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渐行渐远去
- 来源:支点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银行,信用卡,消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8-21 11:47
支点记者 郑玮
你还在用信用卡消费吗?
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开立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6亿张,环比下降0.85%。和2023年末7.67亿张的总量相比,减少了约700万张,这也是该指标连续第6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目前,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仅为0.54张。
种种迹象表明,信用卡已经进入缩量时代。
监管层也在对信用卡业务提出要求。文件很长,总体来看,就是要求银行改变以往追求信用卡数量的粗放发展模式,控制睡眠卡发行。政策一出,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相继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今年3月,招商银行更是一口气停发了高达15种联名信用卡。
要知道,当年,这些联名信用卡可是银行的“流量密码”,特别是明星、IP联名信用卡,曾为银行挖掘了大量粉丝用户。曾经交通银行的王一博明星信用卡,一天就发行了20万张。在商家联名卡发行的热潮下,记者也曾申请过广发银行和携程的联名卡,在旅游场景结算时,信用卡相比储蓄卡,给出的折扣力度和积分确实很诱人。
说起信用卡,本是从欧美国家传过来的舶来品,信用卡起初也并非由银行发行,而是由一些零售商如百货商店、餐馆和娱乐场所为了吸引顾客、鼓励赊购而设计的。后来,美国银行推出了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信用卡——BankAmericard,也就是Visa卡前身,这才出现现代信用卡行业。
改革开放后,信用卡迅速进入中国银行业。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信用卡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消费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
不过,在给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信用卡也带来一系列潜在问题,这也是监管此次规范信用卡发展的背景之一:
一是信用卡“先消费后付款”机制,降低了即时支付的感知,对于那些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或财务管理知识的消费者而言,超预算和过度消费之后,容易主观上形成恶意负债。
二是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就业稳定、收入预期乐观、消费信心高涨,信用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购买力,银行也倾向于放宽信贷标准,提高信用额度,甚至对信用评分较低的申请人发放信用卡,以此来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收益。但是,在遇到经济周期下行时,消费者收入下降,客观上无法按时偿还信用卡债务,风险开始显现,导致信用卡逾期和违约率上升。
三是信用卡的过度乱发,种类繁多,加油卡、航空卡、联名卡等种类数不胜数,不少消费者一人就持有同一家银行的多种类别信用卡,但受限于使用场景过窄,逐渐产生大量睡眠卡。
写到这里,记者查看了下银行app,发现自己上一笔信用卡消费记录还停留在一年前。
当下,银行面临更严格的资本要求和风险管理压力,尤其是减少不良贷款的风险。为提升资本充足率,利息和手续费收入不太多的信用卡业务,就成为银行重点优化的业务板块。多数银行规定,同一客户持有状态正常的信用卡总数不能超过6张。针对连续18个月以上无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各家银行也启动了“清卡行动”。
记者最近一次接触信用卡推销人员,是在武汉的一场大型车展上,通过办卡人员的讲述,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办信用卡的流程非常复杂,不仅要现场填写大量资料,还要等后台3个工作日审核结束后,工作人员到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核验,才能通关拿到信用卡,种种不便当即劝退了不少跃跃欲试的年轻人。
随着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眼下各种“降杠杆”消费潮流兴起,人们越来越注重理性消费,信用卡的使用频率和金额明显下降,即便是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年轻人,也会选择更为便利的白条、花呗等线上消费金融产品。要知道,这些线上产品不仅开通便捷、审批快速,还能直接给订单减免,谁能不爱呢?不过,即便这些产品独立于传统银行体系,也要悠着点,他们实质是借着消费借贷的壳,玩着“线上版信用卡”的内核,消费者还是需要注意贷款利率、还款方式和潜在的逾期费用。
“以前办信用卡的年轻人在慢慢变老,这届年轻人又爱上了白条、花呗还有微粒贷,信用卡还真是不香了。”有网友这么揶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