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特征与构建探析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研究型审计,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9-20 10:45
【摘要】做深做实研究型内部审计,是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是支持和赋能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文章旨在厘清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特征,分析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构建方法,以期为企业研究型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实施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9
一、引言
研究型审计是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 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推动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企业是经济系统的“根”和“魂”,研究型内部审计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治理的关键工具与手段,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识别和控制风险,同时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提升治理水平并改善流程效率,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实施离不开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全面支持,现有研究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有待进一步丰富。在上述背景下,厘清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特征并明晰其构建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特征
“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是一种通过充分运用研究型思维、研究型过程与研究型工具,以处理现实审计问题为导向的新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包含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业务规范、流程和机制。
与传统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相比,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更加注重研究导向,运用研究型思维和工具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鼓励创新和探索,推动新型内部审计方法的研发和应用,旨在从思路、信息、技术、人员、过程等多个环节融合研究型特征,提升审计质量,最终推进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型的思维导向
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强调鼓励审计人员运用研究型思维开展审计工作。在制度指引上,这一思维导向于微观层面,应当充分鼓励审计人员采用科学方法和分析工具,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超越传统的标准化检查和流水线式评估,更加注重对审计问题本质的研究型认知和理解。在企业层面,这种思维导向应使研究型内部审计的成果成为企业决策支持和战略规划的重要参考。
(二)多领域的信息支持
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主要依托多领域信息进行研究。除了传统的财务会计和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外,通过收集企业战略、业务流程、市场趋势、技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的信息,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充足的研究数据资源,支持审计人员结合数据挖掘方法展开模式识别与交叉验证,揭示多领域信息中包含的审计问题与潜在风险,推动内部审计效果的不断强化。
(三)数智化的技术应用
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主要运用各类恰当的数智化研究技术开展审计工作。例如,通过可视化和统计学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初步探索,识别数据异常、趋势和模式。利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处理大量基础数据并从中精炼有关审计问题的信息。利用理论分析、归纳演绎、逻辑推导等方法,在过往的审计案例中提炼出规律、模式和教训,为当前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启示。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处理大样本数据,从中发现隐藏的数据模式,进而提供更深入的数据洞见。
(四)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国家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基石。研究型内部审计人才是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基础运作单元,良好的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需要持续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赋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研究意愿与探索精神,善于进行独立思考,具备与时俱进的研究技能,能够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从而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型特征,以探索性方法和视角识别潜在的问题。
(五)全域贯通的研究过程
企业的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以全域贯通的研究过程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审计前、审计中和审计后三个阶段。在审计前,研究型审计人员主要进行宏观类研究,预先了解企业的产业环境、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水平。在审计中,研究型审计人员主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驱动,以研究型方法为依托,细致分析各个领域的现实问题。在审计后,进一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这种全域贯通的研究过程使审计超越单一项目范畴,形成连续性的研究模式,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与问题揭示,并能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的审计建议,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研究成效支撑。
三、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构建
研究型审计的概念方兴未艾,当前阶段,不少企业尝试对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进行研究型方向转型。在此过程中,结合某公司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实践,总结得出如下需要关注的重点构建环节:
(一)明确研究型内部审计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的设定对于企业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具有导向作用。战略目标的设定应该有利于引导研究型审计团队在审计过程中深入分析和理解企业的业务环境、经营现状、业务风险和潜在挑战,以研究型成果揭示更广更深的企业问题,同时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全面的改进决策参考信息。同时,战略目标的设定也需要充分发挥研究型审计组织的功能特征,确保其实施在本质上要实现解决审计问题与展开审计研究的深融互促,在成本上要具有可行性,在效果上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增强客户、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信心。
(二)构筑数据驱动的内部审计环境
构筑数据驱动的内部审计环境在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为审计决策提供支持,是开展研究型审计的重要基础资源与生产力源泉。通过有效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并使用研究型方法提取数据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能够增强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能。
在实施路径方面,首先,需要针对不同企业的数据资源特征,形成明确的数据策略和规划,具体包括确定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等,并确保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隐私保护要求。同时,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渠道,依托线上化、智能化渠道收集来自不同业务部门和信息系统的数据。在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技术工具将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仓库或平台中,并将数据以图表、数据大盘等形式呈现给审计人员,更直观地传达数据信息。此外,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审计机构也需要建立数据质量管理机制,包括制定有效的数据质量标准、建立数据验证和核实的程序,并实时监控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审计人员能够基于真实有效的信息展开审计工作。最后,企业也需要准备多种数据处理工具来支持研究和分析。其中包括用于将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的可视化工具,用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推断的统计分析软件,用于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背后的模式和关联的数据挖掘软件,用于存储和管理审计文档和相关资料的文档管理系统,用于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平台等。这些工具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以更高的效率展开审计研究,提高审计效率。
(三)优化研究型内部审计流程
优化研究型内部审计流程,可以推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从仅关注标准化操作程序到更加专注于发现、洞察和建议,进而提高审计质量和价值。在优化研究型内部审计流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审计问题揭示和审计认知发现上,将审计人员的注意力从标准化过程中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通过研究挖掘潜在风险、发现审计问题和提供改进建议。同时,研究型的内部审计流程应该灵活适应不同的企业业务场景,以便审计人员能够因地制宜地充分发挥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判断力,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和建议。此外,研究型内部审计强调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通过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团队的研究才能。审计部门可以尝试引入并推行协作式审计方法,使不同层级、不同机构、掌握不同知识体系的各类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审计项目,从不同研究视角协同展开问题定义、数据收集、成因分析和对策设计,以实现更全面和丰富的审计结果。
(四)建设研究型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研究型审计的内涵包括审计人员将研究的思维、视角和方法运用到审计全过程,人员是内部审计的执行主体,建设研究型审计人才队伍是驱动研究型内部审计转变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培养现有内部审计人才的研究型思维。企业应当积极为内部审计人员在研究方法、问题定义、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提供知识与技能培训,鼓励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撰写论文或参与行业研究项目,以提升他们在研究领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同时,应锻炼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审计问题。此外,应当重点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数据研究能力,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鼓励审计人员应用数据驱动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应重视专业背景、研究经验和研究能力等人才属性,优先考虑具备相关学术背景或研究经历的求职者。此外,也需要重视对求职者的探究与思辨精神、数据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等维度的评估,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研究禀赋。
(五)完善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制度保障
现有研究发现当前企业开展研究型内部审计的桎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对开展研究型审计转型不积极,二是常规审计任务重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无暇进行研究能力提升。对此,一方面,企业应当通过制度的方式,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或提出改进建议的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奖励,形成正向激励下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以制度的手段,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具有研究力提升的时间。在具体做法上,可以为内部审计人员设定合理的研究能力提升目标和时间表,将研究学习活动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中,确保审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专注于研究和分析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同时,定期为内部审计人员指定专门的研究项目,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干中学”提升研究能力。
(六)丰富研究型内部审计文化
研究型内部审计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中注重运用研究型思维、研究型过程和研究型工具,以处理现实审计问题为导向,不断推动审计实践的创新和发展。首先,企业应当鼓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支持参加内外部的学术研讨会、培训课程以及取得相关认证。通过建立开放的创新文化,鼓励内部审计人员提出新颖的审计方法和观点,充分尊重和倾听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展现创新思维的舞台和机会。此外,可以探索创建内部审计研究与分享体系,包括内部审计案例库、研究报告库等,鼓励内部审计人员定期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组织定期的内部研讨会、培训课程或研究交流活动,促进知识传播,丰富常态化的研究型内部审计文化。
(七)建立反馈评估机制
反馈评估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对研究型审计工作进行目标导向下的定量评价,进而发现待改进的领域并促进研究型内部审计能力的持续提升。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与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特征,首先建立适用于自身内部审计场景的关键审计绩效评价指标和质量评估标准,以衡量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价值。其次,可以探索与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外部顾问合作,开展半独立或完全独立的外部评估。在完成评估后,需要进一步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和行动方案,并确保改进计划具备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措施和可衡量的成果。相关负责人应监督和推动改进计划的执行,并定期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四、结语
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倡导审计人员采用科学方法和工具,基于深入研究和分析,从更广更深的视角来审阅企业的运营状况并识别风险问题。研究型的思路导向要求企业为开展研究型内部审计提供必要的制度体系保障,持续推动内部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研究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内部控制提供全面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颖. 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研究型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4):108-110.
[2] 胡洁. 新时代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重塑路径[J]. 审计观察,2022(11):55-57.
[3] 刘珏滟. 数字化建设下的研究型审计路径探索与实践[J]. 财会学习,2023(23):129-131.
[4] 查秋月.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J].会计师,2022(17):102-104.
[5] 徐樱瑞. 审计工作实践中研究型审计创新路径分析[J].财经界,2023(24):156-158.
[6] 苗培让. 研究型审计视角下内部审计发展路径探析[J].国际商务财会,2024,454(04):71-74+79
责编: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