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分析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学习任务
  • 发布时间:2024-08-16 21:57

  娄永霞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系列旨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教育项目,这与《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谋而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当前,众多教师正积极探索以场景为基础的任务群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实践体验来深化知识理解,提升应用能力。而情景教学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遵循真实性、层次性、导向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情景教学任务,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需注重任务的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不断优化任务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也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言教育中,通过构建生动、真实的语言情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领会、吸收并熟练运用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而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将抽象的语言知识融入具体、可感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自然而然地提升整体能力和素养。在设计学习任务组时,教师应以课程标准的教育观念和目标为基石,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语言知识,更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技能,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1 构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原则

  在崭新的教育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实施小学语文的学习任务群是该教育观念的具体应用。此时,需将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根据每个个体的特质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去学习,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特性,适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从实际的生活环境出发,创建有实操和启迪意义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体验到语言的美感,从而达到个人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1.1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拥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兴趣。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实行因材施教。通过设计不同层次、难度和兴趣的学习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能力范围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1.2 多元化学习,培养综合素养

  作为一门高度整合的学科,语文包含着诸如阅读理解、创作技巧、口头交流和人际互动等多种元素,所以教师在构思学生的学习目标群体时,应该强调多元的教学方法,利用各种不同的任务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评估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并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语文基础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3 适度挑战,激发探究精神

  在知识的海洋中学生理解能力如同航船不断前行,经历风浪,逐渐深入。小学作为人生的启蒙港湾,其文学课程的设置应当顺应这一航行轨迹,依据学生的成长特性,量身定制适度的挑战。教师应如何通过文学课程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其中问题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当学生被问及“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何如此选择”时,他们的小脑瓜里便开始了思考的旅程,然后及时给予进一步引导,这不仅仅是寻找答案的过程,更是在思维层面作出的探索,如此,可以鼓励学生自我研究、自主发现,而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习变得充满乐趣,更培育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4 立足生活,强化实践体验

  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生活的语文将失去其生命力。因此,在设计小学语文学习任务时,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设计既实用又具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并以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撰写等方式,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5 情感教育,培养积极态度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这一环节。在规划小学语文学习任务时,教师需要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互动交流、评价等手段,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借此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滋养和升华,并持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 构建以情境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要性

  在教育的海洋中,语文如同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智慧光芒,每个教师都需要深思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真正体验到这种吸引力,以及提升他们的语文修养。而情境构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模式,如同为语文这颗明珠镶嵌了一个精美的框架,不仅让“明珠”更加璀璨夺目,也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语文的无限魅力。

  2.1 让学习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教师如同巧手的工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精心打造各式各样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感知、体验。他们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真正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情境中,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他们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觉得学问是充满趣味的,同时也使他们更倾向于深度探索和自主求索,这与孔子的观点相呼应。如果学习能变成一件令人愉悦的事,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会油然而生。

  2.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情境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要通过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沟通、合作等多种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如同春雨般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且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它让学生在情境中成长、在体验中进步。

  3 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

  3.1 基于进步主义理论情境来构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

  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与体验,提倡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这一理论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在构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之初,教师要先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在设定了学习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挑选出符合学习目标的情景环境。这些环境可以是社区内的社交互动、实地调查或者文化交融等。将这些实际的环境融入学习任务中,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挑选了合适的情境环境之后,教师需要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设计一些与社区活动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参与社区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文能力。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需要组建合适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而在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资料、引导和反馈等。通过提供这些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通过口头反馈、书面作业或是表现性评价评估,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指导。

  3.2 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认知情境,构建学习任务群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将学习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结合认知心理学的认知情境,构建学习任务群,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乡村生活”为例,这一章节包含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乡村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美景。为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需捕捉到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并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情感色彩,在此基础上,结合认知心理学的认知场景,教师可以构建出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学习任务群。而这些任务群不仅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乡村生活的美好,还要他们运用文学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此,不仅可以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文学表达能力。

  (1)紧密关联核心观念,理解任务群设定情境起始点

  在人教版教材中,人文学主题与语言元素并驾齐驱,共同构筑了知识的殿堂。每单元精心策划的语言要素,是我们探索的灯塔,指引我们掌握关键的语言技能。同时,人文学主题作为灵魂,不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话题内容,更为我们实践语言要素提供了生动的背景。因此,教师应以整合的视角,将两者紧密结合,从具体情境出发,构建出富有成效的任务群。

  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第五个单元来说,它是一个典型的故事单元,其设定的主要学习目标为:体验到想象力的奇妙,并能运用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从整体理解阅读元素与表达需求来看,该单元的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童话类的文章学习来掌握基本的想象技巧,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从而创建属于他们的童话故事。所以,“想象的基础技能”被视为此单元的关键概念。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通过阅读一系列童话类文章,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想象技巧。这些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对比思维、反转思考等,它们如同魔法般的手法,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而老师的作用便是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这些文章,理解并分析其中的创意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为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弊端,教师需要紧密关注学生的思维环境特点,找到他们的学习起始点,在此基础上,坚持“先读后写”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单元要求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汲取养分,更能在写作中将这些养分转化为自己的创作力。

  任务一:了解想象的细节。老师引导学生独立地研读文章样本,并积极运用他们在深入学习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来理解和分析这些样本文章中的创意方式,包括对比思维、反转思考等等。借助这种认知环境的支持,使本单元文章示范效应得以更充分地体现,从而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成果。

  任务二:融合已学知识,再度创作。相较于之前的学习阶段,此时的学生已经在经过四次范例学习的熏陶后,已经掌握一套更为全面和系统化的想象技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初试身手”部分来引导学生进行预热的迁移式训练,以解决原始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并将获得的想象技能融入作品中。这个过程不仅解决了第一次写作中的难题,还通过具体的短文练习,转变并更新了学生的认知环境,从而明确了下一个任务的环境基础。

  任务三:整合理解整个单元,再次写作练习。教师对单元的全面规划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学生在第二次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因此,需以教材作者预先设定的要求为基础,确定学生作文中的典型缺陷,然后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引导,激励学生重新修订他们的文章,如果需要的话则安排他们再写一次。

  在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老师基于理解环境的需求,遵循“写作先导”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初始体验中的难题,借助情感驱动力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比较问题并寻找答案,最后通过阅读示范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紧密关联主要元素,建立任务群

  为了提升语文教育质量和成效,且有效实施以情景为基础的学习任务组,教师需要紧紧围绕关键概念来建立这些任务组。对于新版小学语文课本来说,它成功地把语言技能和人文学术主题融合在一起,并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呈现给学生。新教科书单元是以语言能力的框架作为依据,每一个单元都有清晰的语言要求,这就是每个单元的关键因素和主要内容。所以,如果要根据场景创建学习任务组,并在其中实现高效率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则需从场景开始,紧密抓住关键要素,从而形成学习任务组。

  以“大自然的春天”为主题,这个单元的核心内容包括春天的特征和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和魅力,以及通过不同方式来感知春天的特征和变化。且学习任务主要有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听春天的鸟啼虫鸣、闻春天的芬芳气味、感受春天的温暖阳光,并利用所学知识来描述春天的特征和变化。教学策略包括情境教学法、体验式学习法和交际式学习法。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团队中相互沟通与探讨,共享他们的感触和经历,以增强同学间的交互及协作能力。在完成了这些任务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体会春天的美妙”这个主题,并利用此环境来提高自己对于该单元内容的掌握程度。

  如在童话主题的单元课程教学期间,在此情况下,老师可以设定“进入幻想的世界,体验奇妙的幻想”这个主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故事,从而塑造他们心中的理想国度。根据学期阅读目标来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入这类文章,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想象力,并且指导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使用这种技巧,进而推动学生的写作和创意改编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此时的教学重点在于“想象力培养”,如果教师继续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授课,那么学生只会被动地吸收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创建的情境学习任务组,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认知背景,确定学习的起始点,把其目标转换为作文训练内容,进而设计以下几个学习任务组。

  任务一:自然状态下的创作活动。在课程开始阶段,老师跳过传统的流程,直接进入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神奇的幻想”这个话题中去,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内容和理解作业需求,并让他们在没有任何指引下自由地写出他们的作品。然后根据他们提交的作品来发现他们在想象力上的缺陷或空白,甚至可能存在的问题。此过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学生的最初想法,揭示他们的实际困难,从而为其有效运用知识环境做好准备。

  任务二:利用教材示例,学会技巧。了解自己的不足并继续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精准。此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和体验到童话故事的奇妙之处,更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如何运用想象力。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篇文章《宇宙的另一边》和《我变成了一棵树》,去发现作者使用不同的想象方式。如《宇宙的另一边》则通过应用反射定律,构建出一个与我们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虚幻世界,让人充满好奇心;而《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通过联想思考的方式,把各种丰富多彩的想法都集中在一个“树”这个主题上,从而形成清晰且集中的焦点,整合所有的想象元素。基于这些基础,教师需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这两篇练习文章,并将他们在精读课上学到的写作技巧主动运用于其中,解析他们的想象手法,包括比较式想象、倒置式想象等。这样一来,在认知环境的支持下,本单元的文章示范作用得以增强,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3)合理地结合内容的实质,构建出学习任务群所需的情境框架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他们的文学理解力和写作技巧,如何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设计合适的场景框架值得深入探讨。从这个角度来看,创建适合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探索新知。例如,在第五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中,课程的主要焦点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生”“红色花园”等故事,还包括一些相关的口头交流练习、作文训练、课外阅读指导等等内容。“景阳冈”故事来自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描述的是武松打老虎的过程。当教导这些内容时,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水浒传》这部作品上,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去扩宽自己的视野。具体的做法是先设定好适当的环境框架,比如组织一场名为“我是水浒大师”的活动比赛,然后要求孩子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这样就能保证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同时,紧紧围绕着小说“描绘角色性格”的特性,针对《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们,创建他们的个人资料卡片,并根据全书内容来评估他们各自的力量等级、最著名的战斗场景及英雄评分的高低。

  假如将林冲在故事里所经历的情节完全搬移到武松身上,根据武松的性格特点,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反之,如果把武松的遭遇植入到林冲身上,又会有何种发展?

  任务三:如果你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书籍里的梁山故事,身边的朋友也变成了梁山的英勇之士,那么你会觉得哪个人物最接近于书中描述的那样?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原因。由于经典小说的主要目的是塑造角色形象,所以老师的引导不仅需要遵循古典文学的一般特征,还需要融入相关的阅读技巧。此外,通过“我是水浒通”比赛这个场景,我们可以把理解角色的特性当作进入“水浒传”的主要途径。根据前面的任务组,无论是在英雄指数、战斗能力排序上,或者是在人物卡片的设计方面;无论是对角色经历的替换,或者是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感受,所有这些都以理解古代小说里角色的特质为基础来推动我们深入了解这部古老的小说。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和执行以情景为基础的学习任务群,不仅是教师在主动回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在寻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这种以情境为主导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活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地应用和开展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当然,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此,在实施以情境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社区的文化特色等因素,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韩集镇双城中心小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