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方法及对策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24-08-17 10:32

  多明静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持续深化和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从一开始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逐步转移到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新课标的落地使得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地位有所提升,受到了广泛关注,而美术教师就应当基于新课标要求,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展现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提升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对小学美术教学不足的分析,对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对策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从而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可行思路。

  当前,美术这门课程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学生、教师的关注。美术是一门充满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程,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实践力和创造力。但是在传统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实践活动组织和开展机会不足,影响了学生对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尽快适应新课改的步伐,落实新课标要求,改革和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足

  1.1 教学方式欠缺趣味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常常欠缺趣味,这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带来了一些问题。部分美术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讲解和示范方式,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兴趣和投入到学习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形式,缺乏创新和变化,使得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保持持续的注意力和积极的参与度。一些美术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不深,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1.2 教学内容需要优化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依赖教材,缺乏对丰富的课外美术资源的引入和利用。这导致学生的学习范围受限,无法接触到更广泛的艺术作品和创作方式。美术教学往往独立于其他学科,缺乏与语言、科学、社会等学科的融合。这使得学生无法将美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关联,综合运用。美术课堂往往注重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道德品质和审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这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1.3 实践活动时间不足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往往只能完成简单的练习或者是观摩他人的作品,缺乏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创作和实践。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部分学生可能只有一两次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这使得他们无法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画画或手工制作等层面,缺乏多样化和深入的实践内容。学生难以接触到更广泛、更具挑战性的美术实践领域,无法培养出全面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除了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缺乏足够的课外实践机会也是一个问题。学生在校外很少有机会参与和美术相关的活动,如美术展览、艺术工作坊等,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环境相结合,限制了他们对美术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4 作业设计亟待创新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他们认为作业在美术学习中并不重要,因此往往忽视了作业的设计与安排,这导致了学生在课后没有足够的练习和巩固时间,无法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其次,教师安排的作业往往比较单一,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许多作业内容过于简单,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和填色,缺乏对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他们对作业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会降低。另外,作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脱节,无法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相结合,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

  1.5 教学评价需要完善

  在过去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缺乏明确的评价环节,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教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即便有评价,部分教师往往也只关注某些学生的表现,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发展潜力。教师采取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依赖于定期考试或作品展示,忽视了学生艺术思维、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评价内容也过于注重技巧和成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能力。由于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也无法得到相应的指导和激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可能受到影响,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也可能逐渐减退。

  2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意义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在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往往注重技巧和作品的呈现,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而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游戏化等手段,将抽象的艺术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灌输和技法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创新的教学方法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美术教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有效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2.2 助力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宽美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相对固化,教师往往依赖于教科书和讲解,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而通过解读新课标,明确美术学科教学要求和目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可以开阔视野,探索新领域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例如,利用数字化工具和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教学、交流和资源共享,可以帮助美术教师与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和学习,获取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通过尝试和应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可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同时,创新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美术教师积极探索和研究,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这种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的过程可以增强美术教师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提升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2.3 推动美术教育跨学科融合

  以往的美术学科教学相对独立,教师未挖掘美术学科中的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制约了美术育人效果的进一步展现。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美术知识。例如,在绘画课上,可以结合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绘制图形和几何构图,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手工制作课上,可以与科学知识相结合,进行材料的选择和实验;在艺术欣赏课上,可以与历史、文化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学生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世界,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此外,美术教育的跨学科融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灵活应对,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4 启发其他学科的教学创新

  目前小学阶段各个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如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应试训练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形成成功的教学经验,利于启发其他学科的教学创新。通过借鉴美术教学中注重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其他学科教师可以探索更多互动、实践和合作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新的美术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发展。美术教育涉及审美、创造、文化等多个维度,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 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

  3.1 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灌输和技巧训练,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而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美术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工具,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例如,利用投影仪、平板电脑等设备展示艺术作品、艺术视频,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视觉感知和艺术欣赏能力。例如,讲到“微观世界”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就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亲眼观察平时肉眼难以看到的微观世界,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还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艺术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设计艺术拼图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和挑战,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围绕课题自主收集相关美术素材,提出问题,讨论和分析,就课题的创作实践进行构思。教师可以担任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深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重视师生关系的改进

  基于新课标要求改进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建立积极、互动、信任的师生关系。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真正的互动和合作,而通过改进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美术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学习成长道路上扮演好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尊重、互信的关系,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意愿、问题和看法,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切实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还需要重视积极、愉悦课堂氛围的营造,比如,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和讨论,教师可以予以大力鼓励和赞扬,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教师关注和认可,从而更有动力地投入到学习探究当中。美术教师还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一些在美术学习中难以投入的后进生,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通过小组活动、伙伴互助等形式,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分享经验,共同完成艺术项目或解决问题。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3 融合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标也提出了实施跨学科教学的要求,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美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比如,美术与语文结合,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插图或者有关文学作品的绘画、雕塑等,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掌握的文学历史文化知识来进行艺术领域的探究,让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再比如,美术与数学结合,引领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数字等数学元素,展开美术作品鉴赏和创作,感知数学的逻辑、结构和数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也是教师需要进行的尝试,尤其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引领学生鉴赏艺术作品时,不能只是让学生鉴赏分析其表面内容,而要更深层次地探究其内涵和思想,使学生从中获得对个人成长、人生生活和理想目标的启发,帮助学生塑造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学生的创作实践中,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美术教师还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自然界的色彩、形状和纹理等元素,比如在“鸟语花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或者在课前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花、草、树木、天空、白云、小动物,观察它们的色彩和形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敏感性和观察力。处于信息社会中,个人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也要从小抓起。教师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学会运用多媒体工具自主搜索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进行了解和欣赏,让学生提高其信息收集、整合的能力;一方面又要利用数字绘画软件、图像处理工具等引导学生展开线上艺术创作实践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4 优化课内外实践活动

  美术作为一门创造性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小学美术教师不仅要优化课内实践活动,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拓展,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协调好每一堂课的理论讲解、作品鉴赏和实践环节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创作和实践,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探索和体验。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实践任务,涵盖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不同形式的创作,还可以与自然和生活密切结合,引入各种生活、自然素材,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在“五谷‘作画’”这一课中,就可以让学生课余时间自行收集各种五谷,了解其生产过程,了解其色彩特点,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展开绘画创作实践。基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字绘画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和网络资源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实践活动的形式。学生可以尝试数字艺术创作、虚拟美术馆参观等,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如美术比赛、艺术展览、社区文化交流等,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得到更全面的培养。例如,在讲“舞台上的布景”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同学、父母选择喜欢的舞台剧观看,近距离观察舞台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舞台剧演出效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选择喜欢的剧本,或者自行创编舞台剧,让学生配合选择表演的舞台剧进行布景、录制准备过程和表演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布景设计能力和表演能力。

  3.5 落实科学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完整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评价不只是起到对学生的激励和诊断作用,更能够起到对教学的导向和优化作用。美术教师通过将科学合理的评价贯穿于教学全程,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自我检视,完善不足。教师要提高对教学过程性评价运用的重视,改变过去只重视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成绩论的倾向,而应当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口头表达、书面反思等,充分考查学生不同的能力和潜力。避免过度依赖笔试或单一的评分标准,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或者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估。同时,引入互评机制,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促进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教师需通过认真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创作过程、思考和改进过程,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评价要突出激励性,教师需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优点和特色,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创作风格。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思维独立性、想象力和艺术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艺术成长和进步。

  3.6 关注作业的合理安排

  过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安排作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小学美术教师对于自身教学工作的不重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在巩固学生的知识、强化学生的能力训练上作用重大。教师合理地给学生安排课后作业,既能够使学生进一步复习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又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当然,美术教师需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目标及当前“双减”政策的要求,避免给学生设置过多复杂的作业,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教师需要在充分考量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的基础上,并且与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协调的前提下,展开创新性的作业设计。

  在作业内容方面,美术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元素,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例如,要求学生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个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设置主题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个性化表达。另外,还可以安排生活化美术作业。

  在作业形式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的方式来呈现作业任务。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外,可以引入数字媒体和互联网技术,鼓励学生使用绘图软件、摄影、视频制作等工具进行创作,还可以安排实践活动作业、小组合作作业等等。

  在作业展示评价方面,教师也需要及时为学生的作业成果创造展示、分享、交流和评价的机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字评语和分数。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览,让他们亲自解释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创作过程。同时,针对学生的作业评比设置一定的奖励,如“最佳手工”“创作新星”“绘画小能手”等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满足学生在美术创作方面的成就感。

  4 结语

  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活动持续推进,美术学科的育人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学生正是接受系统美术教育的起步时期,美术教师必须重视自身教学工作,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需求,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以不断推动学生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稳步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勒秀镇中心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