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研究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内部控制,国有企业,资金管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9 13:00
孙利萍(山西焦煤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山分公司技术中心)
摘要:新时期背景下,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国有企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国有企业需要立足全局,构建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内部控制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资金使用率等方面,在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现存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如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组织结构与人才队伍、搭建内部监督与审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与资金规划等,以期对国有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有所帮助。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有企业;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资金是国有企业的命脉,是国有企业的生存之本。在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有效保障各项经营活动有序推进,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率,并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前,从内部控制视角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率不高,是制约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要点,并以创新思维构建内部控制机制、完善资金管理手段。这不仅是整体化推动国有企业内部建设、提升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更是保障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要点
内部控制是指针对国有企业的阶段性目标,选择适应性更强的管理措施,以保障国有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能够有序进行的一种管理手段。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协调国有企业内部资源、业务流程、管理活动,还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实力。立足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可将内部控制的重点集中在管理和业务层面。其中,管理层面涵盖组织架构、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内容;业务层面包含采购、资产管理、工程管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控制。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管控,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率,为国有企业达成阶段性战略目标提供充足的保障。在当前国有企业转型变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应对市场化发展带来的变化与挑战,国有企业应加大资金筹措、资金流动、风险管控的力度,扩大资产规模,以支持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结合内外部环境,具体分析和评估自身资本结构,明确投资和融资的方向,并通过市场化的资金运作,降低资金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管控是指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分析,并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措施控制风险,使国有企业能够实现利润增长、效益水平提升以及对资金全生命周期的管控[2]。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两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容易引发较多风险和问题。从管理制度层面来看,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数据和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相关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地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以及资源的配置情况。这就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对财务失误或违规操作作出反应,无法有效识别风险,进而导致资金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在资金运作的过程中造成较大的浪费,增加了国有企业的成本负担[3]。
在监督制度方面,由于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相关管控措施无法有效落实,内部控制的基本作用较为有限。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深入业务全流程且审计的目的不够明确。这不仅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审计范围较小,审计效果达不到预期,还导致内部审计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生成的审计报告参考价值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多依靠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进行内部监督。这不仅导致部分国有企业无法及时根据环境的变化确定内部控制的范围,无法及时发现资金运作中的不足,还导致其内部控制手段的灵活性不足,内部控制措施不够精准,难以有效地解决资金管控上的问题。
(二)资金使用率不高
由于部分国有企业没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管控,企业内部资金沉淀现象日益突出,资金的使用率随之降低。
第一,投资方式有待调整。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投资方式,但这种投资方式有时无法很好地控制投资的规模。这导致国有企业内部的资金流量变小,无法支撑项目的运行,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资金风险[4]。
第二,部门间的沟通不足。部分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缺少沟通,导致资金管理工作与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联系不够紧密,从而导致国有企业内部资金过于分散,资金流转率较低,使国有企业容易遭受资金浪费和成本付出的双重损失。
第三,出现资金沉淀。部分国有企业较为关注绩效指标,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其往往采用扩大生产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容易引发产品供需上的矛盾。生产量的增加不仅使国有企业容易出现无法收回贷款的情况,还使国有企业的应收账款量增加,这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出现外部沉淀。此外,由于内部控制计划不够完善,部分国有企业在采购等环节盲目购入生产设备和材料,这导致其库存占用的资金比例过大,资金在国有企业内部沉淀。资金沉淀容易引发资金周转风险,并增加企业出现坏账的可能性。
四、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管理效能最大化
为更好地强化内部控制,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制度形成约束机制,保证资金管理工作规范化、有序化开展。
第一,内部控制人员应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保持高度重视,对国有企业当前阶段开展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3D模型,以深入挖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潜藏的风险因素。同时,内部控制人员应科学划分风险类型和等级,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加大内部控制力度,确保财务管理活动有序开展。内部控制人员可通过优化资金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预算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全权管控财务管理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内部控制人员还应加大资金审批的管控力度,明确审批流程、审批权限和审批要求[5]。这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保证资金分配合理、管理得当。
第二,内部控制部门应根据国有企业资金管理需求与发展需要,编制精细化的内部控制手册。该手册的内容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即在注重硬性条例约束的同时,融入人性化管理要求。内部控制部门应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打造内部控制闭环。为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内部控制部门可选择分别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与运营资金管理三个业务层面,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点与风险点。
第三,国有企业应结合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理论与自身生产经营状况,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即利用制度加强资金管理。这可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资金收益,降低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国有企业还可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的方式,将内部控制与资金管理职责具体落实到个人,以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而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效果[6]。
(二)优化组织结构与人才队伍,夯实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基础
优化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人才队伍,加强人才职业素养培训,落实关键岗位轮换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基础,提高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质量,保障国有企业的资金安全。
第一,国有企业应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保障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职责落实到位。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筹资、投资活动计划和审批权限不明晰以及审批顺序不明确等现象,国有企业应在保持现有管理层级和职能分配形式的基础上,科学划分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同时,国有企业应科学划分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能、权限和义务,完善员工职级责任体系,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前述举措能够为国有企业作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第二,国有企业管理层应认识到每位员工在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中扮演着不同的职能角色,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国有企业应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业务能力、技能水平为目的,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如理论知识培训、文化与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等。通过参加培训活动,员工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有助于优化国有企业的人才队伍。
(三)搭建内部监督与审计体系,强化资金管理
搭建内部监督与审计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保证资金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从而达到强化资金管理的目的。
第一,国有企业应建立风险预警体系,设定风险预警指标。风险预警体系能够精准识别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并根据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风险预警指标应包括盈利能力风险指标、偿债能力风险指标以及营运能力风险指标等。国有企业还应设立由董事长与总经理牵头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为主要成员和项目负责人的、单独的风险评估部门。该部门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各项资金活动、整体运营情况与业务流程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
第二,国有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例如,国有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绩效、资金收支合规性、财务费用、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等的审计与监督。通过加强多个环节的内部审计与监督,国有企业能够及时减少铺张浪费行为,降低成本费用,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预算管理与资金规划,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率
加强预算管理与资金规划,能够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率,为国有企业实现稳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一,国有企业应明确预算编制的依据、内容、程序和方法,以保证预算编制的依据合理、内容全面、程序规范、方法科学,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第二,国有企业应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手段,深入生产、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动态监控、审核、筛查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科学分析实际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执行计划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应及时分析导致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及时调整相应的预算执行计划,以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三,国有企业应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率为目的,积极拓宽资金来源,采用多种收款和付款方式,优化资金结算流程。
五、结语
虽然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金管理模式,但是该资金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没有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对资金进行合理调配,这导致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率不高,容易发生资金安全风险。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规划,以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国有企业应优化组织结构与人才队伍,搭建内部监督与审计体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从多个层面夯实内部控制的基础,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更好地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付爽.企业预算管理及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研究:以新疆准东油田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3(26):130-133.
[2]易慧霞. COSO框架下高校修缮专项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设计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高校修缮专项资金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15(11):130-132.
[3]金宝群.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观察,2023(22):113-116+120.
[4]陈超然.拟IPO企业常见财务内控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以四家创业板IPO被否企业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3):117-119.
[5]周克金.财务困境下的上市公司资金管理内部控制问题探讨:以辅仁药业为例[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31-34.
[6]程平,张敏济.数据视角下基于财务云平台的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以重庆海事局为例[J].财会月刊,2017(32):93-101.
作者简介:孙利萍(1982—),女,硕士,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