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慢,酒氤氲

  文/廖宇娥 插图/周健

  我的家乡广东梅州,地处山区,不似平原地区那般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曾减少,于是,人们学会用最朴素的食材、最勤劳的双手,做出最美味的食物,例如,用黄豆做豆腐,用糯米做老酒。客家娘酒(亦称“老酒”)和酿豆腐仿佛是刻在家乡人们骨子里的两个基因符号。逢年过节,婚嫁喜事,它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娘酒,被称为“母亲酒”,是女人坐月子时的专属滋补品。豆腐、糯米酒原本是寻常之物,许多地方都有,但梅州客家人对它们有自己固执的理解:豆腐,必须又嫩又滑又有豆香,最好用卤水来点,肉馅必须手剁,不能机器绞,那样做出来的才叫酿豆腐;老酒,必须口感醇厚,不酸不辣口,入口香甜而有后劲,那才叫客家娘酒。

  做豆腐和糯米酒,都是传统的手艺活。客家女人素以勤劳能干著称,这些活虽然男人也会干,实际上几乎每家都是主妇在干。我小时候总听大人说“蒸酒磨豆腐,冇人敢称师傅”。这句俗语大概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这两个活大家都会做,谁也别在别人面前逞能;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这两件事,工序复杂而且讲究,哪一个环节稍不注意都可能影响产品的口感,哪怕是经验丰富的人,都难免有老马失蹄的时候,故大家都保持着谦逊的心态。

  相传苏东坡喜酒,被贬惠州时,在其所著《书东皋子传后》的跋语中说,“绍圣二年正月十六日,方读《东皋子传》,而梅州送酒者适至,独尝一杯,径醉”。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梅州太守赠予东坡的酒,历经多天送到惠州,饮一杯即醉,当是耐贮存且后劲足的老酒而非普通黄酒了。可见客家人制作娘酒最少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客家娘酒已经获批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掌握传统酿酒技艺的人逐年老去,年青一代对传统手艺已经不再感兴趣了,愿意学艺的人越来越少。近几年,除了少数以企业化生产,以现代机械化代替传统手工工艺的工厂在继续生产,民间会亲手酿造娘酒的妇女越来越少,从60后开始大部分都不会亲手酿酒了。

  我原本对这个手艺也是不屑的,以前总觉得母亲花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一缸酒,很不划算。直到这两年因为身体不好,吃了许多补品效果不大,最后坚持吃娘酒煮鸡,身体有了很大好转,我才意识到,身边的宝贝原来被我忽略了那么久。我的母亲是酿酒高手,然而,她不在了,我于是下决心要自己做。

  小时候,每当到了农历十一月底,母亲就张罗着蒸糯米饭、酿糯米酒,为春节做准备。我常常站在她的旁边,给她打下手,所以对做娘酒的基本流程我是知道的。一些印象模糊的细节问题,我又请教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堂叔。然后购买原材料,糯米得选用带胚芽的糙糯米,酵母饼必须活性好、味道甜,发酵得用陶制土缸。这样,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酿酒之旅。

  蒸糯米饭、拌酵母,把拌好酵母的酒饭放入陶缸,中间挖个洞(我们称之为“酒井”),缸口蒙上保鲜膜,用牙签戳一些小孔,进行前期的有氧发酵。过了两天,摸摸酒缸外壁,温度升高了,酒井里已经盈满酒水,时不时冒几个泡泡,发出细微而欢快的“咕嘟、咕嘟”声,保鲜膜上有一层雾气,可以闻到淡淡的酒香。一切顺利,酵母精灵在酒缸里快速繁殖,跟糯米饭热烈地联欢,前期发酵成功啦。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做甜酒或者醪糟的教学视频,就是把糯米饭煮(或蒸)熟了,然后拌上酵母,加点凉白开,放到干净的容器发酵,两三天就可以食用了。那样做虽然简单,但对客家人来说,那种酒味道寡淡,不能吸引我们的味蕾。做客家娘酒的工序要复杂很多,前两三天快速发酵,只属于发酵的第一步,接着得减缓发酵速度,继续发酵最少40多天,甚至半年以上,才能够有那种芳香醇厚的风味。这一个多月很关键,如果没有把握好温度,发酵过度,或者酒饭染上了其他杂菌,酒就会变酸或辣口。所以这段时间一般要将发酵缸降温密封,放在恒温室窖藏,或者加高度纯米酒抑制酵母活力,防止发酵过度。我按照堂叔的指点往发酵缸里加入适量高度米酒。第二天,观察酒缸的情况,摸摸缸外壁,凉了很多,缸内变得风平浪静,饭粒儿躺在缸里,似乎没啥动静了,蒙着缸口的保鲜膜也不像头天那样有一层雾气。我非常忐忑,担心酒精浓度过高杀死了酵母菌,那样酒饭就会停止发酵而导致发酵不充分。然而,多看一会儿,就能看到酒井里偶尔冒一个泡泡,听见微微的“咕嘟”一声,仿佛是酵母精灵偷偷从饭粒儿之间探出头来,调皮地冲我伸一下舌头,做个鬼脸,告诉我:“别着急,我还在呢!”我于是放心了,饭粒儿没有闲着呢,只是减慢了前进的脚步,它们将用漫长的光阴,悄悄地将身体里的淀粉转化为糖分、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慢慢地沉淀,待蓄够时间,就会厚积薄发,向世人展现跟以前完全不同的面貌。

  以前母亲酿酒的时候一般是在冬天,天气冷,为了将后期发酵的温度维持在15至18摄氏度,母亲会给酒缸围上一层棉被来给它保温。但我做的时候快到夏季了,温度太高,我便把酒缸放进大泡沫箱,再加上冰块做成了一个恒温箱。就这样,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缸酒。40天后,揭开缸盖,酒香扑鼻,我第一次亲手酿的酒基本可以宣告成功了!之所以说是“基本成功”,是因为正宗的客家娘酒还有最后一道工序——火炙,就是将取出的酒水装在陶瓮里,周围裹上谷糠、稻秆等,用暗火将酒水炙烤至滚沸,再封存。经火炙的娘酒更加醇厚香甜,营养价值也更高,而且能够保存更长时间,越陈越香。由于我住的环境确实没有这个条件,只好将火炙改为用瓦罐装酒水煮沸直接封存。有一些遗憾,也是生活的常态吧。

  现在,喝娘酒和做娘酒都成了我日常的一部分。做多了几次,熟悉了流程,我深感酿酒其实并不难,无非就是用最简单的原料:糯米、酒曲、水,关键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细心而已。生活也是一样啊,其实不需要很多很贵重的物质,简简单单就好,最关键的,是能够静得下来去沉淀自己的内心,方能感受到世间的美好。酒香氤氲,岁月漫长,愿我们都有一颗热爱之心,把生活酿得醇厚甘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