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浪潮下,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之路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传统,媒体,信息
  • 发布时间:2024-08-17 14:21

  文/孙长虹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空前扩大。网络媒体及各大社交平台以其即时性、强互动、便捷性等特点迅速崛起,占据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地位。

  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媒体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内容平台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渠道,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促使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积极探索转型之路。

  融媒浪潮下的“融”

  融媒体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形成多种媒介形态共生共存、优势互补的媒体生态。在融媒体浪潮之下,传统媒体面临着诸多挑战。简单来说,如流量流失使用户转向新媒体平台;如“短平快”的时代,深度新闻报道投入成本与广告收益的不匹配等。甚至部分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缺乏创新,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因此,传统媒体在融合创新方面要进行多元尝试,以适应当前媒体环境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

  融合新技术,是融媒时代传统媒体变革的第一要义。

  积极拥抱新技术,实现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包括但不限于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学习运用,传统媒体着力优化内容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丰富内容形式,提升用户体验。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写作、分发、智能推荐,让内容更加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了解用户需求,为内容创作提供数据支持。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面对AI、人工智能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媒体融合,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适应这一时代变化,正确理解“四力”、贯通领会“四力”要求、增强新闻能力,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

  第一,增强脚力。这个脚力,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有形的脚力,是发扬传统媒体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关心民意,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作为新媒体工作者,应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亲身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开展线下实地调查。无形的脚力,是要深入互联网空间,将“脚”跳到广袤的互联网空间里,在人工智能无限而浩瀚的世界里,掌握网化的传播规律,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线上社会调查,萃取各大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加强数字时代无形的“脚力”。

  第二,提升眼力。传统媒体之眼是摄像机,是摄像机后的眼睛以独特视角,敏锐捕捉,发现新闻价值。融媒体之眼是所有新媒体技术之综合 ——无人机、传感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要求融媒体记者在把握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的情况下,扩展全球视野甚至宇宙空间视野,拓宽观察社会的视角,获取更全面的新闻事实;同时,要掌握提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层次与能力。通过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闻工作者能够更深入地分析问题,用技术赋能报道,提升新闻发现的能力。

  第三,强化脑力。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赋能传统脑力,融媒体工作者应学会主流价值导向、驾驭互联网“云脑”。在网络环境中的舆论情况复杂多元的情况下,面对互联网碎片化和移动化的语境,要有在大数据中抽取新闻真实的“数据之脑”。把握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立足全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保持定力,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用主流价值驾驭人工智能“云脑”,让机器更好地为人所用。

  第四,优化笔力。一专多能,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提高新闻作品的传播力。传统新闻工作者的“笔”,即表达,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作品和语言文字水准上。融媒体时代的“笔”,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语态与全息传播形态的表达形式,熟练使用新媒体创作工具。这要求我们放下姿态与包袱,放平心态、转变语态、创新形态;同时要夯实基础,规范新闻报道的用语,培养自己“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并在创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

  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四力”,学习新的表达思维和创作技巧,在准确客观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让作品接地气、入人心,让受众愿意看、看得懂、喜欢看,最终实现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融媒浪潮下的“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传统媒体应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创作符合时代潮流、贴近民生的优质内容,实现内容的深度融合,不仅包括组织架构上的合并,且要注重共同打造跨平台、跨媒体的内容产品,实现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

  《2020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总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聚合新闻客户端账号超1200个。新闻客户端成为媒体打造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平台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聚合新闻客户端,传统媒体能够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以烟台市融媒体中心为例,作为全国首批媒体融合试点之一,烟台市融媒体中心整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为一体,通过推动报网声屏一体化发展,在传统媒体基础上不断融出新业态。自2022年12月挂牌以来,烟台融媒体中心从上到下、从精神到内核,进行了渐进式改革,始终坚持方向引导、争取政策、推介推广和自我革新。

  从组织架构上,烟台市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烟台日报、烟台晚报、烟台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形成了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客户端为一体的全媒体融合平台。这种整合不仅包括了采编资源的集中,还包括了技术、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融媒体中心作为信息数据资源汇集、开发、应用的总集成总平台,通过指挥中心对新闻生产全流程进行指挥调度,实现了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和协同作战。

  另外,烟台市融媒体中心通过积极鼓励和促进各县级广播电视台开展媒体融合试点,打通了新闻宣传“最后一公里”。同时,加快了胶东在线、水母网的改革步伐,更新“烟台E家”App,发挥融媒体矩阵优势,将烟台广播电视台新闻号、大小新闻、聚焦烟台、后浪号等视频号与抖音、快手、B站等专号联动,资源共享,一动全动,矩阵式宣发,大大提高了传播效力,有效利用了宣传资源。起步早、发展快,让烟台市融媒体改革一路进入快车道,摸入深水区,成为媒体融合的桥头堡。

  融媒浪潮下的“聚”

  自媒体不是干倒新闻记者的绊脚石,而是丰富的生长土壤。融媒体要做的正是“融世界之大成”,学会有效遴选、正确改编、正向引导。

  例如,在重大事件和活动报道方面,烟台融媒体中心积极调度、迅速披露、真实有效,融文艺、新闻于一体,出色表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进一步提升了媒体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同时,烟台融媒发挥全媒体优势,不断创作、生产、播发、刊载新闻作品、音视频节目和融媒产品,并广泛发动社会渠道、自媒体渠道,组织开展新闻宣传和资讯发布,确保正确舆论导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融媒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传统媒体更要敏锐地把握舆论导向,及时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2024年4月,由烟台市融媒体中心制作的大型融媒体系列特别节目《海那边》上线播出。为积极落实烟台、大连两地代表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联合提交的构建“大连—烟台‘双城经济圈’”相关建议,烟台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筹划,抽调骨干力量,迅速组成《海那边》摄制团队,与大连新闻传媒集团通力协作,在烟台、大连两地同步征集线索,开展工作。节目以完成两地民众“心愿订单”的方式,用小开口打开大视野,宏观展现两地同根同源历史人文,以及合力发展环渤海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崭新风貌。该片除了在烟台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还将在抖音号、视频号、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聚”。

  总体来说,融媒体时代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媒体实现“融合”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它涉及内容、技术、渠道、经营策略等多个方面的转型与创新。在此基础之上,传统媒体唯有继续强化公信力这一优势,才能通过高质量的内容生产和权威信息发布,加强用户服务,增强互动性,更好地履行宣传职责和使命。

  (作者孙长虹系烟台市融媒体中心编导)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