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绿色文化景观设计思考与对策——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绿色景观,文化内涵,文化景观
  • 发布时间:2024-10-15 15:02

  文/魏泽崧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兰皓钰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孙石村北京工业大学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

  摘要:高校景观设计是优美和谐校园环境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映射着大学教育理念与深厚人文精神,是强化校园历史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其景观环境能够有效记载历史文脉,营造场所精神并展示校园风貌。文章从高校景观文化内涵表达的总体原则、常见表达方法等方面出发,对校园文化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并结合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文化景观改造进行思考,结合绿色低碳设计及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营造独特的绿色校园景观风貌,助力高校的全面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色景观;文化内涵;文化景观

  引言

  目前,伴随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园景观建设也在逐渐提升,其间难免会存在各种问题:传统校园景观文化传承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冲突、景观文化多层面发展的不协调、设计观念滞后、校园风貌雷同、缺乏活力等现象屡见不鲜。高校景观的设计与改造,应以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为主体,尊重且充分展示校园文脉特色,体现学校历史文化沉淀,并作为绿色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进行系统性梳理,更好地创造富有特色的高校育人环境。

  1高校景观文化内涵表达总体原则

  1.1主题性与系统性原则

  主题性原则在校园景观文化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如校园特色元素的抽象提取或具象表现等,但归根结底,无论是校园内的景观雕塑小品还是植物与石刻,所有文化内涵背后都必须有统一的文化主题进行贯穿。

  学校景观不仅要考虑细部设计,还需同时关注整体景观规划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不仅在校园文化与景观规划二者融合中得以体现,也体现于不同校园文化间所存在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对比中。

  1.2绿色生态与教育性原则

  高校校园景观文化是从萌芽、成长、调整至壮大的动态过程。对于很多历史悠久的高校而言,景观规划设计已较为成熟系统,在进行景观更新改造时,应从文化内核入手,通过对高校传承已久的特色文化转译及其文化生态系统中挖掘设计灵感,用生态理念构建新的景观。

  在高校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是文化景观中极其重要的使命。育人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注重提升课堂之外的育人环境构建,以此为基础来强调景观文化所包含的教育性原则。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道旁,设立该校首任校长郭沫若先生的雕塑,把一代文学家、革命家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令过往主广场的师生无不驻足凝视、感慨万千。

  1.3艺术美学原则

  在艺术心理学中,视觉是最容易引起美感的。为实现高校文化内涵与景观设计的完美融合,可运用不同肌理纹路、线条色彩等元素变化赋予文化环境美感。在高校文化景观建设中,应以美学、文化作为设计更新的基础,将艺术作为其精华的表现。如坐落于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以山为屏、以水为镜,将艺术、自然与人文三者结合,在畅游校园同时实现文化的熏陶。

  2高校景观文化内涵表达的常见方法及形式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许多植物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或承载着一系列中华文化内涵。在高校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选配也需贴合校园文化进行,不仅用于美化环境,同时也借用其所象征含义来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质。山水明德、花木移性,对植物进行合理选配,既符合高校师生追求高雅情致的需求,亦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其情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高校景观文化建设实际上也是对空间氛围的营造,不同空间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大部分高校空间由乔木、灌木、花卉等多元植物搭配构成,辅以多种修剪方式营造出不同氛围感。因此,通过熟悉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形态变化及合理选配将有利于构建更加理想的高校文化景观空间。此外,校园内的景观小品、亭台、植物等均有力地展现着极具美感与内涵的校园文化空间,它们既是艺术的表现,亦是文化的传承。较之其他景观空间,高校对于景观小品的文化与艺术双重属性要求更高,其设计理念不仅要融入特定校园文化,还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

  3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国内高校景观建设目前普遍存在整体性不足,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新性设计等问题。由于前期不少大学照抄国外、生搬硬套,导致校园景观千篇一律;而后又因缺少整体规划,造成校园景观杂乱问题日益凸显,存在问题主要包括:

  校园基础设施设计较少且分布不均。校园景观本身的建设就是为学生提供休憩、思考等与人交流的环境,需要大量用于学生交流的设施。完善的设施设置更可以吸引学生走出室内感受校园风景,增强身心健康的同时激发校园青春活力。

  校园景观中人性化设计不足、可参与性空间较少。多元化、参与性体验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认知需求,促使学生参与校园生活。大学校园交往形式的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性与独立性。如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园注重学生归属感,在建筑创造的交通与交流空间中,形成了校园内园林式相互交往的空间。

  校园景观设计绿色人文内涵的欠缺。地域精神的塑造是人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参与环境的特性,也是一种由其赋予的社会文化。空间体验感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场所需求,与秩序感相关联。纵览国内校园,不少景点的文化内涵不够突出,主题含糊,难以很好地体现所处场地特色,缺乏场域精神。此外,校园绿化区域分布不均、植物配置单调、道路功能混杂,停车混乱、路面老旧、灰空间闲置等问题也多有存在。

  4北京交通大学绿色文化景观设计思考与对策

  4.1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中现状及存在问题

  基于上述国内高校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问题,及对北京交通大学景观实地考察分析,不难发现作为首都重点高校之一,交大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略显保守且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目前,交大园内大部分景观较缺乏与师生的互动参与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有待更新改造;景观设计的欠缺导致部分空间资源浪费,师生不能更好地融入其中切身感受校园文化。交大作为综合型大学融合多种专业方向,迫切需要开放研讨的场所及特色专业锻炼动手能力的平台。然而,校园现有景观绿地设计缺乏梳理,且植物封闭性过高,导致场地较为闭塞,不利于形成适合师生参与互动的场所。因此,校园景观应与户外教学进行更紧密结合、寓教于景,助力学校贯彻多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

  校园内绿化区域分布不均,道路功能混杂。通过统筹分析主校区的平面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绿化景观建设主要集中在逸夫楼、图书馆及思源楼等教学区域的中部,而校园四周的生活区绿化率则相对较低。此外,主校区内车行道两侧的人行步道铺装破损严重且形式较为老旧,人行步道与非机动车停放点区域重叠混乱,造成行人多占用车行道,校园内的交通流线难以很好地发挥流通作用。

  雕塑小品是整个校园景观的亮点,也是学生回忆母校的标志物,从侧面彰显着高校的历史文脉。纵览交大校园景观规划,雕塑的文化内涵不够突出。如科学会堂门前矗立着郑振铎雕像,周围辅以两排长方形花坛,该景观缺乏合理的设计规划,不能很好地诠释雕塑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令场地景观与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割裂;另外,部分景观小品与周围环境不够匹配:如位于思源楼后的方草坪虽然设计了景观小品,但缺乏特色,与周边环境并不协调,尚未形成主题性景观旋律,从而失去了小品在景观设计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除此之外,由于前期缺乏完整系统的景观规划,校园内还存在较多闲置灰空间;部分硬质铺地占据闲置场地,使景观单调呆板、缺乏活力。现有铺装大多也过于陈旧,局部地段疏于护理出现裂痕,有些梯步沿有损坏缺口。广场砖损坏严重,在室外使用路面采用光滑面材,雨雪天易于带来安全隐患。原计划种植的小乔木已长成大树,树根造成周围座椅和地砖起翘等问题凸显。

  4.2针对北京交通大学绿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对策的实践案例

  4.2.1大学生活动中心阶梯改造方案

  中心大阶梯是位于学校西门主入口附近的重要节点,经调研发现以下问题:阶梯缺乏节奏感与趣味性;楼梯建筑体量过大且利用率较低,空间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主校区西门人流量较大,楼梯、建筑、文化视觉形象的设计较为单调,缺少交大校园文化特色。

  由于高校人群趋于年轻化,校园景观应更具互动性与观赏性,为主校区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利用阶梯高差进行节点设计,增加空间节奏感;以几何体块打破阶梯呆板现状,再结合智慧化设计,增加阶梯韵律感,最后提炼交大文化符号“BJTU”融入景观,打造交大互动式文化景观体验。

  “校史脉络”阶梯:阶梯改造以几何形体切入,台面进退具有节奏性,与台面点相呼应。提炼交大BJTU元素,交错布局于阶梯之上,形成视觉引导效果。色彩选用交大蓝为主基调,绿植为节点背景色,并点缀与绿植相呼应的黄色,整体格调活泼协调,彰显交大学子的青春活力。

  “BJTU”立牌:“BJTU”节点采用渐变镂空效果,金属质感,增强阶梯记忆点,可供师生打卡拍照。阶梯踢面引用交大名人名言及年份注释,借用拾级而上的阶梯空间效果进行处理,具有科普意义,展现百年交大人文特色,增加历史厚重感。在灯光方面,阶梯夜间照明以灯带为主,采用节点打光的形式。

  “砥砺前行”互动装置:感应装置上的灯带设计能跟随学生脚步发光,阶梯整体灯光可依据不同节日气氛调节为红黄蓝三色,阶梯上所点缀不同形状几何体均可随感应变换灯光颜色。

  4.2.2理学院前广场改造方案

  理学院是交大的主要学院之一,富有悠久的历史,校园地理位置也相对显著,目前存在主要问题为校园景观丰富度不足:场地整体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草坪日常翻修成本较高,使用率低,造成整个场地缺乏吸引力。景观形式单一缺少交互性,人性化设计不足:作为理学院、东阶梯教室等多幢教学楼正面,场地设计过于空旷,缺少交互设施设计。整个教学楼周边环境显得保守而缺乏活力,师生校园生活积极性与压力均难以抒发或排遣。景观个性化不够鲜明,缺乏点亮校园文化的特色设计。

  基于此,改造方案在形式上结合学校的交通特色优势,选取可经过校址附近北京西直门地铁站的铁路轨道线(2号、4号及13号线)作为参照意向,将场地划分为展览展示、景观绿化两大功能区为主的多区域,并将铁路线意向延用于场地交通流线,在区域设计同时融入绿色智慧景观,增强该区域的交互性与师生参与度。

  铁路特色步道:结合交通、铁路等鲜明校园文化主题,将智慧文化长廊与场地外通过铁路特色步道进行有机衔接,以景观道路踏步模拟铁路枕木,铁路两侧的文化石模拟铁轨的视感,也可作为户外公共座椅供师生社交互动。

  交大智慧文化长廊:师生均可在此长廊通过手机连接控制,操作可触控智慧屏进行360度环绕校园,详细了解校园景观环境及周边信息。增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同时,提高其吸引力和参与度。

  “心愿花园”:可在交大智慧文化长廊通过手机连接控制,在“心愿花园”利用电子便利贴写下个人心语,并将会在智慧屏上循环展示与长期留存。另一方面,同学们还可以在植物交互种植区拥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培植小天地,并根据季相进行装扮种植,人人都可以参与提升校园风貌。

  诚然,上述设计对策仅仅是我们对交大校园文化景观改造的局部探索与尝试,未来还会将绿色低碳与新媒体数字化互动等当代最新景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在节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着力提升校园景观人性化与互动性,增进师生与校园间的情感纽带,并根据实践效果探索更好解决方式与设计思路,为交大的绿色文化景观建设寻求最佳方案;同时也为国内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提供一定参考与新思路。

  结语

  校园景观是实施高等教育的场所与物质载体,也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谐的绿色校园人文景观对所在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意义重大;优美的校园景观亦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创造促进交流的生活环境,展现高校师生风采。除考虑学生行为、心理、审美因素外,高校景观还应准确把握学校历史文脉与文化精神,立足绿色可持续发展,并综合运用景观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等跨学科知识,通过独特文化的表达,塑造别具一格的校园景观风貌,为高校师生打造融环境教育与交流互动为一体的特色精神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秀武,黄雨泽.基于文化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2,19(17):185-189.

  [2]王福刚,石铁矛.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以沈阳建筑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4):486-489.

  [3]张文玲.浅谈校园景观文化[J].南方农业,2015,9(24):125-126.

  [4]徐久财,王楠.浅谈高校校园景观环境的营造[J].现代园艺,2023,46(05):137-139.

  [5]杨伟芳.文化传承观念中的大学校园风景营造探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

  [6]许渭浚.校园文化传承下多校区高校景观延续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