇艺上线。几乎没有悬念地,这档综艺成为爆红的现象级综艺:娱乐圈“素人”去掉了明星的光环,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着当下观众的猎奇心,同时观众也以“养成”的心态见证甚至参与着他们的成长。然而,更重要的或许是《种地吧》背后所顺应的潮流。当都市越来越拥挤,这里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也越来越同质化,我们可以在祖先赖以生存,而我们已经疏远了的土地上获得怎样的体验?跟随蒋敦豪的视角,一场求索由此展开。

  “我记得当时还在疫情时期,我在朋友圈看到《种地吧》在招人,然后就报名了。”节目嘉宾之一、“十个勤天”成员蒋敦豪回忆起报名过程。他不喜欢社交,也不爱出门,平时的生活就是和乐队的兄弟们聊聊音乐。

  就这样,寡言少语的他和一群为了生存与生活而聚在一起的年轻人,在杭州的小村后陡门开始了142亩地的垦荒:“还挺怵的,要跟九个完全不认识的人一起工作、生活那么长时间。当时忘了是谁提出大家先说一下自己的姓名年龄,后来才有了我的‘大哥’这个称呼,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的这种关系,有大哥、二哥,有弟弟。当时还没有特别深的感觉,但是跟着兄弟们一起干活,慢慢大家就习惯叫我大哥了,我自己也没意识到这件事。”

  “搬运有机肥”事件令“十个勤天”真正成为一个集体。在大雨中搬运三十多吨有机肥,所有人都浑身湿透。身为“大哥”的蒋敦豪对于坚持的意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一点一点把你眼前的活儿干好,这对于我的人生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如果我只是每天坐在那里想明天后天做点什么,这些事情永远都实现不了。”或许,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花时间用心坚持做一件事的珍贵。“像种地这件事,我每天都会做一些我能够做到的事情,一点点把它做好。”现在的蒋敦豪好像能够自信面对所有的难题,他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3月12日植树节,18万棵梭梭树苗在甘肃腾格里沙漠种下,占地面积超500亩。这次植树活动的主角就是“十个勤天”。《种地吧》来到第二季,“十个勤天”也从小村后陡门走向更远的地方,从农活新手晋升为新农人。在社交媒体平台相关内容的评论区,粉丝、路人的评论从侧面佐证了这十个年轻人对于新农业、环保的影响力:“他们不是植树节当天才去甘肃,而是已经在当地种一周了,在植树节这天一共种了18万棵。”“大西北种不出玫瑰,但他们埋下了十八万颗种子的浪漫。”而#种地吧沙漠种18万棵树#的微博热搜也爬升到第七位,有接近一亿浏览量。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绿色,导演杨长岭非常欣慰:“能通过文艺节目的方式,让当地环境状况得到改变,我觉得很有意义。”

  节目在筹备之初,杨长岭看了一本叫做《农民为什么离开土地》的书,他觉得土地不该如此落寞,于是才有了《种地吧》这档清新而真实的慢综艺。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回归土地,在农村生活中学到关于人生、世界的道理。在中国过往综艺节目鲜少用到的纪录片拍摄方式之下,真实、真诚和纯粹代替了被诟病已久的剧本、造梗和戏剧效果,令蒋敦豪在镜头前“略显笨拙”却天然、可爱的一面得到展示,观众们一起见证着他的成长,“干农活没办法投机取巧,没办法走捷径,你只能一点一点地认真干完,这是我从农业生产当中摘取的关于人生的一个哲理。”蒋敦豪说。现在的他或许依旧的安静少语,却变得更加坚定了。“大哥”的形象也在这一件件事情中变得逐渐立体起来。

  第一季节目开始后不久,“十个勤天”与导演一起成立了十个勤天(杭州)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种地之外探索更多农业可持续转化模式,蒋敦豪担任“董事长”一职。对他来说,“环保”“可持续”“有机”仍然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当覆盖其上的商业光环和噱头褪去,他发现其中有着严苛的标准:“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农场,全都是我们自己种下的农作物,没有使用化肥。我们也去了解了一下,要申请有机、绿色这些标志还挺难的,需要这片地经过怎么样的保养,怎么样的认证,多久之后它才能产出所谓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于是,褪去绝大多数的概念“包装”,这些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等互联网形式销售,成了作为“新农人”的“十个勤天”对于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尝试。

  最近,蒋敦豪回到了城市的工作循环当中。“回到城市保留了农村什么样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吧,因为我以前经常不怎么吃早饭,现在每天起床必须得吃点儿东西,不然早上出工后得饿着肚子到中午才能吃饭。”蒋敦豪随后问,“这个算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