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去理解国际环境与“脱钩”论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数据,环境,国际
  • 发布时间:2024-08-21 11:47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我们身处于一个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处于转型期的时代,这无疑带给我们诸多困惑。一方面,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潜力巨大,我们在诸多领域正赶超甚至引领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免感到些许迷茫,对许多方面难以看清。

  不应轻信

  “世界都在抛弃中国”言论

  对于国际环境,许多人持悲观态度。很多人都注意到,美国似乎在围堵我们,一些“鹰派”甚至提出与中国彻底脱钩,欧洲则寻求“去风险”。此外,乌克兰和平大会举行,中国未参与,使得一些人担忧中国是否已被西方主导的世界永久排除在外。我认为,这些担忧往往是情绪化的,并非基于现实。经济学家擅长依靠数据说话。数据表明,世界不仅没有与中国脱钩,反而更加依赖中国。以出口为例,这是经贸联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疫情之前,中国出口占世界比重为12%,疫情后上升到14%。2023年虽略有下降,但全球出口量都普遍下降,且其他国家的降幅甚至超过中国。因此,中国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并未下降。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出口增长已达7%左右,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为何世界离不开中国?原因在于中国的综合成本低。

  有人会说,你只关注全球数据,为何不看看美国?但我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应只关注欧美,世界还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应抱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心态,认为如果比我们更发达的国家不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就矮人一截。事实上,一个产品卖给美国人和卖给非洲人并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卖给非洲人的效用更大,生产力更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视世界”,但很多人并未真正做到这一点。在审视中美贸易关系时,不应仅仅关注中国直接出口至美国的贸易量,尽管这一数据在去年下降了17%。还要注意到,美国进口商品中的中国产品的含量实际上在增加。这一增长的原因在于,中国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等国家,再从这些国家出口到美国。若仅从直接出口数据看,这一比例确实较低,甚至低于墨西哥和加拿大。但是,若依照原产地原则进行考量,美国进口商品中来自中国的成分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从2018年的20%上升到了约25%。这一现象揭示了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并质疑了“脱钩”策略的实际效果。所谓的“脱钩”并未真正实现两国经济的完全分离,反而促使中国企业加速向海外转移。这种转移对中国而言具有多重益处。中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通过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不仅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就业和收入增长,也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

  因此,这种趋势对中国而言,利大于弊。关于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与中国的发展态势,有几点值得深入探讨。首先,关于美国试图与中国脱钩的言论,尽管美国政府对其国内企业投资中国施加了诸多限制,但中国对美国投资的增长势头自两国元首会晤以来却异常迅猛,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这表明,尽管美国国会中的某些政客可能持悲观态度,但各州政府却欢迎中国投资,因为这将为其带来GDP增长和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被误导,不应轻信“世界都在抛弃中国”的言论。

  其次,在讨论欧洲对中国的“去风险”策略时,常有人将其与“脱钩”相提并论,但我认为这种理解并不准确。以我去年访问的一家德国芯片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响应欧盟号召回归欧洲投资,这是其“去风险”策略的一部分。当被问及如何实现“去风险”时,该企业表示,在中国的生产线不会关闭,因为其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份额,但他们同时计划在欧洲和美国建立新的工厂。这种策略实际上对中国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当被问及欧洲工厂生产的芯片将销往何处时,该企业表示将主要卖回中国,因为中国的汽车制造产业规模庞大,对芯片需求巨大。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而不是简单地与中国市场脱钩。

  中国技术进步显著

  关于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打压,结果并未如其所愿。相反,这种打压反而促进了中国技术的进步。例如,华为即将生产5纳米芯片,这标志着中国芯片自给率的不断提高。尽管这一过程中我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至少在短期内是如此,但美国的这一行为实际上导致了“双输”的结果。原本这些芯片我们可能无需自主生产,但现在却不得不进行自主研发和生产。

  此外,我们必须意识到,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技术的前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新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们均处于世界领先的第一阵营。近年来,即便我们常常对基础研究现状表达不满,但事实上,这些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稳居各类排名前15。这一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学者的论文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这一重要指标上的提升。“自然指数”衡量的是Nature高被引文章的数量,中国在这一指标上已经超越美国,且趋势未见减缓。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仍存在的落后方面,但总体上,我们至少可以与美国并驾齐驱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用“清场式领先”这样的说法,但这正是数据的体现。这也是为何美国现在打压中国的原因。20年前,美国并未如此打压中国,因为当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与其相差甚远;而现在,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情况已然不同。这并不是说世界正在远离我们,而是世界开始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这是中国进步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答案就是适应。就像美国人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一些批评,但他们依然自信地面对世界。我们也应如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