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慧眼”何以炼成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科学,技术,武汉
  • 发布时间:2024-08-21 11:44

  本刊评论员

  苍穹之上,点亮“东方慧眼”。

  6 月24 日,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因其在测绘遥感领域的杰出成就,荣获2023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是我国遥感事业的亲历者、奋斗者和领跑者,是中国“地球空间信息学之父”。早在他22 岁那年,美国就已发射了世界第一颗遥感卫星。他从42 岁才钻研航测,64 岁向国家提议“遥感上卫星”,21 年间力推卫星遥感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发射遥感卫星和拥有遥感数据最多的国家。中国已从当年的“遥感弱国”跻身“遥感强国”。

  他主导的“东方慧眼”,是一张集定位、导航、通信、应急、搜救于一身的服务全球的“太空网”。通过发射几百颗高分辨率卫星,提高对地遥感的能力,构建我国自主、独立、安全的空天信息全球实时监测网。头顶“东方慧眼”,从人人“玩微信”变成人人“玩卫星”,堪称跨时代的跃升。“东方慧眼”推进学科原始创新,推进空天信息军民两用,打造万亿产业链,对我国争夺空天信息权,具有重大意义。“东方慧眼”何以炼成?

  这是一种情怀。王之卓—李德仁—龚健雅,三代留学骄子,三代院士,三代师生传承。传承的是师生情,更是家国情怀。德国挽留李德仁,夫人给他写信,“你是一头牛,吃国家的草(粮食),一直到了45 岁,你怎么不为国家为人民产点奶?你现在应当回来挤奶了”。丹麦挽留龚健雅,李德仁给他写信,“我在看欧洲杯,球员们都是回祖国参赛的,你也要回国参赛呀”。赤子之心、报国之情,溢于言表。情怀是一根红线,牵扯着家国众生。侠之大者,利国、利民、利苍生。

  这是一种担当。2008 年汶川抗震救灾时中国遥感卫星缺失,导致未能马上测知震中,成为李德仁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一个教师和科学家,必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李德仁带领团队奋起直追,比西方国家晚了近30年的中国遥感卫星研究一路高歌猛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由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组成的强大对地观测体系。测绘学科的研究成果,也应用于国家北斗系统。武大刘经南院士是北斗技术应用开拓者、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应用学科带头人。北斗系统在国内正逐步替代GPS,国际上推广至100 多个国家,目前武汉实验室的定位精度已从车道级提升到厘米级,特定领域精度到1 毫米,打破了国外垄断。

  这更是一种执着。观天测地逾半世纪,这是一段核心技术创新的艰辛历程。自主创新需代代接力,厚积薄发方水到渠成。他们深知,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打破国外封锁,“国之重器”必须自己拥有!龚健雅留学,李德仁反复叮嘱“有跨越才有创新,总在人后捡人家做过的事,你会总在人家后面”。武大测绘学院有一门“最奢侈的基础课”,26年了,众多院士给大一新生同上一门课,不仅悉心传授专业知识,还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传承坚韧的科学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才能江山辈有人才出。

  测绘在我国历史悠久,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地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实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驻军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但进入近代,国家积贫积弱。列强侵略中国,最先都必在中国搞测绘。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钻研测绘,但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测绘专业人士仅千余人。1955 年,国家将全国主要测量专业及人才集中于武汉,仅一年就“平地起家”建起武汉测绘学院。近70 年来,现已并入武汉大学的测绘学院,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办学层次和办学体系最完整的测绘学科群,武大遥感技术学科已7 年蝉联全球第一。

  珞珈山清,东湖水秀。东方有慧眼,东方有日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