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我成长的自然故事

  文/何鑫 责任编辑/陈土宏

  我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副研究员何鑫,目前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研究工作。对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而言,少年时代是充满色彩的。对于我的成长而言,与大自然有关的故事是我最好的朋友。

  与如今的小朋友能够轻易接触到琳琅满目的资源不同,那时的我一开始只有几本几乎被翻遍的《十万个为什么》,但这可不能满足我的胃口。于是,我翻出了家里一本名叫《幼儿园教师手册·常识》的幼儿园教师参考书,里面讲述了很多与动植物和科学有关的知识。我从识字时起,就开始阅读其中的内容。现在回想起来,这本书里对于“常识”知识的介绍,生动有趣又不失专业,对于孩提时代的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正确自然知识启蒙。

  除此之外,与很多小朋友一样,我也很喜欢看各种儿童动画片。当时一些动画片中也有与自然相关的情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黑猫警长》讲述了动物知识,例如,大象、河马、犀牛是偷红土的小偷,有一种巨大的叫食猴鹰的猛禽捕猎能力超群,等等。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新婚的螳螂新娘吃掉了自己的丈夫。我记得,后来有机会在楼下的草地里找到螳螂时,我还会想它们是公是母,会不会也吃掉了自己的同伴。这甚至还引发我把螳螂带回家,用玻璃缸为它们营造了一个饲养场,并不时抓点别的小虫喂养它们的经历。

  当时的中央电视台还有一套至今还延续着的节目《动物世界》,它为我敞开了世界的大门,每次准时收看这个节目就像真的走进世界上那些远隔千山万水的自然奇观一样。有一次放学回家,在路旁一条河道边看到一只小鸟,我脱口而出“翠鸟”。要知道那时可没有如今盛行的鸟类辨识图鉴,正是电视上节目《动物世界》中看过的故事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鸟儿。当时的我干脆就放下书包,观察了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这只普通翠鸟身上亮蓝色的羽毛闪闪发光。

  不过,除了现实中的生物,对于那些已经消失的古生物,我也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那时正好还有一部不能算是动画片的特殊片子也让我很是着迷,这就是一部国外的特摄剧《恐龙特急克塞号》。现在回想起来,里面的道具、服装还是很粗糙的,设定也很不科学,但其中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激发了我对恐龙的无限遐想。除了电视上播放的各式各样有趣的节目外,我最大的期待就是每月的《少年科学》《少年科学画报》《奥秘》等杂志。这几本杂志每期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栏目,讲述有趣的科学故事以及各种世界未解之谜,让我很是着迷。

  对我的成长影响很深的还有好几套书籍,其中一套是《科学漫画小百科全书》。这套书其实一共出了12本,可是由于发行量有限,小时候逛遍家附近的新华书店的我也只买到其中的6本。每次买到一本,我都会用歪歪扭扭的笔触,认认真真地把自己的名字和购买的时间、地点写在书籍的扉页上。其中与动物有关的几本,如《恐龙之谜》《动物王国》,我可谓看得如痴如醉。而几年前,当终于有机会在旧书网上把这套书买齐时,我的眼角不禁湿润了。如今我再拿起这套书重读,完全不会觉得其中的内容有过时的感觉,特别是其中的《鸟类大观》,甚至早在30多年前就提到了观鸟的方法和有趣之处,真是让人后知后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