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辽西文化,文化活动中心,空间设计
  • 发布时间:2024-10-15 14:50

  文/马守恒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

  齐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许东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周睿辰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曾作为辽西省省会的锦州,在整个辽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将为地区文化发展助力,本项目基于锦州红色历史文脉和传统辽西地区人文文化的研究,以民俗博物展示为基础支撑,以市民文化活动为补充,欲打造一个记载、展示和交流辽西地区历史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地区特有文化的放大器,记载与展示的新窗口和辽西文化交流的大平台。

  关键词:文化建筑;辽西文化;文化活动中心;空间设计

  1项目概况

  文旅产业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兴需求,进行文旅产业发展可以为这个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引领城市的发展。诸如2023年年末至2024年伊始,北国城市“尔滨”冲上了热搜,短时间内“尔滨”火了,“南方的小土豆”来到了美丽而冰冷的北国,欣赏北国的风光,体验北国的热情。综上可知,文旅产业带动了哈尔滨的GDP,随着哈尔滨文旅产业爆红,各地文旅局纷纷开展宣传营销活动。而目前辽西地区文化馆和博物馆资源相对短缺,缺少一个面向公众的教育展示场馆,更好地呈现辽西地区的文化以及灿烂文明,为此在锦州市拟建一座文化活动中心。

  锦州最初是辽西省省会,在整个辽西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项目以文化展示和交流作为亮点,涵盖文化展示中心,为地区文化发展助力,以民俗博物展示为基础支撑,以市民文化活动为补充,基于锦州红色历史文脉和辽西地区传统文化的研究,欲打造一个记载、展示和交流辽西地区历史的文化中心,成为地区特有文化的放大器、记载与展示的新窗口、辽西文化交流的大平台。

  项目位于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区内有锦州南站、锦州湾国际机场、锦州港以及国道102等高速路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锦州的南大门。锦州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产业种类丰富,经济增量良好,区内分布数所高校,是市内最具有年轻活力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有利于建筑的使用率,更好地传播推广“辽西走廊”上的独有文化。

  项目地块选址位于中央南大街与市府东路十字路口西北角,现为停用中的大型商业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地块呈规整矩形,规整度高。选址用地面向城市主干道,处于路口处人流密集,交通可达性高。地块周边有较为密集的居住区和大型商业办公,多为多高层建筑。项目用地面积约20150平方米,短边长130米,长边宽155米。该活动中心面向全市的居民开放,围绕“辽西走廊”红色文化开展相关文化艺术交流、体验、教育等活动。利用选址位置打造文化地标建筑,向城市全面展示自身、传播文化。文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18616平方米,建筑高度23.4米,建筑密度28.3%,容积率0.9。活动中心内打造六类功能区:训练健身用房约5000平方米;民俗博物用房约1700平方米;图书资料用房约2000平方米;文化展示用房约3000平方米;活动用房约4000平方米,以及配套服务用房和停车场。

  2设计意向

  2.1前期分析

  项目5公里内有大量居住区,人口基数大。周边学校密度较高,分布渤海大学,辽宁理工学院等高校。地块西侧是以市府广场——万达广场形成的景观商业轴线,有一定的商业基础。主要使用人群以青年为主,基地处于若干大学中心位置,给大学生提供展示展览渠道和文化聚会交流项目的机会。因其周边的功能区和锦州人口结构影响,还服务于一部分老年人和青少年。原场地的周边居民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对生活还是有着较高要求的,闲下来就喜欢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到了傍晚,便会三五成群地到这里散步;周边小中高学生较多,成为他们课余时间的交流场所,课后文化体育培训基地。由于建筑有文旅性质,适用人群也面向旅游者。建设城市文旅项目,能够带动锦州以及辽西地区的旅游业,创造文创文旅平台,更好地传播文化。

  基于前期调研分析,此项目地块条件有足够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但是缺乏文化相关的服务基础,人口构成失调,影响力稍有不足。随着近期文旅行业的兴起和大学教育的支持,项目需要抓住本身的优势与核心,完美利用周边资源,打造辽西复合型文化活动中心。

  2.2方案立意

  本次设计旨在以锦州“红色文化”为基础传播发展辽西地区文化,选用了辽西地区的非遗文化“绳结”作为文化符号进行演变象形。“上古无文字,绳结以记事”,辽西绳结技艺早期只作为基本生活的工具,耕樵渔猎之用,后来因为“结”备受人们的尊重并赋予它吉祥寓意的载体。借一份五千年的热情,通过建筑语言的转换,给予古老技艺的重生。符号元素选用红色,红色是中国绳结最常见的颜色之一,也因锦州为革命历史文化名城,进行过多次民族革命战斗。红色也是烈火、鲜血的象征,带有进取、光明之意。

  3设计内容

  3.1总平面设计

  项目地块南临市府路(25米宽),东临中央南街(20米宽),场地位于十字路口西北角。因此,将建筑布置在整个场地的西北侧,退让出足够的场地为活动中心前导广场使用,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开放互动平台。文化活动中心的主入口位于南面,靠近主干道引入人流,次入口临街,位于东侧。办公入口位于场地北侧。此外还配备了贵宾出入口和后勤出入口位于西侧,保证了两者的私密性。集中在场地西侧设停车场,机动车设置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中央南街北侧和市府路西侧。建筑北侧设置消防救援场地,两处机动车入口都有足够的宽度通过消防车。人群主要从北侧公交站与南侧路口汇入场地内,在场地东南角分流到主入口广场与次入口广场。总平面人车分离,流线清晰无交叉。

  3.2体块功能分析

  建筑第五立面近似“H”,根据容积率与建筑密度要求先确定基地面积,规划合理的建筑场地的主入口汇入机动车入口。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设计每层功能空间的层高,共设计南北两栋五层建筑空间,初步设计每层的动静功能。根据活动中心的需求功能面积,进一步体块分割,将南侧二层消减形成入口灰空间,北侧舞厅独立挑高,相对整体呈现出一个独立空间。为了使前后两栋建筑每层流线闭合,四层和五层置入连廊。推拉出女儿墙高度,表现建筑立意。最后与场地结合,布置停车功能和入口前导广场及场地景观小品,丰富总平面。

  根据六大核心功能空间动静分区。将建筑形体在红线内分为三大块:由底层博物展览和上部两栋分体组成,南侧大主体活动阅览,北侧舞厅游艺,顶层办公区。南北两栋建筑通过建筑文化连廊相连接,流线闭合。利用功能形体分割形成公共平台和屋顶绿化平台。适应建筑基地所处的区位,成为共享面,形成文化交流碰撞场所,使活动中心有更多的公共交流区域。广场设置两个主要景观节点,让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城市全时段建筑。后勤区域和停车场在西北面半包围整个场地,后勤停车位与公共停车位用贵宾通道分割。

  3.3平面设计

  在动静分区上,活动中心内功能空间的复合性,使建筑内有多种动区与静区,以及每个动静中还包含专能功能空间。因此,空间布置上采用动静分隔,专项专层。博物展示区域属于全静公共区,其对于采光需求较低,置于一层,在其周围布置相关辅助功能,如库房与博物工作室等。多功能厅公共性强且需要贵宾通道,布置在一层紧邻停车场旁。多功能厅的无柱空间使二层顺应为大展厅。老人与儿童活动房间由于采光的需求较大,置于南侧二、三层。二层老年人与大展厅过渡空间设置临时展厅。阅览空间利用四层和五层打造LOFT的空间,同层其他空间用为资料室和教学用房等。北侧二层设置采光需求较低的工作室。游艺室和舞厅互动区处于北侧三、四层。五层为办公用房,与公众隔离,保证办公区的私密性。

  流线设计保证使用人群流线快捷方便的原则。把人流密集空间底层布置,西北侧为勤卸货闭合流线。东南侧以主入口为中心,扩散到多功能前厅与博物展览次入口形成连贯的使用流线。其他功能部分按照专项分散在各个楼层,防止流线交叉,区分人群类别。通过连廊连接,各个空间又互相联系。垂直交通设计连贯,建筑内设置无障碍电梯。在设计过程中,将出入口门厅、寄存处和等候厅等重要的交通组织部件,按照合理的走向顺序进行布局,从而使访问者的流线变得更短、更便利,在空间组织方面更是做到了合理紧凑。

  3.4特色空间设计

  在开放空间设计上,作为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对人群多样化,交流需求高。经过体块推拉设计屋顶平台和二层活动平台,丰富活动中心内需的开放功能。一层展厅无隔墙设计,灵活布展,也可开设沙龙活动,布局灵活多变,适应多种需求。二层设置固定展区和临时展区,兼顾灵活和稳定功能性。

  在文化空间设计上,基于辽西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通过色彩与材质的搭配,用“红”将历史上发生在辽西地区的革命斗争、人民群众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充分展示。天花添加流线线条象征红旗形象,同时将主题色也反映了红色文化,贴切主题。四层与五层转角型大空间进行挑空的设计,让阅览室在最大程度上拥有了通透、舒适的阅读空间。

  3.5立面设计

  文化活动中心立面设计突出辽西文化,使用红色竖向垂直杆件与特色砖相结合的手法。穿插布置在统一开窗单元,形成重复元素的同时,减弱固定开窗的立面枯燥性,使建筑立面富有节奏韵律感,有利于加深人们对文化形象的记忆。阅读空间、舞厅和连廊的窗户采用特色砖线条元素分隔窗樘,随着时间的变化展现不同的光影,增添室内的趣味性。主入口与次入口处的墙体都有一定的镂空处理,再次使参观使用人群直观地感受到辽西文化。建筑整体外墙采用麻灰色砖,取自传统满族建筑外立面样式,简约大气。

  基于经济与绿色节能的原则设计建筑立面,本方案在南侧阅览区采用玻璃幕墙,打造城市立面,反映文化独特性。建筑其余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LOW-E玻璃。其具有高投射性、高保温性,在北方冬季能够降低室内向室外的热传递,提高室内舒适度。其透光率高,使室内活动空间有良好的采光。双层中空LOW-E玻璃采用复合型密封胶条进行密封,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降噪作用,有助于各个活动空间水平与垂直的隔声。西侧搭配竖向杆件有效减少西晒所带来的不便。

  3.6剖面设计

  本次方案设计建筑主要是文化活动使用,人数较多,人流密集。就此使用性质和设备要求,应该选用较高的层高,营造开敞通透的空间尺度感。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一层层高4.8米,二层至五层层高3.9米,舞厅独立设置层高5.1米。

  采光主要根据窗户位置、高度和宽度来解决。本文化活动中心中部分房间进深、开间较大,为保证室内采光充裕,要在朝向好的位置大面积开窗。在二层老年人活动区域和三层青少年活动区域均设置护窗栏杆等防护助力扶手。

  3.7景观广场设计

  方案设计有休闲广场景观、核心景观、商业景观和屋面第五绿化。广场景观设计根据广场的功能、人数需求,划分硬地和绿化两个大的部分。硬地部分主要为车行道,绿化部分主要为行人道。硬地部分通过设计满足各项功能,划分出车行道和人行道,行人和机动车互不干扰。硬地部分以其优美的景观,吸引行人、车辆驻足观赏;绿化部分以其优美的景观,为行人提供了舒适、轻松的休闲环境。硬地和绿化按照功能、人数需求进行划分,满足了广场布局合理、交通顺畅、活动方便、休憩方便、观赏优美等功能要求。

  广场设置两个主要景观节点和三处次要景观节点。主入口与展览次入口布置轴线型集散广场,醒目处放置文化石与文化展板。街角处与车行入口处成为城市小型口袋公园,与公共广场形成鲜明风格对比。通过广场景观的设计,营造出一种复合式的景观环境,让适用人群有一种在不同环境下有着不同空间感受的感觉,为不同人群提供了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引领人们生活方式。前导广场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让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城市全时段建筑,提高市民参与感。

  结语

  文旅产业发展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兴需求,进行文旅产业发展可以为这个城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引领城市的发展。目前,辽西地区文化馆和博物馆资源相对短缺,缺少一个面向公众的教育展示场馆。通过此次设计,可缓解锦州现状问题,并促进锦州以及辽西地区的文旅产业,促进辽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更好地传播“辽西走廊”上的独有文化。

  参考文献:

  [1]徐雪倩.我国城市文化中心设计中的地域特色研究[J].流行色,2019(03).

  [2]郝文军,薛雷平.基于民俗视角的辽西走廊地区多民族文化共生互化研究——以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82-86.

  [3]曹通.复合型文化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4]陈冠羲.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融合策略[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967(11).

  [5]ZHANG Lihua.On the design strategy of Hongshan Cultural Museum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local architecture[J].E3S Web of Conferences,2020,143(143).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