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分析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内部审计,审计信息化,审计框架
  • 发布时间:2024-08-30 10:56

  卢伟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 湖北孝感 432000)

  【内容摘要】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方式,大幅度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有效地监控和降低运营风险,保障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通过阐述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意义,重点分析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审计的不足之处及优化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信息化;审计框架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随之而来的是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和审计方法的新要求,以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复杂挑战。面对挑战,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不仅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还能有效地监控和降低运营风险,保障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1]。

  一、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的意义

  (一)有助于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事业单位通过引入系统化、科学化的审计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识别和评估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等多维度的风险因素,进而构建起一套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此机制的建立,依托于内部审计的持续性监督和评价功能,确保了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前瞻性,使得事业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和操作的漏洞,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潜在损失。同时,内部审计的风险评估不仅局限于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分析,更扩展至外部环境变化对事业单位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审计结果的反馈,事业单位能够制定或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增强其对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适应能力和抵御能力,保障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此外,加强内部审计还有助于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建议,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因此,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不仅优化了风险管理的结构和流程,还提升了事业单位整体的治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效能

  加强内部审计能够促使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和改进内部管理流程和制度,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各项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自动化,从而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具体而言,事业单位通过深度整合审计资源,采纳高效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实现对管理流程和制度的全面梳理与优化。同时,内审对服务流程和质量的监控与提升,直接增强了事业单位对外提供服务的品质和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

  (三)有助于促进治理结构完善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对于促进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制定严格的审计标准、明确审计职能界定及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显著提高了内部监督机制的执行效力。内审的加强,不仅涉及对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合规性的验证,更扩展至对事业单位治理架构、运营效率及策略实施的全面评估,确保了治理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内部审计的加强不仅是事业单位治理结构完善的重要推手,也是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治理水平和构建良好治理文化的关键因素。

  二、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化审计程度不高

  在信息化背景下,虽然多数事业单位已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电子化,如采用ERP 系统进行财务管理,但在审计信息化方面仍然滞后。部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缺乏高效的审计信息系统(AIS),导致审计工作仍依赖于传统的、人工密集的方法进行,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上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审计工作的需求。即使一些单位引入了审计信息化工具,如数据分析软件、审计管理软件等,但是,由于部分审计人员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审计技术方面的能力缺乏,导致其对先进技术和工具的掌握程度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

  此外,信息化审计的程度不高也体现在审计方法和流程上的滞后。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审计方法,未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如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时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导致审计结果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审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低,审计计划和执行仍依赖于手工操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监控[3]。

  (二)内部审计人员理念陈旧

  在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审计人员理念的陈旧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审计工作应依托现代化工具和方法提高效率和效果,然而,事业单位内部往往缺乏对这种变革的认识和适应。首先,财会人员等审计主体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其次,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在当前多变的管理环境下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捕捉和反映信息化带来的新风险和机遇。此外,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囿于旧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意识和积极性,难以实现审计工作的创新和优化。陈旧的审计理念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还制约了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审计模式建设

  为优化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信息化审计模式建设是关键,既要引入先进的审计信息化工具,还需优化审计方法和流程,确保审计活动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适应现代审计的需求。

  1. 引入先进的审计软件和工具。在信息化背景下,为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效,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审计软件和工具是关键一环。首先,应考虑引入集成化的审计管理系统(AMS),该系统能够实现审计工作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执行、监控及报告的生成。通过AMS,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一致性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还能实现对审计过程的实时监控,确保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其次,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如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软件,帮助审计人员从庞大的数据集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有效识别财务和业务操作中的异常模式和潜在风险。例如,通过运用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技术,审计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进行风险评估和审计证据的收集。最后,事业单位还应考虑使用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工具和合规性检查软件,帮助审计人员系统地评估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控缺陷,确保单位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

  2. 优化审计流程与方法。优化审计方法和流程也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首先,需对现有审计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使之与信息化环境相适应。包括审计计划的制订、执行、监控以及报告编制等各个环节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例如,通过审计管理系统(AMS)实现审计计划的电子化制订和跟踪,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自动化识别潜在风险点和审计重点。其次,引入现代审计方法如连续审计(ContinuousAuditing)和实时审计(RealtimeAuditing),利用信息技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

  和业务活动进行持续监控,实现对关键风险指标的即时反应,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最后,发展和应用审计分析工具,如预测分析、数据可视化等,以提升审计数据的解读能力和报告的清晰度,使审计结果更易于理解和应用,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流程与方法更加科学、高效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从而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1. 构建多维度培训体系,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构建多维度的培训体系,旨在强化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如数据分析、云计算及人工智能应用,确保其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技术进行审计工作。首先,事业单位应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使审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审计信息化工具。通过掌握审计信息化工具,使审计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复杂的财务数据,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重视审计人员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教育,特别是在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培训。通过掌握先进技术,审计人员能够更深入地分析财务和业务数据,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然后,推广实用的审计软件操作技能训练,如数据挖掘软件、内部控制评价工具、合规性检查软件等的应用培训,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进行有效的审计工作。最后,鼓励审计人员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研讨会和论坛,与业界专家交流,了解最新的审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实践案例,不仅有助于审计人员拓宽视野,还能促进最新审计理念和方法的引入,有效地支持审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

  2. 实施动态的职业发展规划,促进审计人员职业发展。实施动态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优化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对策之一。首先,事业单位应建立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职业发展体系,明确审计人员晋升的条件、标准和流程,确保人才晋升机制的公开、公平、公正。其次,结合员工个人职业规划与组织发展需要,提供定制化的培训和发展计划,鼓励审计人员参与到更广泛的培训和学习中,包括信息技术、审计方法论及领导力发展等。最后,引入导师制度和交叉培训计划,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上述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为事业单位培养出一支既专业又具备信息化应对能力的审计人才队伍,从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5]。

  3. 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建立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是事业单位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设定考核指标,结合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如设定具体可量化的业绩目标、审计质量和创新能力等作为评价标准,可以有效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具体而言,激励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奖金、晋升机会、职业培训等,旨在提升审计人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其个人和职业发展。此外,事业单位应采取灵活的招聘策略,特别重视那些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候选人,以丰富审计团队的技能结构,增强团队的整体审计能力。

  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不仅需要技术和工具的支持,更需人才和理念的更新。实践表明,引入先进的审计软件和工具、优化审计流程与方法是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同时,提升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实施动态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强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设,对于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未来,事业单位应持续关注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审计策略,以更好地应对管理挑战,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袁建明.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3):69–71.

  [2] 杨琳琳.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 财会学习,2023(19):92–94.

  [3] 范耀文. 探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 财会学习,2023(15):47–49.

  [4] 李秀荣. 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6):57–59

  [5] 金圣达, 于震, 周立清. 集约化模式助力审计数智化转型[J]. 审计月刊,2023,(4):37-39.

  (编辑/ 王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