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探讨
- 来源:现代商业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融合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9 13:03
洪本俊(昆明市晋宁区债务管理中心)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一种内部控制方式,是分析企业发现现状、制定合理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然而,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存在脱节问题,不仅导致审计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已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的一大趋势。本文围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价值、可行性及实施路径作了探讨,以期为推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1]。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企业可对过去的经营运行作全面评估,认真梳理发展成果,科学修正发展路线,这是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是独立的项目,未能与内部审计有机融合,两个项目相互独立、各行其是,产生了资源浪费等消极影响[2]。这不仅在职责上产生了交叉重复,还增加了被评价、被审计部门的负担,同时由于两个项目一定程度上的重复,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各自独立的局面,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已延续多年,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加剧,相互独立的内部控制评价、内部审计有了融合发展的必要性[3]。企业必须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支出,以求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中赢得优势,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一、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本质上存在一致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义是企业或类似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得到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4]。其目的是明确企业发展现状,评价既往发展路线,助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企业的内部审计定义是指企业或类似机构对自身财务收支、内部控制、经济活动等实施监督、评价、建议的过程。两者的定义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在目标、性质、监督、评价范围方面存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1.目标的一致性。内部审计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措施保障资金安全、信息真实、经营效率提升,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5]。而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实现内部控制监督职能的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促进企业控制体系稳定运行。这一监督要素,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的方式体现,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诸多价值,它包括:为管理层提供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能力,使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如果发现问题,进行更快地解决。提升企业运行效率,达到降本增效、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增大,需要以发展求生存,在竞争中实现企业的发展。
内部审计的目标与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虽然存在差异,但更多的是一致性。其主要目标包括:审计财务、运营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财务、运营信息冗杂繁复,需要以审计的手段确保财务、运营信息的可靠[6]。审计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需要通过审计手段识别风险、发现风险,并为应对风险做好准备。审计企业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按照计划落实、贯彻。企业为赢得生存和发展,需要依据外部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规章制度、内部控制措施,然而,无论是规章制度还是内部控制措施,在实施后都具有一定惯性,中断和改变都会面临较多的阻力,因此需要通过内部审计确保新规章制度、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审计月表、年表,确保企业达到预期的经营目标。为达到效率优先的目标,企业往往会制定月度或年度经营目标,而审计则是确认其是否达到经营目标的有力措施。审计资源是否得到合理应用,包括物料资源、人力资源等。审计既可确保这些资源被合理应用,又是发现、预防财务问题的重要方式。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从表述上来看两者不一致,但其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监督控制的抓手,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7]。
2.性质的一致性。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在工作性质上均属于内部管理中监督的部分,其主要职责是通过监督帮助管理者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8]。在监督这一性质上,两者无本质上的区别。上文目标的对比中强调了两者均具有监督的属性,在实践过程中也主要发挥监督的作用。
两者的性质还存在内部的一致性。两者面向的对象都是企业内部,即对企业自身负责。国家审计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机关单位,是对外的,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则都是企业自身,仅仅是对内的[9]。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报告、结果也仅对企业管理层披露,虽然上市公司要求向外披露内部审计的报告供投资者、监管部门查阅,但性质上依然是内向型。内向型的性质,决定对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存在自卫、自利的动机。基于自卫、自利动机,在内部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倾向于内部结局问题,降低问题对企业形象等的影响[10]。
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管理属性。虽然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不是一种直接的管理手段,但为了满足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要求,被评价、被审计的部门需要依据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部门的要求完成部门的工作内容。因此,从这一层面来看,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实际上是一种间接的管理方式。虽然它更多的是发挥监督的属性,但管理也是两者的重要属性。
3.监督、评价范围的一致性。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抑或企业内部审计,都对工作的开展范围作出了要求。可以明显看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环节,财务、经营是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重中之重。企业的财务、经营涉及哪里,哪里就是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范围[11]。因此,企业财务、经营,从决策部门到执行部门都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对象,需要从决策到执行对其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员的监督和评价。
(二)两者有共同的内涵
上述已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存在一致性,在“为什么监督、为谁监督、监督什么”方面均存在一致性。这是两者具有的共同内涵,也是两者可融合发展的前提之一。那么,为实现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融合发展,应该基于两者的共同内涵,考虑为其作一个新的定义。
本文基于对内部控制监督的思考,对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尝试作如下定义: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重要辅助力量,通过将内部评价与内部审计相统一,能够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更有力的监督。
二、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的价值
(一)直接价值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其重要意义是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更直接的现实价值则是降本增效。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甚至影响被评价、审计部门正常工作的开展,每一次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不仅会增加企业的各项支出,还会降低企业的短期效益[12]。因此,两者融合最直接的价值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效益。降本增效是每家企业必须执行的发展规划。而推进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既能够降低成本支出,避免多次内部监督的支出浪费,也能够使被审计部门减少相关应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经营之中,达到增效的目的。
(二) 间接价值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还具有不容忽视的间接价值。当前外部竞争加剧、国际形势不稳定,企业的管理层需要更为可靠的审计信息,而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监督信息,可使决策者更快作出科学决策,有效应对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认识两者融合的目的意义
不同的企业,在发展程度、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相融合没有统一、标准的方式。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两者的融合需要考察、了解、分析并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工作现状。需要了解的工作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工作的部门;第二,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工作包括的项目,尤其是存在重叠、相交的项目;第三,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部门,尤其是相重叠的部门;第四,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工作报告[13]。基于以上工作现状,明确认识推进融合评价、审计工作的价值。不同企业两者融合的目的价值虽然都是促进企业发展,降低企业审计工作的支出,但还需要明确评价、审计工作中最直接、最迫切的价值。如部分企业的融合工作最迫切的需要是减少反复的评价、减少审计工作流程,避免审计部门的过度影响。还有一些企业,谋划融合工作是为了精简内部控制部门,降低审计的成本支出。因此,企业开展两者的融合工作,管理层需要明确融合的意义、价值,然后才能向此方向努力。
(二) 制定两者融合的计划
分析工作现状、明确认识融合价值,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的准备阶段。若企业已经确定开展两者的融合工作,则需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制定融合计划,需要重新组建评价、审计的融合小组,按融合业务的需要选拔合适的人员。在制定计划过程中,需要统一管理层的融合思想,需要基于既往的评价、审计工作,编制两者融合的专项方案。完成专项方案后交由管理层审批,待确认后由融合小组组织实施。
(三)有效推进融合方案的实施
企业应按照两者融合的专项方案,有效推进实施两者的融合,切实把它落在实处。
首先,要向下传达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的融合方案,统一思想,组织被监督的部门填写问卷,全面检查、了解各部门的职责落实情况,为正式实施做好准备。其次,应约谈部门负责人,主要是了解被监督检查单位的业务职能、目标与风险、组织与人才、制度与相关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改进等情况[14]。再次,完成上述准备之后,尝试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工作的融合。最后,应根据融合方案对相关业务模块进行测试,并编制相关工作文案。要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对内部控制的成效进行评定,评定分有效、基本有效、有缺陷和有重大缺陷等级次。完成评定后,对融合审计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确认还需要整改、优化的地方,制定最终的融合方案并正式实施。
四、结语
为赢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需要尽可能降低内部控制产生的支出。而推进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工作的融合,是降低内部控制支出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进行了思考,从可行性、意义、实施路径三个维度作了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有关企业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萍.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思考 [J]. 中国集体经济, 2023 (18): 25-28.
[2]宋国锋.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相关路径探索 [J]. 审计与理财, 2022 (3): 29-31.
[3]马丽婷. 电力投资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相结合的路径分析 [J]. 当代会计, 2021 (18): 124-126.
[4]王玉茹.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思考 [J]. 大众投资指南, 2021 (18): 76-77.
[5]党济深.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J]. 财会通讯, 2021 (13): 133-137.
[6]李妙娟. 饲料加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J]. 中国饲料, 2021 (7): 135-138.
[7]张宁宁.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J]. 中国产经, 2021 (4): 175-176.
[8]曹贺. 关于央企内部控制监督评价的思考:对风险、内部控制和合规“三合一”评价体系构建的分析 [J]. 财政监督, 2021 (1): 96-104.
[9]冯谦璞,杨悦莹,王春红,等.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研究[J].商,2015(16):167.
[10]秦杰.企业内部审计与合规管理互动实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57-59.
[11] 王建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问题、解决路径及优化策略探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8):241-242.
[12] 张媛.基于工作实践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 科技资讯,2017(1):99-100+102.
[13]李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审计融合发展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3(18):25-28.
[14]吕伟康,梁瑞玲,陈丹梅.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整合策略探讨[J]. 中国外资,2013(15):247+249.
作者简介:洪本俊(1975—),女,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内部控制。