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分析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 关键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
  • 发布时间:2024-10-19 13:06

  期艳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事业单位打造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规范了预算管理工作,使预算管理工作拥有了稳定的运作基础和实施的可能性。不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阻力,基于此,本文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的价值,论述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面临的困境和阻力,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以期能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自2000年以来,我国开始了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由于财务制度和预算制度改革的分别推进,缺少统一的、足以贯穿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导致各类系统长期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无法有效衔接,无法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1]。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运而生,能有效解决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得到有序调整和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价值

  对事业单位而言,打造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十分有必要,如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能让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有效衔接;可以让预算管理活动和其他经济事项更好地结合,最终实现预算的闭环管理;对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产生影响,方便财务公开;等等。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认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的作用和价值,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就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具体应用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才能获得理想的应用成果。

  (一)促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有效衔接

  部分事业单位在申请资金和拨付资金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与预算编制的有效融合。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并能构建以预算指标直接控制资金支付为基础的预算管控机制,促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有效衔接。该机制的流程是下达预算指标之后,事业单位直接围绕预算指标进行资金申请,后续支出资金、使用资金时必须保证其用途和预算一致。

  (二)促进预算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有效融合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开展工作的起点,根据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要求以及目标,事业单位在前期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深度考虑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结构以及目前的资源结构、资金来源等问题。预算编制并不是单纯依靠财务部门就可以实现的工作,只有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管理以及规划建设等部门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做好预算编制[2]。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建立以及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各部门间的互动与融合。

  (三)实现预算的闭环管理

  实现预算的闭环管理,需要涵盖预算从编制执行到分析考核的所有阶段。一方面,事业单位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就各项业务最终是否达成预算目标进行判断,就各项业务实际产生的成本是否超出了预算编制的范围展开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主管部门可以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及收支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事业单位能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要求开展各项经济活动。

  (四)促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多个模块实现统一,方便财务公开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不仅可以促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多个模块实现统一,还能自动生成财务报表、自动公开可以公开的财务信息数据。这样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后续跟进支付管理,也有助于提高主管部门对支付资金的跟踪监督和管控能力,让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规范。事业单位通过具体预算与财政整体预算保持高度统一、口径一致,预算和资金项目保持对应,可以提高统计报表数据以及财务报表的精确度。

  二、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面临的问题

  部分事业单位在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实践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预算和决算没有实现有效关联,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明显增加;监督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部分功能不够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使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等等。在正确认知这些问题的基础上,事业单位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期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预算和决算没有实现有效关联

  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在正式应用之前,预算和决算各自独立,缺少必要的关联。在之后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中,决算有可能超出了最初的预算,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必要的提示和预警,影响了预算设置的约束效力。

  (二)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增加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并不能彻底取代传统的人力工作,还有部分工作需要通过人力完成,如预算管理人员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各类报表进行统计和监督,导致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工作压力增加。另外,在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之前,事业单位需要定期上报预算以及决算,这需要预算管理人员投入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同时,这项工作的工作量较大,后续一旦发生错误,很有可能导致各项数据无法对应。

  (三)监督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部分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认识不足,间接影响了本单位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主管部门需要通过代理银行才能直接拨付款项,不利于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事业单位内部的各种财务报表无法及时受到主管部门的监督,当出现支付上的偏差时,主管单位无法及时进行预警。最后,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投入使用之前,预算管理部门需要及时申报预算至主管部门,但是主管部门在申请支付后,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拨付款项的使用情况。

  (四)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部分功能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涵盖项目库管理、预算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等内容,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功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3]。例如,基础信息管理中的人员信息维护模块,在录入基础人员信息时出现无法导入的情况,所有信息需要由预算管理人员在线核对、修改,在增加预算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影响预算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失误出现的概率。另外,事业单位实际流动的运营经费较多,在使用资金申请与支付模块时,必须逐步录入款项信息,间接导致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出错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五)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使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对财政支付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生命周期管理、预算管理控制、集中支付管理、资金管理以及债务管理等,对预算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从部分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使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人员配置不全,而要求会计人员负责预算编制,这样不仅会分散会计人员正常工作的精力,还会增加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以及负担[4]。此外,预算编制涉及事业单位所有项目、业务的进展情况,如人力资源构成情况,工作人员在职以及退休情况,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情况,固定资产情况,等等。因此,仅依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完成预算编制工作的,但通常情况下,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只针对财务部门开放,其使用渠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及时反馈后续的预算执行情况。

  (六)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相关功能模块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并不兼容,影响工作效率

  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实现必要的兼容。通常情况下,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是根据自身的预算管理需要委托相关软件设计和开发单位设计的,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强调独立运行。在相关部门下达财政资金预算指标后,财务人员需要进行报销核算,出纳在利用财政资金支付时必须登录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同步。这样不仅会给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造成工作压力,还会影响预算执行的速度。

  三、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的有效措施

  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后,会计科目需要重新设置。由于核算方式发生了改变,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应用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一)取消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后,拨款收入以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会减少,将原本会计核算中已经按照指标计入的拨款收入科目但是还没有支出的部分,按照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进行对冲。因此,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运行诉求,事业单位在通过用款计划后,代理银行并不会给事业单位推送授权支付额到账的通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的科目也被取消。

  (二)调整和改变支出业务核算方式

  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应用将核算从最初的授权核算调整为直接支付,改变了事业单位原本的核算方式。在事业单位产生实际的业务支出之前,增加了拨款收入和拨款支出科目。另外,当事业单位有实质性的业务时,需要增加拨款收入和零余额账户用款科目的,则要根据业务支出需要,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科目和拨款支出科目。

  (三)及时调整和改变事业单位的拨款收入业务

  当代理银行不再向事业单位推送有关授权支付额到账的通知时,核算办法发生变化,无法与之前的核算办法保持一致,也无法同时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拨款收入科目。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及时调整和改变拨款收入业务。在主管部门下达拨款文件时,事业单位不仅需要同时设置预算收入和分配科目并进行核算,还需要通过设置整体的虚拟项目,将下达的拨款及时分拨至两个科目当中。如果发生了支出业务,需要直接按照明细计入支出科目中,同时按照收入计入收入科目中[5]。

  (四)应付网银科目以及业务核算方式的选择

  事业单位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后取消了资金结存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但在实际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网银科目以及业务核算方式的选择,这两个科目还在继续使用。

  (五)年末决算

  事业单位在进行年末决算时,需要重视增加拨款收入和应返还额度科目,并及时将二者之间存在的差额计入账单。在对账之前所进行的年末决算,要求拨款收入必须和零余额同时入账。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后,事业单位通过收入来确定支出,但财务收入的金额和账单上的拨款金额之间存在的差额,属于返还额度。

  (六)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有效衔接

  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使用,通过构建能兼容账务管理系统以及财政资金支付系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有效衔接,打通预算审核以及支付环节的数据校验通道,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能快速提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所需要的预算项目名称、具体金额、资金性质、收款账户信息(名称、开户行、支付金额等),出纳不需要二次确认和录入付款信息就可以完成付款工作,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相关部门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端口管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出现支付环节交叉、重复劳动等情况。

  总之,事业单位在建设和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拓展和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功能、规范会计核算办法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并及时解决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昊.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6):21-23.

  [2]陈豆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6):8-11.

  [3]朱伟杰.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3(3):189-191.

  [4]李文姝.信息化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3(1):58-59.

  [5]杜素生.基于区块链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21(6):172-176.

  作者简介:期艳萍(1986—),女,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预算及一体化管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